立足文本,让阅读之花更鲜艳
2018-08-11高清秀
高清秀
【摘 要】语文教学是激励学生阅读兴趣的主阵地,教师应立足文本,教给学生阅读技能,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做“阅读教学”的有心人,让阅读之花更鲜艳。
【关键词】阅读兴趣;个性阅读;探究互动;立足文本
北师大心理系博士刘翔平说:“在现代社会,阅读是一项极重要的能力,因为几乎所有的现代信息都要通过阅读来获取,尽管计算机已十分普及”。的确,近年来,“阅读教学”这个词语深深地刻在我们每个语文教师的心里,语文教学不再是传授语言文字的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的主阵地。语言的作用,不再只是交流的工具,古今中外皆知,它更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对一个民族的凝聚力起着重大的作用。
一、激发兴趣是促进学生阅读的原动力
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阅读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应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阅读感言,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阅读的快乐,这样自主阅读的学习劲头就更足了。
1.引入情境,激发探究心理
一堂课上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要让学生自始自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创设情境尤为关键。在教学二年级主体单元“守信用”中的课文《我必须去》时,我创设了录像情境。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让学生观看了精彩的马戏表演,使学生对马戏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教师创设情景,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2.利用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动机
动机是活动的原动力。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引入情境后被激起。如果教学还是那样刻板,按老办法、老观念去教。教学手段单一,学生的学习动机定会下降。因此,在引入情境后,根据课文情节的不同、内容的不同,使情境得以持续。教师应不断创设情境,形成连动的整体情境。
3.在引导中激活学生的求知思维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阅读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
4.课堂延伸,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动力将被极大地激发起来。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冰心曾经这样说“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因此,我向学生推荐许多相应年级段的优秀的童话、散文、小说及科普读物,利用晨读或阅读课时间向学生讲讲书中人物的先进事迹,精彩片断,当引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之后,就适可而止,让他们去找原书来看。
二、鼓励自主阅读,引导探究是发展学生个性阅读的关键
要想使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能保持下去,关键在于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教师应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去领会、去发现,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掌握自主阅读的方法。
1.小组合作开辟自主阅读的空间
教师作为阅读训练的引导者,应指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我从很早就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如何使这一组织教学不流于形式我首先给学习小组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
2.质疑问难,发现问题自主学习
创造性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中国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培养学生善于从无疑处生疑,从看似平常处见奇,这是发现问题的起点。
3.自读自悟,形成自己特有的个性化思维
有了问题,孩子们自然会急于寻求问题的真知,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深入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了他们继续探求真知。作为老师的我,面对问题,我并不急于分析问题,也不急于解答问题,也不马上进入忙无目的的讨论中,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进行阅读,让学生充分地朗读课文,并让他们在朗读的过程中批注自己的见解;这样对课文有了比较熟悉的了解后,再利用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就这样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形成独特的个性化思维。最后,组织全班学生汇报、交流。这时,孩子们的思维彻底打开了,可谓百花齐放,学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有的说“华罗庚虽然在美国住洋房,开小汽车,但是他的亲人在中国”也有的说“他在美国的条件很优越,但是他一心只想着自己的祖国”“当时中国还比较落后,受到了其他国家的压迫,因此华罗庚要回祖国建设祖国,只有把祖国建设得更强大了,才不会受到别人的压迫和嘲笑。”这些难道不是孩子们自读、自悟的结晶吗?不正是孩子们珍贵的个性思维吗?
三、思维碰撞,让学生在互动中阅读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对文本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地各抒己见,此时教师的角色是“主导”,而不是“主宰”。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有时,甚至会生成新的东西。
四、立足文本,在朗讀中提高阅读水平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就决定了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则转变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积极引领孩子们深入的走进阅读文本,理解文本,在文本中培养阅读水平,在阅读中提高阅读水平。那么,阅读就应成为学生的自主性阅读,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再也不能一包到底,事事代办。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进入阅读文本,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剖析人物形象,感知人物情感。引导学生学会剖析课文中的人物情感,可以使他们走进作家的内心世界,近距离地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产生情感的共鸣,于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得到感染,丰富、提升、美化自己的内心世界。
五、以读学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有人说,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由此可见,读和写犹如一母同胞的兄弟,是不可分开的。如果把阅读和写作比作一台电脑,那么阅读过程就是信息的获取过程,而写作过程就是信息的输出过程。读写结合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习作能力,而且能够提高学生运用各种语文的能力。学生通过阅读后,在充分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抓住阅读教学最核心的东西,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以读学写,以读促写,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
总之,阅读教学立足文本,通过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动手、动口、动脑,教师在课堂上予以足够的引导,把握“导”的度,采用各种各样的阅读方法,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让阅读之花更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