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小先生制”的现实意义及问题对策

2018-08-11刘素贞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年4期
关键词:小先生制问题对策现实意义

刘素贞

【摘 要】“小先生制”是陶行知先生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提出的一种普及教育方式,它有力地推动了当时教育教学的发展。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小先生制”在新课改背景下依然放射着熠熠的光芒,展现出全新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小先生制;现实意义;问题对策

陶行知认为儿童是中国实现普及教育的重要力量,因此他提出“即知即传”的“小先生制”。十九世纪初的陶行知先生如此相信孩子,给孩子展示自我的平台,二十一世纪今天的我们更没有理由质疑新时代孩子的能力。

一、“小先生制”内涵诠释

“小先生制”是陶行知先生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为了解决普及教育中师资奇缺、经费匮乏、谋生与教育难以兼顾、女子教育困难等矛盾而提出的。指人人都要将自己认识的字和学到的文化随时随地教给别人,而儿童是这一传授过程的主要承担者。他提出“即知即传人”的原则,采取小孩教小孩、小孩教大人的方法,将文化知识不断延绵推广。

所谓“小先生”,陶行知先生这样说:“生是生活,先过那一种生活的便是那一种生活的先生,后过那一种生活的便是那一种生活的后生,学生便是学过生活的人,先生的职务是教人过生活。小孩子先过了这种生活,又肯教导前辈和同辈的人去过同样的生活,就是一名名实相符的小先生了。”尤其强调“小先生”的责任不只在教人识字学文化,而在“教自己的学生做小先生”。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小先生制”在新课改背景下依然放射着熠熠的光芒,展现出全新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

二、实施“小先生制”的现实意义

1.“小先生制”是新课改的需要。最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等,要求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发展多种能力。而传统课堂教学的主要弊端是“专制”、“封闭”、“被动”和“单一”,往往以牺牲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发展和能力发展为代价。“小先生制”则把学生推向讲台,让“小先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阐释问题,真正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原则和新课程民主、开放、多元的特点。从而给学生提供了把知识转变为实践运用技能的机会,让教与学处于良性循环之中。

2.有利于促进师生能力和素养的提高。孔子说过:“教学相长”。现代教学论也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小先生制”在让每个学生成为“小先生”的过程中,其实质就是为学生与学生,包括学生与老师提供一种新的交往的形式。在这一新形式中,逐步構建起一个真正的师生、生生“学习共同体”。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大幅度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研究水平、实际教学水平,有利于实现由“经验型”向“学者型”、“科研型”、“创新型”教师的转变。学生成为“小先生”,从备课到教学,激发了再学习的欲望与动机,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品质,发展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小先生制”十分注意学生情感、意志、动机、兴趣、团结、合作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发展了学生的多元智力。

3.为国家创新人才的培养奠基。从全球范围看,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培养创新人才,已是各国人才培养的目标。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强调:“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小先生制”的实践就是着力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自由、充分的发展,发展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协作竞争精神、民主自治意识,为他们能够成为适应未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而打下坚实的基础。

4.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助力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新知识的巨增和旧知识的快速老化,要求人们善于学习、终身不断地进行学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也不是识字很少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构建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也是陶行知“小先生制”推行的重要目标。陶行知认为,人要生活就需要受教育,人生延续多久,教育就延续多久,即教育与人生为始终。他极力主张“寿命教育”即终身教育,而小先生制是“寿命教育”得以实现的重要推动力。“小先生制”成为联系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纽带,把学校、家庭与社会构成一体,使得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从而在推动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基础上,成为推动建立学习型社会的有力武器。

三、“小先生制”在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为我们实施“小先生制”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但任何一种教学模式在其实施过程中都有其局限性,“小先生制”在实践中问题及对策如下:

1.固化的传统观念要改变。日常教学中,很多教师会低估学生的能力,认为学生不能把教材讲透。还有不少学校领导、教师、家长对学生上课存在偏见,认为如果一节课只有学生讲课而没有教师讲课或教师讲课很少则不符合常情,这种情况是教师图省事不负责任的表现。

教育家陶行知在四十年代就曾说过:“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小,便比小孩还要小”,事实告诉我们,大人能教小孩,小孩也能教大人。何况我们所面对的是新时代的小学生呢?实施“小先生制”过程中,无论是领导还是教师、家长,要充分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积极地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在学习活动中鼓励他们主动参与。不断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在教学中真正体现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

2.要保证学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解放儿章的空间,拓展他们的生活领域,多接触自然和社会;解放儿童的时间,让他们拥有更多的空闲,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事实上真正做起来却不那么容易。学生备课需要时间和空间、思考问题需要时间和空间、小组合作交流意见需要时间和空间、教与学活动需要时间和空间……有了充分的时空,主体学习活动才能深入、彻底、有效。这需要我们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下寻找切实可行的策略与方法。

3.要避免把“小先生”机会只给优秀生。一般来说,学习成绩好、表达能力强、在班级威信高无疑是“小先生”的最佳人选,但在教学中不能长期只有个别优秀学生当“小先生”,还要注意调动多数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更多的同学有参与和展现自我的机会。

4.采取“小先生制”梯队管理等形式。因孩子当“小先生”毕竟存在知识和经验有限、管理能力也待提高等方面不足,“小先生制”教育教学模式如果管理不善,容易导致教学秩序混乱、教学质量下降等现象,因此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是很必要的。

5.“小先生制”要与其它教学模式交融并进。教学中,不宜长时间单独实施“小先生制”的教学模式,应与其它教学模式合力并用,以避免单一长时间运用“小先生制”,部分同学失去新鲜感后参与的兴趣、积极性、主动性会下降而影响教育教学效果。同时,需要建立一些相应的激励机制和进行项目式学习课程的设置、评价方法、教材整合方面的改革等。

“小先生制”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从了解到轻松运用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虽然当前“小先生制”还面临诸多问题,相信只要我们不断探索,大胆革新,“小先生制”一定会在实践中绽露出其独特的魅力与风采!

【参考文献】

[1]罗明主编.陶行知文集[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3]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2017

[4]泰勒著,施良方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注释】

①百度百科

②陶行知文集[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③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④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2017

⑤陶行知,小孩不小歌,1931

⑥陶行知文集[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小先生制问题对策现实意义
村志在乡村文化承传中的现实意义
城中村改造问题及对策研究
“小先生制”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谈学生班级管理自制制度
让儿童教儿童“小先生制”之混龄活动理念实施研究
以“小先生制”为载体建构校园自治文化
《怦然心动》的情感与现实意义
思索《鲵鱼之乱》生态危机的现实意义
浅谈对台文化统战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