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8-08-11夏永喜
【摘 要】信息技术在科学迅猛发展的今天,已经和我们人类的生活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小学数学教学中也少不了信息技术的影响、渗透和参与。课堂教学、课外生活、家庭、远程协作中,信息技术都具有积极作用。信息技术的内容要简明扼要、信息的容量要适当、要为教学服务。
【关键词】信息技术;应用范畴;积极作用;注意事项
一、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上的應用范畴
信息技术是指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支持下用以获取、加工,存储,变换、显示和传输文字、数值、图像以及声音信息,包括提供设备和提供信息服务两大方面的方法与设备的总称。
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使用它:
1.课堂教学上广泛使用信息技术教育。教师制作PPT课件、Flash动画、制作网页、播放音频、视频等,使课堂教学灵活多样。要上好一节利用信息技术讲解的课程,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可能为了使PPT弄出某一个教学效果,要查找出许多资源和素材。
2.课外生活中利用信息技术教育。给学生安排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外信息活动形式,比如五六年级的学生可以共同制作班级“学习之窗”网页、数学兴趣小组设计各类典型试题、小组之间设计PPT进行比赛等调动学生们利用信息技术学习数学的兴趣。
3.家庭中利用信息技术教育。教师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信息公众平台等把作业、通知、家长必读等方面的信息公布出去,让学生在家里也能感受到信息技术的便利、快捷。
4.远程协作模式的使用。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在假期收听、收看远程信息技术教育频道播放的“数学角”“数学天地”等栏目。
二、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我们应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打破传统的备课、上课模式,恰到好处地使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使抽象的数学教学内容集形象、具体、清晰于一身,让学生通过画面、声音,来视、听、触、想,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数学。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学生在性格上好说、好动、注意力不强、自我意志力差。而信息技术通过声情并茂的声音、图像、文字、动画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刺激,既能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又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要学习的好奇心理。我在讲授“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时,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为小兔子看病。第一步,小兔子去数学王宫,半路中有几只小兔子生病了。孩子们都跃跃欲试,要治好他们的病。他们以“医生”的身份帮助生病的小兔子,找出错误,并且能够互相交流、讨论。第二步是走进数学王宫,音频里有一个兔子家庭采集松籽的对话,学生们根据对话中的问题列式计算。第三步是当小管家,小兔子的商店里的学习用品,请同学们想该买哪几个,该花多少钱……以童话故事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上来。
2.展示教学重难点的讲解过程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以教师讲授,学生习题演练为主。这对于中低年级的学生很不实用。他们年龄小,很难在一节课中一直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有些学生就没有掌握知识点,可能会造成他们成为学习上的“问题学生”。信息技术教学,就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教师可以利用Flash的形式给学生播放知识点形成的过程,把静态的知识化为动态的效果演示,就会吸引那些注意力不强的学生。
认识时分的进率1小时=60分是《认识时间》这节课的重难点。我制作了一个小动画:在一个钟面上,分针和时针同时出发,分针走过一圈时针走过一格,它们两个同时到达。孩子们看得津津有味,并且很快就掌握了重难点。信息技术既把溜号的学生召集回来了,又讲解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学生观察很认真,印象很深刻。
3.促进学生合作探究,有利于分组教学的开展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试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的活动。”教师要改变以往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合作探索、共同交流,发现学习的规律。在某个学生体验到合作交流的乐趣时,把他的学习成果和本组同学分享交流。教师会有大量的时间答疑解惑,帮助个别学困生。例如:在学习“路程、速度和时间”这一知识点时,我把全班学生分成5个小组。各小组内部交流、组长利用视频向全班展示本组的学习结果。学生们学会了和别人交流意见,分享成果的快乐。我在这一节课中,在各小组之间走动,发现他们在合作交流中的优缺点,指导他们形成材料,和其他小组共享,都源于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以往的教学模式,我不可能做到指导每个小组的讨论研究,也不可能从讲解中解放出来。
三、信息技术应用在数学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时,要始终记住:它是辅助教学的手段而不是唯一利用的教学方式,不能为了某种花哨的目的去单一追求声音的动听,图片的新奇或是视频效果的吸引力。使用信息技术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1.信息技术的内容尽量做到简明扼要,不花哨。如果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上课,把内容做得过于花哨,学生们的吸引力反而会转移到这上面去,而不是跟着教师的思路走了,这时的信息技术就是个失败的利用。
2.信息的容量要适当。教师在利用此技术创设情境时切不可牵强地往上联系使用,有些课程就不适合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千克的认识》这一节课的教学,就需要教师准备出大量实物,让学生通过称、掂、比、看、算等多种操作活动来学习,教师就没有必要使用信息技术引入此课的教学。
3.信息技术要为教学服务。信息技术不是必不可少的,过分依赖它或不能科学地使用它,会使学生的思维懒惰,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们要清楚信息技术的优缺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合理地利用,不能不加区别地使用。漂亮课件不一定是好的课件,而要看它是否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性的提高学习。
总之,恰当合理地把信息技术使用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计算机来辅助教学,可使数学教学更加形象直观,有利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展示课堂教学重难点;促进学生合作探究,有利于分组教学的开展。
【参考文献】
[1]郑黎.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12
[2]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作者简介】
夏永喜,男(1966年8月—),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