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教学方法
2018-08-11刘长春
刘长春
初中物理是中学生开启物理知识的最初阶段,也是初步培养学生观察物理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关键时期。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为他们的继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是我们物理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巧用语言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巧用语言艺术,不但能增强学生对信息的吸收能力,还会缓冲教材中的重难点。一个教师的语言准确形象,所描述的对象就会生动逼真;一个教师的语言有趣幽默,学生就会愉快兴奋;一个教师的语言简洁清晰,学生就会生智开窍。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利用形象、生动、幽默、简练的语言会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噪音的危害和控制》一节时,我用这样的语言作为开场白:同学们,我对噪音有着强烈的情感,可这情感是有变化的。我家门口马路上汽车的喇叭声令我心烦气躁;公路前边的机器声让我头痛。我还听说噪音影响着我们人类的听力,导致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你们说,我对噪音的情感是什么呢?这样的语言,同学们是兴趣大增,明白了噪音对人类是有很大害处的。
二、加强物理实验教学的游戏化
青少年教学中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寓教于乐”,可以说几乎所有人的启蒙教育均开始于游戏。与以往传统的物理教材相比,现行初中物理教材加设了一系列的物理实验,增添了许多小实验以及学生实验。所以,为了能够使学生真正在实验操作的乐趣中提高基本技能、学习科学知识以及培养观察能力,那么教师就应当适当精心包装部分物理实验,赋予其一定的游戏性,比如,小制作、趣味小游戏和小魔术等,这样物理实验教学的趣味性便能够得以加强,而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便能够得到极大的激发。此外,还可以把部分物理演示实验切实的制作成与游戏软件類似的实验,借助于计算机、投影仪和多媒体等教学辅助设施,将实验的基本情况加以显性重现。与此同时,由于初中学生有着十分鲜明的特点,他们学习的内驱力就是兴趣,所以,在整体教材可行的基础上,可以在教学中引用物理历史上的有关趣味,再结合卡通画的插图,比如阿基米德验证王冠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物理知识的趣味性,从而使学生全身心地致力于物理知识的学习中。
三、幽默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如在测量一节教学中,让两个学生,一个小个子,一个中等个子站在一起,比较胖瘦高矮。学生会对个子矮瘦的产生嘲笑,小个子学生有一种自卑感,中等个子有一种自豪感。这时我在学生一笑之后让小个子下去,从别的班或本班找一个高大的学生与中等个子学生站在一起。再让学生比较,此时中等个子学生就相形见绌了,中等个子学生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自豪感不存在了。由此引入测量实际上就是一种比较,从而引导到课堂上来,任何事情的比较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个子高矮胖瘦不是人的缺陷,在不同的场合环境中会有不同的结果,同时也让学生知道比较事物要有一个标准,不同的标准会有不同的结果。再如光的可逆性教学中,通常看人,别人会说:“你看我干什么?”你幽默地回敬一句:“你不看我怎么知道我看你?”学生通过这个理解了光的可逆性。再如在物理教学中对光的反射规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和电学中“在电阻不变时电流和电压成正比”等规律理解时,好多学生认为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及电阻不变时,电压与电流成正比也是正确的。在教学中我是这样教学生理解的:如有父子两人走在街上,他们长得非常像。我对学生说:看这家人老子像儿子。学生哄堂大笑,此时引导学生为什么会笑呢?学生明白是老子先有,儿子后生,只能说儿子像老子。因而理解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而不能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以及在电阻不变时,只能说电流与电压成正比的道理了。
四、突出学生主体,加强学生自我调节能力
初中物理新教材紧跟新的时代要求和素质教育理念。 教材力图体现新的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发展学生的形式思维,最根本的方法是加强学生自我调节的能力和自觉性,把学生看成是对教学环境具有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的主体。
在同一年级学习的学生,其处理信息的心理能力差异并不大,学生智力发展的中心在于自我,它不能由外部作用来代替。教师要充分运用教科书为学生学习提供有利条件,鼓励学生自己看书,多问几个“为什么”,带着问题亲自动手做实验,安排时间让学生进行交谈、对话、辩论(同化),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与生活中的具体事情联系在一起,促使概念的“内化”。在理论与实践想结合的过程中,让学生把注意力放在找出自己解决这些矛盾的方法(顺应)。
五、巧记善忆,牢固地掌握知识
初中学生刚开始学习物理,有许多物理概念、规律、公式、物理符号、术语等都需要记忆,否则就根本不可能学好物理,因此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面向全体学生,既要重点问题重点讲,画龙点睛,语言精炼、条理鲜明、归纳概括准确,又要指导学生实现对知识的不同识记途径,如规律性识记、理解性识记、条理性识记、归类性识记、重复性识记等,以达到对知识的掌握。
(一)理解透彻才记得牢理解是提高记忆质量的前提,特别是对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更要在透彻理解的基础上找出规律,分析类比后加以记忆。如音调与响度。
(二)语言简练才记得快大家知道,顺口的诗句很容易被人记住,教学中可将一些重要知识理出要点编成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如电流表、电压表的正确使用方法可用“压并流串、不超量程、电流正入负出、电流表绝不跨接电源两极”这样简短的话便可总结出来。
(三)反复强化才记得准。遗忘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对一些知识找不到相关联系的东西来帮助记忆时遗忘就更为严重。要同遗忘作斗争,就要反复强化,多次重复感受。
(四)让学生能应用——大量举例,建立范例模型。概念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但它仍然要和感性经验密切联系着。因此,人在利用概念进行思维时,经常都需要具体形象的帮助和支持,所以只给学生一个准确的文字表述还有够,还应给学生一些典型的事例,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概念和具体的事例联系起来,建立范例模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机械效率》中对有用功和额外功的理解:对人们有用的功叫有用功,做有用功时不得不做的功叫额外功。学生很容易知道其字面意思,但不能与实际建立联系,不能对具体事例进行分析。因此教学中应举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如用水桶打水,目的是打水,但又不得不提桶而做功,其中打水做的功是有用功,提桶做的功是额外功。相反桶掉井里要捡桶,目的是捡桶,但桶上又粘有水,此时提桶做的功是有用功,提粘着的水做的功是额外功。经过前面的例子,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有用功和额外功。在此基础上,再讲杠杆和滑轮组的情况,学生就很容易理解,用杠杆和滑轮组提物体时,不得不克服杠杆和滑轮组的自重以及绳子与滑轮之间的摩擦而做的功是额外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