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化学理论教学浅谈

2018-08-11杨飘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年4期
关键词:高中化学理论学生

杨飘

【摘 要】中学化学基本理论的教学内容可分为微观结构和宏观规律两方面,它们是相互联系的。本文旨在使学生准确地、深刻地理解基本理论并能加以应用,在学习基本理论的过程中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等方面提点一二。

【关键词】高中化学;学生;理论

一、要强化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给学生以感性、直观表象知识能帮助学生建立理性分析的基础,从而得出规律。如在讲述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这部分内容时,课本选用了FeCl3,溶液和KSCN溶液的反应。也要先弄清楚FeCl3,、KSCN、Fe(SCN)3、KCl等物质在溶液中的颜色和溶液颜色与溶液浓度的关系,才可进一步认识改变物质浓度对平衡移动方向的影响。为了说明降低反应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转动,常在反应体系中加入还原铁粉以降低FeCl3,的浓度,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这种变化可以很容易地通过混合溶液的血红色变淡而观察到。但是,Fe3+可以氧化Fe而转变为Fe2+;Fe2+在水溶液中呈淡绿色等,学生尚未学习,因此,只有在补充了上述知识后,才可加以应用。即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才能通过观察、思维,形成理论认识的知识体系。

二、 适当利用多种教学媒体,给学生丰富的隐喻联想空间,进而理解理论的内涵,达到掌握规律的方法

隐喻联想思维,是指个人可以将截然不同的的事物有机地结合起来。美国创造学专家戈尔顿对隐喻联想思维提出一个形象的口号“将生疏的事物看得熟悉,将熟悉的事物看得生疏。”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的判定对于初学有机化学的学生有一定的难度,难点在于对平面结构式建立起立体空间观念,学习伊始即应打好基础。如一氯甲烷不存在异构体,但结构式可有四种形式,若展示一氯甲烷的球棍模型,与四种结构式写法比较,学生会立即否定一氯甲烷有四种异构体的想法,并为今后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奠定了以三维立体空间为思考出发点的思路。

三、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比喻,化解难点

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实际,运用事物间的相似性,通过以甲喻乙,由此及彼,以降低理论学习的难度,使学生尽快地从具体事物过渡到抽象思维,理解事物本质,建立理论概念是理论教学常用的方法。这里,关键在于突破难点。譬如,有关可逆过程的动态平衡的性质和特征(如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溶解平衡、水解平衡等)常用蓄水池进出水流的速度与池内蓄水量的变化之间的关系比喻化学平衡系统中正、逆反应速度与组分百分含量变化的关系;用蚊虫逐灯、蜜蜂采蜜、氢原子核外电子照片叠印等比喻模拟电子运动,想象电子云的形象;以“头碰头”“肩并肩”比喻电子云重叠方式等。应当明确,比喻具有“启发入门”“搭桥过渡”的作用,利于学生接受理论,而不是理论本身。要注意不可滥用比喻。

四、运用归纳、演绎方法形成理论,发展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要从破除学生对事物认识上各种固有功能固有的惰性思维人手。这种惰性突出表现为沿袭固有的处事惯例、权威意识和无批判等现象。化学基本理论与元素化合物之间存在着内在的、本质的、统一的联系。基本理论的教学,一方面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实际材料,通过归纳演绎的方法建立理论概念和规律;另一方面又要通过基本理论分析研究具体的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用途,系统地掌握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两者相互依存,相得益彰。

1.归纳。为了便于学生系统地掌握重要的非金属气态氢化物,如氯化氢、硫化氢、氨、水、甲烷等;中学教学涉及的某些氢化物如氟化氢、溴化氢、碘化氢、磷化氢、硅化氢、砷化氢、硒化氢、碲化氢等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可从分子构型与主要化学性质之间的联系进行归纳总结。

2.演绎。演绎是指应用一般规律解答特定问题的過程,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过程。应用物质结构理论、反应速度与平衡移动规律、电解质溶液理论、无机物反应规律、有机反应基本类型等理论解答相应具体问题,一般都采用演绎推理方法。通过理论教学应使学生在逻辑思维方法方面受到训练和教育。譬如,化学平衡移动规律中压强对平衡的影响。规律的叙述为: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平衡将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即气体分子数减少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将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即气体分子数增加的方向移动。这里,应用规律的前提有三点:①反应体系中必须有气体,②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分子数不相等,③改变压强的措施应为增大反应体系的体积或缩小反应体系的体积。第③点易被忽略,因为采取其它措施改变体系压强上述规律不一定适用。例如,二氧化硫催化氧化反应在密闭容器中已建立平衡:若向密闭容器中增加一定量的SO2,则平衡体系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符合上述规律适用。若向密闭容器中增加一定量的SO2,则体系压强同样会增大,但由于提高了生成物SO2,的浓度,平衡将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可见,改变压强的措施不同了,失掉了原来规律成立的前提条件,原来的规律不再适用。

三、结束语

教师应循循善诱、精益求精,达到真正的优质教学,学生才能真正的学习了解并充分利用。

【参考文献】

[1]王赛中.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

[2]赵研.有效组织讨论进行化学理论课教学的策略研究[J].化学教育,2010(S2)

猜你喜欢

高中化学理论学生
坚持理论创新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学生写话
高中化学学习中错题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