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妙利用微课程,提升高中学生生物学习能力

2018-08-11唐小波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年4期
关键词:微课程高中生物应用

【摘 要】微课程是利用现代多媒体和网络传输,将教学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的突破录制成短小精悍的视频教程,供学生随时随地使用移动网络、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学习。微课程追求的是满足每一位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学生可在课后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和时间来自主安排学习进程,集中有效时间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它突破了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使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变得无处不在。微课程重新定义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而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

【关键词】高中生物;微课程;应用

高三复习课堂的知识讲解本应是对学生已学过的知识的唤醒与巩固,既不能作为新课全部重新讲解一遍,也不能把学生当作知识点的完全掌握者,通过习题训练直接进行巩固。 如果教师还一味地使用传统的授课方法,就会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学优生“吃不饱”,而学困生“吃不了”。微课程的加入可以打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满堂灌的现状,教师可以针对教学重点、难点、疑点、考点录制短小精悍的微课程提供给学生观看。让所有学生通过微课程都能针对性地复习自己的薄弱知识点。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减轻了课后负担,学生成绩有一定的提升,学习自信心有所增强。

以“各个营养级能量的去路”谈微课程在高三生物教学中的实践。这个知识点学生掌握的比较薄弱,教材中是以一幅图呈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去路和一段文字呈现生产者的能量的去向。而在高三实际做题过程中,往往要求掌握图1某一营养级消费者摄入量、同化量、呼吸景、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量、被分解者分解的量,这些量之间的关系对于不少学生来说,在识图的过程中挖掘到具体的量之间的关系成了难点。本知识点讲解过程需要借助图示来进行,因此我做了一个视频形式的微课程,便于学生理解,具体过程如下:

(教師讲述)首先我们来分析作为第一营养级的生产者的能量来源和去路。分析第一营养级能量的来源和去路:(教师结合图1讲解)作为生产者其能量来源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这部分能量一部分在其自身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另一部分储存在植物体中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而储存在植物体中的这部分能量的最终有一部分被分解者分解;一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如果时间一定,还有一部分未利用。

分析营养级消费者的能量来源和去路,图5-6我们可以转化成图2:(教师结合图2进行讲解)作为消费者其能量来源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消费者同化量中的一部分在其自身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另一部分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而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这部分能量的最终有一部分被分解者分解;一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除最高营养级外);如果时间一定,还有一部分未利用。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各个量之间的关系如下:

同化量=摄人量-粪便量;

同化量=呼吸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量;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量=被分解者分解的量+流向下一营养级的量(除最高营养级)+未利用的量(若定时);

同化量=呼吸量+被分解者分解的量+流向下一营养级的量(除最高营养级)+未利用的量(若定时);

各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

例题一关于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人、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B.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

C.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

D.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人下营养级

解析: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了自身呼吸外,其枯枝败叶被分解者分解,初级消费者捕食流向下一营养级,如果不定时还有一部分未利用。故D错误。(视频中老师可以链接到前面的图1进行解析)

例题(二图甲)是能量流经草鱼种群的部分示意图,请用文字补充完整。

解析:教师结合题中的图讲解: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 因此:①为草鱼种群的的同化量。同化量=呼吸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量,②表示用于草鱼种群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量。

例题3某弃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J/(hm.a)

(1)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效率是多少?(让学生填空形式回答)

(2)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让学生填空形式回答),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

解析:(1)依据各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计算得3%。

(3)同化量=呼吸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量。故答案为: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

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高效率学习能力保持的时间最多不过15分钟。以上案例的时间是10分钟左右,对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教师录制短小精焊的微课程提供给学生观看,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个性化的学习机会,让传统课堂得以延伸。学生通过微课程都能针对性地复习自己的薄弱知识点,可选择性观看微课程资源,有效解决学优生“吃不饱”,而学困生“吃不了”的问题。此外,这种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自主灵活掌控学习活动进程,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

【参考文献】

[1]曹鹏龙.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2016年06期

【作者简介】

唐小波,大学本科,中教二级,从教8年,研究方向:高中生物教学。

猜你喜欢

微课程高中生物应用
巧借微课,翻转课堂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