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阅读教学自主性学习的分析和讨论

2018-08-11韩洪伟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年4期
关键词:自主性课文阅读教学

韩洪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因此,个性化的阅读以及在阅读过程中和学生平等对话就应该被放到十分重要的地位。

自主性阅读教学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学习准备,实施有效的激励与指导,使学生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阅读实践,以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从而全面实现阅读教学目标。简而言之,就是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用自己的心里去感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是自主性阅读的核心理念。

德国艺术家拉辛曾说过:“上帝如果一只手拿着现成的真理,一只手拿着寻求真理的方法,我宁愿选择寻求真理的方法,而不要现成的真理。阅读是一门艺术,大有学问。科学的阅读方法,好比寻找真理的方法,它是打开阅读能力的一把金钥匙。

一、自主性阅读教学中,教师的“导”必不可少

1.用发现法读课文

运用发现法读书,就是要当有心人,要在读的过程中去发现有价值的东西。

(1)文章内涵的发现。整体把握课文的文化内涵,是文章阅读的重要一步,要引导学生去发现文章的内涵。

(2)文章精妙泄愤的发现。选进教材的文章,其写法大都有可借鉴的地方,我们要引导学生努力发现文章的精妙写法。根据课文特点,让学生认真分析,努力发现,可以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的提问应顺及学生的求异思维的训练。“求异”就是在分析解决问题是,不拘于一般的原理和方法,不满足已知的结论,二运用与众不同的思維方式,发现新的东西。教师应多方设疑,学生应大胆质疑。提问是应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分系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3)分析教材个性。语文教材中的优秀篇章,都是作者感情和个性的凝结。从题材的选择、主题的提炼和题材的运用,从对生活的思考方式导感情的表达习惯,从审美趣味到语言特色,无不显示出各自的特点。

2.用问题法读课文

读书前,老师现根据课文内容拟定好思考题,要求学生带着教师提供的问题阅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多动脑筋,提出一些老师没有提出的问题,丰富阅读思考内容。这种方法对那些阅读能力较差、自己还不能很快地阅读中发现问题的学生十分适合。他可以克服学生自读中的盲目性,提高学习效率。当然,这种读书方法也有其弊端,在自读前老师先提出了思考题,有些学生会产生依赖思想,自己不愿再去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同时,这样做对学生独立思考思维的培养也不利,应和其他方法交替使用。

3.用讨论法读课文

在阅读过程中讨论,在讨论中阅读,读读议议,议议读读,既可以解决一些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又可增进学生的合作精神。可采取前后4人一组或同桌为一组的形式来阅读讨论。可朗读,可默读,可又读又论,总之,形式不拘,有效即可。

如在学习《风筝》这一课时,同学们针对文中的4个问题展开讨论。①在看到北京冬季的天空有风筝浮动时,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疑和悲哀?”②文中一面写“我”,一面写小兄弟,对小兄弟的描写流露出什么感情?③对待早年的过错,鲁迅先生的心情如此沉重,应从鲁迅先生那里学到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品质?④待到小兄弟惊异地笑着说“有过这样的事吗”,为什么“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此前,同学们准备了大量的丰富的资料,独立自主地调查、搜集和处理各类信息,在增长他们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能力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用整合法读课文

阅读时,将与之相类似的文章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相互印证,有利于学生整合之欧式、掌握知识。整合阅读时,课前要求学生做些材料的搜集工作,如同一作者的、同一内容的、同一时代的、同一风格的,让学生搜集起来,阅读整合得出结论。用此法读书,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基础,能把握量度较大的信息并具有一定的整合能力。信息量较大的整合内容,可让学生借助电脑进行信心的分析处理。

总之,自主阅读教学,我们只有做到了放手放心,学生才能成为课堂的主人,语文教学才能向前迈进一步。同时,如果把诸多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交给学生,学生的语文学习就会产生质的飞跃,语文课的教学质量就会有一个较大的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差的问题就有可能有效地解决。

如《想和做》的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师胡绳的一篇论说文《想和做》,这是一篇自读课文,与我们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我完全相信你们能自主学习,这节课我们就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你们自定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在你们自定目标前,老师提两个建议:一是可以借助学习课文的问题训练单,如“理解课文我需要查找背景知识吗?”“我理解本文的思路了吗?”“我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引发了什么联想?”等等,确定学习目标;二是可以根据老师提供的学习目标,范围如下:

(1)上网查找有关胡绳的介绍对作者生平及学术成就有大致了解。

(2)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论证思路和过程。

(3)学习本文概括生活现象从而提出论题的论证方法和比喻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

(4)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加深对文章所诉观点的理解。

这个范围只是给大家一个框架,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一是把较大的问题化为小问题,二是提出自己要解决的问题。下面大家就自读课文,确定你想学到的知识。读后,你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同桌交流,还可以走出来与最好的伙伴交流。

(10分钟后,学生交流)

生1:我想弄清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生2:我想采用编写段落提纲的方式,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生3:我想弄清三个问题,通过上网或查找资料了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学这篇文章。理清文章的结构,弄清文章的观点是怎样提出来的。

在这个课例中,教师先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范围,避免学生盲目性,之后把确定学习目标的权利与机会给了学生,同时为学生提供了选择什么方式学习的空间。

二、自主性阅读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应把学法的指导作为主线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

自主性阅读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运用学法的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课文内容的深层体会,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学中,教师应把学法的指导作为主线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

2.先学后教,注重学生主体

实行自主性学习,首先是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消除学生的思维惰性,打破其对教师的依赖心理。为此,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坚持“先学后教”,建立阅读教学、课堂自学、讨论、质疑、点拨的新格局,确保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所谓“先学后教”,就是指在新课文的教学中,教师最好先不做介绍或提示,让学生在自然状态下进入阅读境界,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品读,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获得独有的感受。教师在学生阅读前的介绍都会给学生留下“暗示”。或多或少会影响到学生对作品的独立判断,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学生的依赖性。

3.提供充分的时间,保证充分诵读,引发思考

在自主性学习的课堂上,教师必须提供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对教材进行诵读。课堂的诵读必须有充分的时间来做保证,决不能匆匆地让学生看一遍就急于探究文章内涵。在教师指导下的反复诵读,是提高课堂效益和教学质量的基础,特别是文情并茂的好文章,有层次地诵读乃至半小时,也许比教师讲同样的时间效果好。假如之满足与学生的粗读便浅尝辄止,学生对内容不甚了解,根本无法推进阅读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其结果是“读如不度”。只有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充分的阅读,学生才会有独特的感受。

通过这些方法,学生阅读的能力才能充分发挥,鉴赏能力才能真正得到训练和提高。

猜你喜欢

自主性课文阅读教学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实用英语教材与艺术生自主性培养
发挥主体作用,加强高中数学复习的自主性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维护科学的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