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亟需树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生”观

2018-08-11王丽佳

科学与财富 2018年17期
关键词:共生经济发展环境保护

王丽佳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现状也较之前有了巨大的改变。这种改变被称为新常态,其主要的特色就是经济逐渐中高速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开始以创新动力为主导。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格外的关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要做到二者相辅相成,才是当前所需要的。本文那就从新常态情况入手,来探究如何调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共生;策略

新常态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当前经济形势的一种描述。和曾经的经济形势相比,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些改变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在增长速度上。随着许多基础设施的完善,人们的物质生活已经获得了极大的满足。其爆发式的增长已经消失,我国的经济开始进入了一个平稳的,中高速增长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我国经济体结构,也开始告别了传统的模式,不断进行着自我调整和升级。而经济增长的动力也开始转变,从原本的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的方向,改变为了当前的创新驱动的常态,这些都是当前经济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调整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就显得非常的重要。尤其是转变原本二者的对立关系,让二者成为共生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够保证我国的经济快速的发展,真正的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环保。

1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问题

城市建设一直是我国的建设重点,但是城市的建设也让我国的环境受到了巨大的破坏。主要是因为城市的建设所需要使用的材料和占有的土地都是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的,久而久之,这种破坏就成了不可逆的。因此,我国提出了在建设城市的时候,是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也就是环保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同时随着社会得到进步,中国的发展速度已经越来越快,我国的GDP总量也呈爆发式的增长。这种增长也让我国在世界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但是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却是与世界有所不同的。许多的国家经济发展方式都是以环保为主,依靠环保能源和方式进行发展,但是我国依旧处于一个传统的方式,甚至我国的GDP增长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依靠我国的人口基数为动力的。这样的方式,必然不能长久,甚至很快就会被科技所拉下,因此就需要进行一个改革,调和二者之间的关系。接下来笔者就为大家介绍几种当前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问题。

1.1 高速发展的经济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高速的发展所带来的不仅是国家的综合国力不断的上升,同时也带来了人口激增,城市建设加速等各种各样的表现。这些表现不能够说是不好的,但是我国的这种表现出现的太快,就让国家难以应对,许多的方面做出的应对都不够全面,因此就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主要体现在规划上。国家是无法对这种现象做出一个细致且全面的规划的,这样就会出现经济的发展是以牺牲环境为核心的。而这种方式虽然经济呈现了爆发式的增长,却不能够长久,而且未来的治理也存在着一系列的巨大问题。

1.2 对GDP的追求狂热,忽视环境保护

这一点主要指的就是一些城市的領导班子为了保证城市的GDP快速增长,就喜欢选择建设大型重工业,这种重工业会对城市的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化工类和冶炼工业,都是会让城市出现巨大问题的工业。但是这些工业往往能够刺激经济的快速增长,其典型的代表就是东北工业基地的建设。虽然东北建设的这些重工业在起初的时候带领了东北成为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排头兵。但是在近些年来看,东北更是为了重工业的建设而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尤其是哈尔滨的雾霾现象,已经仅次于北京,这就是狂热追求GDP增长而带来的隐患。

2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转变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矛盾、相克的,人类经济发展必然带来环境恶化的结果。这是以往的普遍认知。这种观点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作为两个部分转到一个有限容量的瓶子里,一方的增长势必会带来另一方的缩减,这种此消彼涨的关系也一度成为为发展经济而破坏环境的正当理由。

在以往的实践中,包括目前中国的发展现状也似乎印证了这一点。以往的发达国家都采用先污染环境、发展经济,再花费经济来治理污染。但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扩张的全球性发展,环境压力很难得到缓解,同时资源的稀缺性问题日渐突出,这条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已经走不通了。

与传统观念相悖的是,近来出现了一种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思路。这种思路将环境保护纳入经济发展的体系中,让二者成为共生关系。在这个体系中,环境保护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分支,通过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等方法能够使企业的经济利益得到提高,与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经营目标不谋而合。

要建立这样的机制,需要环境保护机制的转化与市场环境的配合,才能营造出二者关系转变的温室。此外,这样的转变须建立在市场机制的环境下,如果依旧依赖行政命令等强制性措施,企业和消费者处在被动的一面,那么这样的转变将很难持续推进。

3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共生策略

3.1 发挥政府的协调作用

经验表明,政府在市场经济发展中与市场力量相辅相成。政府在制定各项经济政策和法律法规时,都应当优先考虑环保要素。预防为主、善后为辅应当成为环境保护的一个信条,这样不仅能避免环境遭受破坏,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同时,有利于节约成本,降低费用。

3.2 巧用市场机制,合理配置资源

通过征收环境税,建立环境产权,并且开创性地发展环境金融、环境贸易等新型经济模式,将环境保护内化到经济发展的体系中去。这一切,需要地都是巧妙灵活地利用市场机制,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功能,完成保护环境的目标。毕竟,目前单纯运用行政手段已经很难达到保护环境的预期效果。

实践证明,采用以市场为主导的经济手段能够有效控制环境污染,除了建立健全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外,建立相对应的环境经济政策更是重中之重,市场机制在环境保护中扮演者主导者的角色。

3.3 破坏与补偿结合

在当前来看,坏境的破坏属于一种无可改变的行为。因为许多的建设都是不能够完全做到环保的,因此就需要在完成建设后,做出一定的补偿。这个补偿所指的就是在完成了建设后,再进行一定的环保建设。例如在城市的建设完成后,进行一定的边坡绿化处理。这样的方法虽然不能完全的做到环境不被破坏,但是却能够一定的程度上保证我国的环境不继续恶化。因此,破坏后要进行一定的补偿,在当前来看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做的好处,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美观。对于荒废的地方进行绿化处理,会让城市变得更加的美观。其次是环保,绿化补偿就是为和环保而诞生的。因此,根据具体的情况补偿,成为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4 结束语

经济的发展不以环境保护为代价,这是我国一直都在提倡的。但是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要提出一个更高的要求,要让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成为一个共生体,依靠环保来推动新经济的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城市的发展更加的快速,同时也更加的持久。这也是一种绿色的,有益的发展态势,是值得提倡的。

参考文献

[1]易倚冰.基于共生思想的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策略研究[D].中南大学,2014.

[2]李建友.实现资源县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共生的路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

猜你喜欢

共生经济发展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共生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