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难点突破的三部曲

2018-08-11李桢崔晓张苗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3期

李桢 崔晓 张苗

【摘要】《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初中物理八年级光学部分的重要内容,是一个科学探究的课题,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复杂多变,教学中学生感觉到难学,教师感到难教,成为了教学难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也是郑州市理化生实验测试中也经常抽到的题目,由于学生不理解,会出现部分学生背数据的现象,弱化了实验测试的功能。如何突破难点是教学教研经常探讨的一个课题,本文将从画光路图、讨论公式、探究实验三个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凸透镜 成像的规律 难点 突破方法 思维加工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2016·JS·JYZD-067)。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3-0117-01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人教版八年级初中物理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是在学习了“生活中的透镜”之后的进一步学习,本节课是一节科学探究型课程,对于初中阶段还是一个定性的研究,高中阶段学习透镜成像的公式后才定量研究,对于不同物距的成像特点复杂多变,学生思维上不适应,也不理解为什么要测量的几个数据,所以也记不住,在理化生实验测试时,出现了学生背数据的现象,有一年实验测试学校把往年用的焦距10的凸透镜换成12的凸透镜,学生失分率比较高,这说明学生不能多学活用,成为了难点。在大学的普物实验“透镜焦距的测量”实验前,学生还是很懵懂,对于所用的四种方法,因为不了解如何利用透镜成像规律的,有些学生体会不到四种方法的巧妙之处。这说明,“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确实是一个难点。

《凸透鏡成像的规律》的难点其实有两个部分:一是成像规律,二是虚像概念的理解和实像虚像的判别方法。难点产生的原因除了有学生基础的原因,认知达不到的原因,也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不够细致,充分有关,学生缺少思维加工的过程。下面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生的认知规律,层层递进设置了三部曲,让学生充分经历思维加工过程,从而突破《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难点。

第一部曲:“光路图法”体会成像规律

根据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平行光线过焦点,过焦点光线平行于光轴,做光路图可以选择其中的两条,一般过光心的光线是常用的。由于画光路图在初中阶段不做过多要求,属于了解范围,我们不用担心学生不能接受,即使不能掌握,也可以建立直观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演示,物放在不同位置时,所成像的大小变化,像距变化,虚实变化,并总结成口诀:二倍焦距分大小,一倍焦距分虚实,物近像远像放大。作光路图有一个技巧,更利于突破难点,这个技巧就是:取平行于主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过焦点,无论物如何移动只要物的大小不变,这条光线就不变化,过光心的光线随着靠近透镜,与主轴的夹角越来越大,两条光线的焦点越来越远,像也越来越大,如图1所示。用光路图的方法不但可以使得学生建立起直观的感性认识,也从图中感受到虚像的概念,也突破了虚像的难点。

第二部曲:了解“公式法”,讨论成像规律

透镜成像公式虽然在高中阶段才能学习到,但是对于初二的学生而言,公式中用到的数学知识以及讨论三者关系对学生也不难,对于焦距一定的凸透镜,讨论:

五种情况下的取值范围,比对光路图得出的结论,帮助理解和消化。这部分不作更多的要求,对于物理、数学基础好的学生可以采用。

通过以上两种方法的教学,学生不一定能全部理解和接受,但是也有了一定的前概念,增加了实验时的目的性,不会在懵懂为什么要测量物放到二倍焦距以外,有了目的性,实验就会更加清楚,也会更快地总结、归纳出成像规律。

第三部曲:“实验探究法”,总结、归纳成像规律

1.设计实验。实验装置是教师实验前准备好的,需要讲解实验的注意事项。为了保证等高共轴,蜡烛的高度需要不断地调整。等高共轴是光学实验中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一项实验素养,不能以灯泡等代替,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严谨的意识。实验记录的表格,可以让学生小组内讨论,设计实验记录表格也是一项技能,学生也会参考教材,就不再是难点,在实验前教师再把准备好的表格发给每组。

2.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把实验得出的数据记录在表格内。学生在实验时,会出现成的像,在一个范围内都比较清楚,会感觉不知道如何确定像屏的位置,有的组会注意,有的组可能会忽略,在教师巡视时,对于提出这个问题的组给予解答这是景深,取范围内的中间位置。

3.总结、归纳成像规律。小组实验结束后,根据实验数据,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并进一步回到“光路图法”总结出的口诀:二倍焦距分大小,一倍焦距分虚实,物近像远像放大,使得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得到巩固。通过对比,进一步概括出判断像的虚实的两种方法:光路图中,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所成的像为虚像;实验中,光屏接不到的像为虚像。突破了虚像概念比较抽象的难点。

4.评估实验和成像规律。评估实验过程和实验数据,有的学生可能发现物距、像距、焦距三者的关系,有的小组展示的数据可能与自己的不完全一样,这是教师再解释景深问题,初中阶段是定性研究,高中、大学会有更多的方法定量研究。从而评估成像规律也是定性研究。在评估结果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中的对称性,这样不但加强了学生对于成像规律的理解和记忆,也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的对称美。

5.应用中巩固成像规律。第二节《透镜在生活的应用》只是作为生活常识做了一些介绍,到底如何应用透镜的学生并不清楚,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成像规律探究得出后,趁热打铁及时地进行应用,分析照相机、投影仪、显微镜、望远镜具体利用了成像规律中的那个部分的知识,起到了消化提高的作用,使得成像规律得到巩固,实现了学以致用。

新课程标准给予教师很大的自主性,对于《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这节课,根据班级不同,学生接受能力不同可以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新课的进行1课时不够,可以用2课时,把内容学明白了,突破了难点,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才做到了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李梅.实验让《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的难点有效突破[J]理科考试研究,2013(3).

[2]韩俊.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J]初中生世界,2009(6).

[3]胡金朵.运用多媒体突破物理教学[J]技术物理学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