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动车文化如何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源

2018-08-11刘贵双

科学与财富 2018年17期
关键词:管理处动车班组

刘贵双

引言

动车文化是具有时代特征的科学发展模式。19对"动车组"列车,最高时速可达到250km/h,与传统列车的牵引动力集中在车头的系统完全不同,动车的牵引力安装在每节车厢上。这一设计不仅使列车的动力成倍增加,同时提高了爬坡能力,换向也更加灵活。动车现象的出现给企业文化建设带来全新的启发和深刻思考。

一、动车现象的文化启示

(一)动车现象强化“车头牵引力”

动车文化,诠释了创新型班组理念和学习型班组的内涵。今年公共事业管理处开展了关于“读书圆梦想、学习强素质”活动,全处副科以上干部配发学习书籍300余册,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为干部“充电聚能”,提升干部综合素质。

(二)动车设计强调“整体合力”

透过动车动力系统设计理念的改变,使我们受到很大启发。我们就必须调动所有职工的主观能动性,使员工就像一节有着独立动力源的车厢,转变观念由被动变主动,从企业的被雇佣者转换角色成为主人。充分发挥好每一节车厢动力,才能有效的达到我们企业管理的管理目的。

(三)动车理念体现 “内驱动力”。

一是以人为本的理念设计。动车带给人们的不仅是安全和快捷,车厢中还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公共事业管理处本着为职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的原则,坚持开展慰问活动如,慰问在职困难职工家庭、慰问劳模家庭、节日坚守岗位职工等。为职工办理大病、应急、死亡救助及扶危济困救助并发放救助金。我们每年还为全处职工进行健康查体,提高职工健康水平,进一步为管理处夯实群众基础、构建和谐企业提供了强劲隐形动力。

二是安全系统的精细设计。动车的安全设计模式,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公共事业管理处重点抓好新上岗员工、安全管理人员、基层管理人员和承包商员工等四类人员的岗位业务理论、安全操作技能培训工作,确保全员HSE持证上岗率100%。结合基层岗位示范点创建活动,选树标准化培训示范基层队,通过开展技能竞赛、“周一”安全会等方式,把培训课堂转移到现场开展安全教学。为了巩固培训效果,我处专门制作了《HSE口袋书》印发给员工自学。在潜移默化的宣贯中促使员工对安全理念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才确保了“动车”的安全运行。

二、动车文化助力企业文化建设

(一)有助于创一流建精品。

管理处始终坚持“服务油田发展,服务职工家属”的宗旨,以建设和谐油田为主线,将提升企业形象、创造良好环境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在环卫工作中推行“三位一体保洁法”加快了保洁速度和频率,减少垃圾的二次污染及滞留时间;绿化管理精细化、注射法防治蛀杆害虫、土壤改良降低药肥使用率、行道树抗旱浇水等诠释“科技兴绿”的理念;加强数字化城管建设,采用“一线、两净、三清理、四查处”工作法治理“六乱”现象,提升了油城环境质量,为油田创建全国文明单位、河南省卫生先进单位的作出积极贡献。

(二)有助于做大做强班组管理。

一是开展“班校家”班组创建活动。为了更好地落实“班校家”班组建设活动,管理处采取了一下措施:一、组织相关人员到“班校家”示范班现场参观学习。以污水处理厂污泥干化车间为创建示范点,以点带面,充分发挥班组这个最小单元的最大功能,激活团队潜能、增强团队凝聚力、战斗力。二、抓好班组文化建设。积极在基层班组开展“举亮点、创特色、树典型”活动,选出了中原桥头优质小游园景观、未名园精品树穴、疾控中心创办预防接种门诊、污水处理厂技术讲堂等各类亮点14个,并在全处范围内进行了推广。

(三)有助于提高干部职工队伍素质。

动车文化包含着终生学习的内涵。管理处通过开展干部和业务骨干拓展培训、中心组学习、周末大课堂等活动,提高了干部职工队伍素质,引导全体干部树立“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全程学习、团队学习”的全新学习理念。在员工中深入实施“大培训、大练兵、大提高”的人才培养计划,举办了周末教育大课堂、道德讲堂、女工课堂等活动,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实行人才技能津贴制度,充分调动了员工学技术、钻业务的积极性,职工队伍的素质得到了持续提升。

三、动车文化为企业文化建设注入正能量

(一)打破“一人企业”理念的误区。

企业的发展必须增强企业的整体能力与素质。公共事业管理处开展了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利用厂务公开栏形式公开了管理处工资奖金发放、职称评聘以及生产经营、先进评选等方面的内容,做到了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我处注重发挥基层群众性安全监督员的作用,仅2013年,聘任的62名基层安全监督员发现和整改安全隐患共计132处。通过让企业的员工参与企业管理,树立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挥员工的工作热情和聪明才干。

(二)消除“推诿扯皮”的不良现象。

结合“从严管理年”活动,公共事业管理处通过“多角度”查、“多渠道”找、“多关口”诊的“三多”方式进行了问题梳理,明确责任的同时深究问题根源。通过完善绩效考核制度、梳理岗位责任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让一切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推行岗位问责制度,实行谁主管谁负责,将根深蒂固的“归罪于外”、“推诿扯皮”现象依靠制度的力量从根本解决。

(三)打破对“主动性”理解的误区。

在企业中干部职工对工作主动性认识有很大差异。我们严格绩效考核,完善激励机制,对员工的日常工作以及抗洪排涝、清雪除冰等突击劳动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工资奖金挂钩,让员工劳有所得、劳有所获、劳有所奖,打破了大锅饭局面,刺激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四、动车文化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

(一)环境质量实现稳中有升。

以“每周一报”的形式狠抓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并探索业务外包新路子,环卫长效管理得到进一步强化。目前绿化美化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总部基地市容环境水平进一步提高。法定节假日等油田组织的重大活动期间,严格领导带班,细化工作措施,较好的维护了油田对外形象。

(二)安全生产再攀新高。

层层签订安全环保目标责任书,制定完善20多项生产安全管理制度。结合“从严管理年”活动,强化安全隐患查摆治理,从细查隐患、从严抓整改,进一步夯实了安全工作基础,保证了生产经营的顺利。

(三)公共服务持续加强。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规范处置,实现了油田全年无污染性疾病爆发流行。牢牢把握污水处理定位,强化运行体系管理,优化工艺流程,各项指标实现全面达标。以濮阳市数字化城管建设为契机,加大市容环境整治力度,“六乱”现象得到遏制。局机关服务坚持“温馨化”,小區服务坚持“亲情化”,公园服务坚持“人性化”,提升了广大职工家属的满意度,社会化服务考核满意率达99%以上。

(四)员工素质有效提升。

深入推进人才强企战略,设置了首席专家职位,引进研究生、大学生数名;组织周末教育大课堂、专业技术人员座谈会、后备干部培训班、开展多种形式的岗位练兵活动,组织各类培训项目104个。

公共事业管理处各项工作关系着油城城市窗口、企业管理形象、职工幸福指数和城市生态建设,是和谐油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油田发展的进程中,正以动车文化为指引,构建全面覆盖、控制有力、反应快捷、运转高效的管理体系,切实增强履职尽责的使命感和奉献油田的事业心,全面提升单位管理水平,为油田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保证。

猜你喜欢

管理处动车班组
坐上动车去西藏
“党员进班组”促进班组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4+1”班组运行见实效
动车西行记
乐!乘动车,看桂林
服务为民献真情——记邯郸市市政工程管理处处长王志海
第一次坐动车
创建“放心满意班组” 打造精品班组品牌
卓越绩效班组管理体系构建与实施
上海市社会福利企业管理处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