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2018-08-11刘永兵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8期
关键词:价值观知识点历史

刘永兵

【摘要】朗读是学生学习的基础,良好的朗读习惯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几千年来我国传统的学习方法。其实,在历史教学中,巧妙地利用朗读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朗读 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8-0289-01

一、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更快地融入课堂教学

每节课开始时,我都让学生们一起朗读这节课的标题、学习目标及每节课的学习导言。尽管是短短的两三分钟时间,但它能立即改变课堂的学习氛围。通过朗读,课堂上乱哄哄的气氛没有了,说话的声音停止了……所有的学生都融入了课堂学习中。课堂气氛变得异常活跃,教师上课也变得轻松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提高了。

二、朗读可以争强历史知识点的记忆,加强记忆的牢固程度

历史知识点非常多,有些内容又远离我们很长时间。要在一节课上讓学生掌握多个知识点,只靠老师的讲解,学生是无法识记的。要让学生多掌握知识点,最好的办法就是朗读。通过朗读,可以让一些枯燥的历史知识点不再乏味,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学生在大声朗读时,大脑处于“排空”状态,且始终保持着积极的思维状态,注意力十分集中。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朗读还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促使大多数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这对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展开想象、感受情感及感悟事件等,都有着显著的作用。朗读时还可以给学生设定朗读的遍数,或设定倒计时。这样,学生在朗读时,识记效率将会大大提高,识记效果更加明显,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在设定的时间内牢记需要掌握的知识点。长期坚持,便会有极大的收获。

三、通过朗读可以转变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新形势下的历史教学,对老师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由“主演”变为“导演”,彻底转变“一言堂”、“满堂灌”的模式。教师要把时间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扮演好学习促进者、倡导者这一角色。在教学中,可针对一节课中的某个事件或某一知识点来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读课本内容,从中找出问题的答案。遇到疑难问题,可让同桌之间、小组之间共同讨论,共同朗读,来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最后大声朗读、识记知识点。比如,在学习九年级下册,“第8课正义的胜利”一课时,我向学生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建立的时间和标志。(2)二战的转折点是什么?(3)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时间和标志。(4)轴心国集团投降的时间及二战的结束。然后,让学生朗读课文内容,不大清楚的地方,小组之间共同讨论,共同朗读。几分钟后,同学们都“读”出了问题的答案。接着,给学生三分钟的时间,齐读要点五遍,指明学生到黑板上默写,结果,被提问的学生全部掌握了知识点。这样,通过学生的朗读、齐读,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历史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更加高效。

四、通过朗读可以渲染情感,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新课程标准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课程目标,其目的是要培养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公民。在三大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的实现尤其显得很重要。激情朗读,有利于学生体味文字内涵,提升认识,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日常的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历史课自身的特点,引导学生积极朗读,通过“书读百遍”达到“读中悟情”的目标。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凭借朗读,理解其意、感知其情。比如,在学习“虎门销烟”时,可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内容。通过朗读,学生意识到: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的胜利,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它展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对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有着标志性的意义。林则徐不愧为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通过朗读,学生既掌握了历史知识,也有利于教师将情感教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总之,朗读教学是一项十分复杂的语言艺术,也是一项开拓心灵境界的艺术。让朗读形式进入历史课堂,对提高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愿老师们在以后的历史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实践,让历史教学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

猜你喜欢

价值观知识点历史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新历史
关于G20 的知识点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