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现状及调适对策刍议

2018-08-11王云香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4期

王云香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价值觀念以及对婚姻和家庭的观念都在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伴随着现在的离异家庭越来越多,在校单亲家庭学生人数也逐年增多。家庭的解体,对在学校的未成年孩子来讲,无疑是一次心理地震,其造成的心理伤害也是无法估量。如何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已是当前学校和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需要共同不断地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单亲家庭学生 心理现状 调适对策

【中图分类号】G40-0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4-0227-02

一、单亲家庭子女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心理学家马斯洛研究人的需要时,曾经提出一个重要理念:人的安全需要。一个人的安全感首先来自家庭,来自父母的关爱。单亲家庭子女由于长期体验家庭矛盾,会潜移默化地将这些负面的价值观念内化,逐渐变成自我结构的一部分,在以后的成长中,人际交往会出现障碍。家庭解体带给孩子心灵上负面影响比较明显,并且带来难以抚平的创伤,有时会影响孩子一生的个性发展。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单亲家庭生活的孩子,普遍缺乏安全感。实践证明,和谐、健康、安宁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利的。由于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有限,对于家庭的突然变故,情绪波动较大,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差,容易暴躁发怒,加之又缺乏监管,很容易将心理问题体现在行为上,往往表现为行为散漫,故意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性格叛逆,与家长老师喜欢顶嘴,不服管教。

单亲家庭孩子容容易出现性别角色认同混乱。父母对儿童早期的性别角色认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单亲家庭中,单亲子女最大的缺憾就在于性别角色的学习中缺乏直接的模仿榜样,并容易形成他们对父母单方角色的依恋,使他们在性别角色确认上会出现困难和混淆,就会出现“男孩女性化”或“女孩男性化”倾向问题。

二、单亲家庭孩子心理调适对策

1.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及社会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假如将教育比喻成一个滑轮的话,则最里面的是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轴心;中间一层是学校教育,是承接轴心和外环的铁球;外环是社会教育,是滑轮正常运转的关键。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调适同样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教育。

教师要随时了解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变化,与班主任及时沟通,适时进行心理疏导。学校教师对单亲学生的成长应提供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以弥补家庭环境所带来的缺陷,努力为他们创设一种没有轻视、妒忌、敌意,充满体谅、平等、真诚的环境。心理教师要用真挚的爱心,对待每一位单亲家庭的学生,找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增强他们的自信,让他们学会悦纳自我,消除自卑,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与对立情绪,从而架起师生之间爱的桥梁。教师应适度对单亲家庭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帮助他们扫除心理阴影,以真诚的情感来激活学生丰富的情感领域。学校应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让学生自我感悟,自我分享,增强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同伴之间的交往对学生无论是智力还是个性的发展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学校,良好同伴关系使单亲孩子在同伴集体中被同伴接纳并建立友谊的同时,在集体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受到同伴的尊重和赞许,容易使他获得了一定的依恋感、亲密感和归宿感。同时良好的同伴关系可以成为一种保护因素,减缓单亲家庭的不利因素对儿童心理健康所造成的消极影响,使单亲家庭孩子获得同盟感和安全感。

学校应定期与家长取得沟通与交流,及时了解与反馈孩子近期的心理发展状况。家庭关系的改善对单亲子女的成长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学校必须使家长正确认识到这一点,指导家长正确使用心理健康辅导方法,担负起家庭教育的责任,主动配合学校教育孩子。

2.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人生道路中的第一所学校。家庭的缺损往往也导致了家庭教育的缺失,单亲家庭的教育方式往往存在着诸多的偏差,因此对单亲家庭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的正确引导就显得更为重要。单亲家庭的父母要理性对待孩子,采取宽严适度的教育方式。陪伴是最好的教育,要争取时间对孩子尽可能多的陪伴,要让孩子时刻感到虽然父母不在一起,但是他们还是爱自己的,要时刻让孩子感受到爱。单亲家长要根据子女的具体情况,正确安排好子女的学习和生活,为他们创设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单亲家长要多考虑孩子的感受,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从痛苦的现实中走出来的,面对并解决新问题。要让孩子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对自己今后的生活充满信心。

严格地界定性别角色标准,即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是有害的。传统的男性和女性观念在社会意义和心理意义上都是消极的。从性别分化的角度来看,似乎人们在兴趣、态度、行为等方面不是男性化就是女性化,但现实中绝大多数人同时具有男性特征和女性特征,是二者的结合。双性化个体没有严格的性别角色概念限制,能够更加灵活,更有效地对各种情景做出反应,其灵活性高、自信心强。

3.社会教育

社会应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与危机干预机构,建立和完善单亲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机构,或者开设心理咨询服务热线,及时帮助单亲家庭的父母解决自身的心理困惑,也可以及时解决单亲家庭子女所遇到的心理问题。建立社区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档案,专门针对单亲家庭孩子做长期随访记录,并适当的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社区可以利用社会援助和民政部门等,改善和解决单亲家庭子女的生活困难,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社会有责任保证单亲家庭子女的健康成长。我国已颁布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来保障未成年孩子的权益。在今后的法律法规中,应更加完善对单亲家庭子女的合法权益,保障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因此,只有在社会正确的认识和合理的认同之下,单亲家庭子女才会走向健全的自我发展之路和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