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情境运用

2018-08-11姜红伟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4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创设情境

姜红伟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4-0162-01

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信息交流,进行数学知识传达与接受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学重点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欲望,从而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达到教学目的的过程。而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情境,会使学生产生对于学习数学的强烈愿望,从被动变为主动。托尔斯泰也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巧用游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课中,创设游戏情境,通过有效的游戏手段,将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明了化,学生更易于接受与理解。游戏教学,能让孩子通过观察、表演、理解等思维过程,辅助以动眼、动脑、动手、动口等实践,对于理解数学知识大有裨益。我在从事多年的工作中经常采用游戏教学手段,且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我在设计课程8、9的认识和读写时,设计小游戏抢凳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数字8时,让8名学生台前集合,提供圆环放置的7把凳子让学生抢着做,其他学生用击鼓传花的形式不定时的停止击鼓声,代表学生开始“抢座”,学生们奋力抢属于自己的座位,看谁的反应快。通过游戏,让孩子们明白了,8比7多1,9比8多1等数学知识,即有效衔接了数字知识,又让孩子们产生乐学情趣。

加减计算训练是长时间且单调枯燥的过程,为了防止学生产生厌烦心理,我采用游戏方式辅助教学进行授课,如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时,在教授学生计算方法后,我采用设计了组内成员接力等方式进行。随着游戏的开展,各组第一个接到带有计算题的小火车图片开始计算,只有计算好之后才可以交给下个学生,看那个小组的火车开的最快。开火车比赛,学生非常感兴趣,这个游戏既带有游戏性,又让学生锻炼熟练计算能力,也锻炼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走进生活,创造数学情境

数学源于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活,我在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产生理论结合实际的体验,产生对于知识渴求的内在愿望。引导学生在我所创设的生活情境中观察、体验、事件与思考,从而轻松理解数学知识的重要性,进而学好数学知识。

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我设置了这样的情景,首先定位角色,让学生自主选择是当售货员还是买家,在均衡后,下发教学工具。给售货员代定价的书籍、玩具、文具等用品,给买家不定面值的人民币教具,通过实际的买卖检验学生们一买、一卖之间的数学知识运用能力。完成后调换组别,进行买家和卖家的角色互换,完成买卖。教师要及时纠正不同组别孩子可能出现的一些小问题,把大家都容易出现的问题,通过讲解让所有的孩子理解消化所有数学知识。

三、激发想象力,提升数学素养

孩子的想象力是最丰富多彩的,他们的思想非常的活跃,且具有抽象性及跳跃性。有的孩子甚至能把数学问题用童话故事的形式描绘出来,这样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我在实际教学中,非常注重将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变成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小故事,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加法和减法一课时,我编辑了一个故事进行教学,森林里的老虎过生日,小兔子送去了3根胡萝卜,大象送去4个梨,小燕子送去5个桔子,小松鼠送去8個松塔,棕熊不但没送东西,反而偷吃了3个梨,问老虎的生日礼物还剩下多少个。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们都非常欣喜的计算得出3+4+5+8-3=17,不但计算的快而且还很准确。情境教学,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催化剂,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有力手段。

四、让活动成为学生数学课堂的常态

动手能力是一切能力的开始,如果没有动手,人的思维就不会有发展,数学教学更是如此。因此,教学中,注重把数学教学过程设置成适当的活动形式就非常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创设使学生在口说、手做、耳听、眼看、脑想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

在教学认识物体这一课时,由于是一年级的课程,所以我设计了搭设积木这一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感知物体是有不同形状的,分出哪些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图形,认识这些形状。再通过触摸感受形状的规律,对于物体的形状及其特性形成完整的认识。

总之,在课堂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进行教学就一定会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让孩子们在欢快的氛围中学习到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孩子的数学能力发展奠基。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创设情境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