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形式主义方法论
2018-08-11杨东升
杨东升
【摘要】“陌生化”观念是形式主义学派提出的方法论原则,是该派最富于建设性的理论成果,对20世纪的文学研究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强调人们要用全新的感觉去审视、体会熟悉的事物,要把人从模式化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获得认识的升华和诗意的解放。本文借由俄罗斯形式主义流派对“陌生化”展开介绍及其理论价值研究。
【关键词】形式主义 陌生化 理论价值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9-0280-02
“陌生化”观念是形式主义学派提出的方法论原则,是该派最富于建设性的理论成果。“陌生化”的俄文原文是странение,这是什克洛夫斯基自创的一个名词,派生于俄文单词странный(意为“奇怪的、奇异的”,后来什克洛夫斯基回忆道:当时在创造这个词汇时,匆忙中少写了一个字母“н”如果写成страненние,那就更符合俄语的构词规则)。中文翻译有“反常化”、“奇异化”、“间离化”、“反熟悉化”、“陌生化”。形式主义学派认为文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使人强烈而鲜明地感受生活,欣赏艺术品就如同面对人生和世界的原始感受一样,返璞归真。但是,从研究感受的一般规律中他们发现:动作一旦成为习惯,就会自动完成。在日常生活中,一切言谈话语、行为举止,只要成为一种习惯,一切熟巧都将沉入无意识的自动化领域。事物一旦进入代数化和自动化过程,那感受事物的力量必然极大地削弱,这些事物的特征甚至不会在意识中沉淀。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强调了文学的本体特征,扬弃了传统的文学观念,在内容和形式上开拓出文学创作的新领域,文学得以在文学自身的維度上伸展、深化,从各种芜杂的学科湮没中脱离出来,展现出自身独特的魅力。可以说,“陌生化”理论成为文艺学本体论的理论基石,对20世纪西方文论具有重要的开创意义。
“陌生化”诞生于“重估一切价值”的社会思潮以及俄罗斯民族现代意识的觉醒这样的背景之中,其理论本质是通过“陌生化”,带给人们惊讶,强调人们要用全新的感觉去审视、体会熟悉的事物,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复杂的生命的全部奥秘,让人们在了解自我、了解世界中成长。因此,“陌生化”的社会功能是要把人从模式化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赢得认识的升华和生存诗意的解放。这也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人类思想不断开拓的必然要求。从这个角度说,“陌生化”理论具有了人类关怀自身的意义。
陌生化对20世纪西方文艺学中先后继起的几乎所有流派都有深远的影响,下面主要谈一下陌生化理论对结构主义、接受美学以及对文学史的贡献。
首先,陌生化理论不但对诗歌创作有指导作用,而且对后来的结构主义也有深远的影响。
俄国形式主义强调在艺术创作中,创作主体应运用陌生化的手法来对文本的形式或结构进行变形,给读者带来新奇的感受。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到,这正与二十世纪初在欧洲出现的现代主义诗歌的创作思想不谋而合。现代主义诗歌其隐喻的奇特、形象的怪异、用词的艰深,手法的变化多端,确实有追求陌生化的味道。
三十年代捷克结构主义语言学家、文艺理论家简·穆卡洛夫斯基认为诗歌的新形式、新语汇,其基本特征就是出人预料、标新立异、不同凡响,可以明显看出与俄国形式主义一脉相承。他在《标准语言与诗的语言》一文中提出了前景化与背景等概念,所谓的前景化就是对语言结构的有意扭曲,而背景就是指符合语法规范、经常使用的标准语,可见。这在一定意义上深化了俄国形式主义理论中的陌生化与自动化概念。
其次,陌生化理论为接受美学提供了理论源泉与新方法。
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理论带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文学作品是为被感受而创作的,是为被感受而存在的。文学作品是否具有艺术性,全取决于它的是否可感。这一点可以说是俄国形式主义美学对文艺理论最主要的贡献。因为是他们首次开始关注文学作品本身,提出了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问题,揭示了文学作品生命力的源泉是感受,从而为后来的接受美学和接受理论,开辟了一个广阔的研究天地。可以说,俄国形式主义是接受美学的真正前驱。
陌生化理论强调对文本进行创造性的变形,实际上,文本的形式与结构的变形只是作为一种手段而已,其真正的目的是要通过形式的改变来打破读者的思维定势,使读者在感受中更加关注审美对象本身。在这里,俄国形式主义美学第一次强调读者在审美接受过程中具有能动性,而不是作为一个被动的受体而存在。可见,此时,接受美学的理论已经初露端倪了。接受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期待视野”实际上也在陌生化理论中形成雏形了。陌生化理论强调要打破读者的思维定势,其潜台词也就是承认了读者有一个潜在的阅读习惯和期待视野。这样,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把读者在接受过程中会有何反应纳入自己的考虑范围之中。所以说,文学作品是作家和读者共同参与创作的。
再次,陌生化理论突破了传统的文学史观。
俄国形式主义把陌生化理论应用于文学史研究领域,使得形式主义的文学史观有了自己的一些特点。形式主义文学史观突破了传统的文学史观,不再把社会生活、历史、背景等当成是文学史的重要因素,而把文学形式当成是文学史研究的逻辑起点。文学史也就是文学形式演变的历史。在什克洛夫斯基看来,不应该把文学史理解为思想史或文化史,所谓文学的发展只是在文学内部发生的形式的更替,当一种形式由于反复使用而被人们熟悉时,那么它就不能再引起读者的注意力了,读者在接受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自动化”的感觉,这时,就需要用另一种新的具有“可感性”的形式来代替自动化了的旧形式,以实现重新使人恢复陌生化感觉的目的。文学史就是这样通过陌生化手法的运用,不断地改变旧的文学形式,从而推动了文学的演进。
总之,陌生化理论为文学史观注入了新鲜血液,使形式主义文学史观从传统的狭隘的圈子里跳了出来,使得研究方法触及到文学的内在属性上来,从而实现重大突破。
参考文献:
[1]张冰.陌生化诗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杨帆.陌生化,或者不是形式主义一从陌生化理论透视俄国形式主义[J].2003,(3).
[3]冯毓云.艺术即陌生化—论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的审美价值[J].北方论丛,2004,(1).
[4]刘万勇:《论俄国形式主义诗学的“文学性”与“陌生化”》[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
[5]张益:《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理论评析》[J].江海学刊,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