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想象能力的培养
2018-08-11张国根
张国根
【摘要】幼儿期是想象力培养的最佳时期,幼儿的行为没有像成人那样多的理性思考和被固有思維束缚,喜欢直接表达自己的主观想象,喜欢夸张新奇的事物。因此,要促进幼儿想象能力的发展必须根据幼儿发展特点,通过直观,形象,具体的感知形式为主的方式引导幼儿对事物美的感受和体验。并将幼儿美术活动作为对幼儿智力开发创造力培养的一种重要活动。
【关键词】幼儿美术 想象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9-0247-01
一、引导幼儿观察,丰富幼儿感性知识经验
想象力虽是新形象的形成过程,但想象的内容是否丰富和新颖取决于原有记忆表象的丰富与否,又取决于感性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多少,我们在美术活动中,应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机会,有意的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感受美和欣赏美,使其感性知识,经验更为丰富。因此,幼儿对事物观察的越多越仔细,他们在绘画中所想象出来的对象就会表现的越完善,如《好吃的饼干》到活动中起初幼儿想到的只是圆形,方形的饼干,后来经过教师的不断启发,并拿出几种不同形状的饼干,让幼儿进行观察,引导幼儿关注其色彩,形态等特征,围绕主题展开想象后,我们看到幼儿竟能,画出双圆重叠形饼干,椭圆形饼干,小动物饼干,葫芦饼干和形式多样的花形饼干。这些作品在细节表现上也相当丰富,饼干面上的花纹都作了描绘,当然在技法上看是幼稚的,不成熟的,而在表现上确实形象、生动的,因此在美术活动中引导幼儿观察、扩大幼儿眼界丰富其感性知识经验,对幼儿想象的发展与能力培养是极为重要的。
二、采用适合幼儿特点的活动方式,激发幼儿想象的欲望和兴趣
喜欢涂涂画画是幼儿的天性,但这种兴趣是短暂的,一方面是幼儿阶段的心理特点的原因,另一方面是由于幼儿阶段手臂肌肉发育还不够完善,抓握画笔不会持久,而且用笔吃力且不稳定,容易造成疲劳。因此,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必须根据幼儿好奇易兴奋拉罐好探求的心理特征,抓住兴趣点,凭借一定的教育手段,使幼儿产生强烈的获得知识、表现艺术情感的欲望,从而主动自觉地进入想象氛围,如果一味的按照以线——形——色的程序进行活动的话,容易让幼儿产生消极情绪,因此针对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我们必须采用一些符合幼儿心理特点的情境,感受和体验,激发幼儿的兴趣。
如美术活动“漂亮的雨伞”中,我首先通过“我有一把小雨伞”小游戏,让幼儿说说这些色彩鲜艳的小雨伞共同特点了解对称结构,学习配色的方法,然后再通过影像材料让幼儿观察感受和欣赏美,丰富“雨伞”多样化表现形式,然后设计画线与撕纸贴画的环节,启发幼儿进行想象,设计出与众不同的纹样和变化的色彩进行。装饰作画,其游戏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创造出形式多样的方式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增强幼儿对美术活动的乐趣和对图形图画的认知感而提供丰富的做画贴画,撕纸的材料。让幼儿自主选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和创作则避免了单一枯燥乏味的表现形式,帮助幼儿保持高涨的创作热情,激发幼儿的发散思维。
三、有机整合其他活动,丰富幼儿的再造想象
为了有效丰富幼儿的再造想象我们可以在美术活动中整合其他教育活动,多方位培养幼儿想象能力,例如我们通过讲故事,数数欣赏音乐的活动,丰富幼儿的再造性想象在已有,暂时联系的基础上,经过构思加工,又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想象,例如在大班开设主题音乐绘画活动,“动物狂欢节中。”我们先用启发性的语言进行一番描述,“今天森林里有许多小动物,都赶来参加动物聚会,他们高兴的唱呀,跳呀,热闹极了,小朋友是否从音乐中听出什么动物都在干啥?”引导幼儿初步感知音乐的主题思想,然后通过欣赏音乐,把幼儿的思路引入到音乐境界中去。随着不同的音乐旋律、节奏强弱的变化,幼儿情不自禁的说我听到了某某动物在唱歌,我看到了某某动物在跳舞,我看到了许多动物在游戏当幼儿听到入神时还会模仿小动物欢乐时的情形动作,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启发诱导幼儿把自己在音乐中感受到的动物形象狂欢场景加以构思。然后进行主题绘画,这时幼儿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个个好似身临其境,从而创造出不同的动物形象不同的场景设置不同的色彩搭配不同的狂欢意境.
四、引导幼儿欣赏名画,丰富幼儿想象力
幼儿的审美感知的特点,已直觉行动为主,具有直觉性,整体性和同一性,他们不受理性的干扰,凭着对经验的依赖给追寻自己的感觉,以自己的直觉,对事物产生笼统的认识,需要教师的引导,才能逐步分化,对事物的感知,所以我们在引导幼儿欣赏名画的时候,一般采用载,情景背景下,激发幼儿欣赏兴趣。然后引起幼儿的有意注意,接着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充分用直觉去感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与生俱来,只是由于认知的不完整所表现的事物往往是局部的用幼儿的视觉表现出独特的新奇的印象,绝不是大人所能替代的,因此我们在美术活动中,收集有关幼儿画相同题材的创作画,一方面鲜艳的色彩丰富的画面使幼儿有了亲切感。另一方面,贴近幼儿的生活让幼儿产生共鸣感,使幼儿通过对审美个体的感知和理解,在用自己的画笔尽情发挥,实现一个审美再创造的过程,
五、正确评价,呵护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的有些表现,我们成人是很难理解的,只有蹲下身子从幼儿的角度去观察和判断,才能理解幼儿的创作心理,才能真正呵护幼儿的想象力。首先不要急于评价,先倾听幼儿艺术表现的想法或感受,领会并尊重幼儿的创作意图。例如,在一次美术活动“夏天到了”中,我发现有一位幼儿将太阳涂成绿色,刚想提出让他改颜色,一转想还是先听听他的说法。这位幼儿说了“天气太热了,我想让太阳爷爷穿绿色的衣服呀。”幼儿的想象大胆也合情合理。幼儿的艺术表现自有他们的道理,我差点扼杀了这个幼儿的想象力。其次,教室要看到幼儿的个体差异,切不可“一刀切”,以免做出消极的评价,挫伤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幼儿失去学习和活动的兴趣。教师要有意识地去发现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闪光点。不简单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的标准去评价,而是关注幼儿能否在自己的美术作品中表现出童心和童趣,幼儿和成人在看待事物的时候角度不同,理解也不同,自然表现的事物也会不同,也许他们的话在成人看来是可笑的却是幼儿的真实感受,和美好愿望。
教师只有根据幼儿的心理特征,评价幼儿美术活动才能使他们体验到绘画的乐趣,从而幼儿才敢于用不同作画形式表达出童心和乐趣,才能发挥想象大胆的去表现自己心中的想法。
参考文献:
[1]高红星.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