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

2018-08-11杨春菊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4期
关键词:识字教学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杨春菊

【摘要】写字是作为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贯穿于小语教学的始终,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年段学生的书写能力作出明确的要求。写字是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可以借用写字教学来帮助识字,巩固识字;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态度,养成良好的习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美感,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等方式来提高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识字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4-0124-02

“万丈高楼平地起,人生聪明识字始。”它意在表明“识字”对于一个人来说,既是启智益能的良好开端,又是通向人生之旅的第一把金钥匙。在学校教育中,识字教学不仅关乎儿童读写能力的提升,而且还关系着儿童知识的增长与认识能力的发展。时下,一个新兴的名词在教育界已经悄然兴起,这个新兴的名词就是“核心素养”。所谓“核心素养”就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帮助个体实现自我、成功生活与融入社会的最关键、最重要的知识、能力与态度。只有这样,才能让小学生学得实在、轻松和快乐,才能切实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

一、核心素养下识字教学的重要性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其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以后的语文科目学习,并且,小学生的识字量与语文成绩具有关联性,是反映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依据。识字教学的应用,能有效地使学生热爱语言文字,加深对汉字的理解,提升学习的主动性,形成对汉字的全方位认知,改善儿童的视觉与听觉神经语言在成长过程中的灵活性,对于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核心素养下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存在的问题

我国教育理论研究起步较晚,相关研究理论较少,部分理论只是穿插在文学著作的随笔中,没有系统完善的识字教学理论,例如,在清代王筠的《教童子法中》,只是简单地介绍了儿童识字方法,如“先取象形、指事之纯体教之”,即教会学生简单利用实际物体,对字进行认知。

(二)教师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利用教师自身对汉字的理解和认知,对学生进行知识教学,但当前我国部分小学教师自身知识储备不足,对汉字认识不全面,例如,对多音字发音不准,复杂的汉字笔顺不正确等,这些教师缺乏系统专业的语言文字知识,同时对汉字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偏重于课文教学,教学方法单一,导致教学效率不高。

三、提升核心素养下识字教学的相应措施

(一)在关注音形教学的同时还要关注自主识字

由于心智发育的规律性,低年级学生刚刚才开始走进识字,的确需要面对面、手把手地进行指导。正是出于这种认识,许多老师本着“稳扎马步,勤练基本功”精神,在“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正确书写”方面真的是按部就班、一丝不苟。这种识字教学的确非常实在,在效果上既很直观又很明显,更重要的是能够赢得学生和家长的赞同。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种识字教学属于一种“短视”现象,它仅仅关注的是“鱼(具体生字)”,而沒有同时关注着“渔(识字方法)”。它让学生们具体学习了一些汉字的音和形,而不是识字教学中必须掌握的迁移识字能力。以“鸦”字教学为例,笔者让学生注意分析“牙”“鸟”与“鸦”之间的联系,他们惊喜地发现“牙”表示“鸦”的读音,而“鸟”表示“鸦”的意思。通过音旁、形旁和结构分析,让小学生可以从中学会找到并初步掌握一些汉字的构成规律。既学得了“鱼”,又获取了“渔”,并能在熟能生巧中不断赢得效益和效应。

(二)在关注字意教学的同时还要关注文化品味

汉字具有独特的表意功能,这是人类所有语言中唯一的表意文字。不仅如此,汉语言文字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历经数千年积淀而不衰,它已经完全超出了纯粹性语言符号的实际意义,而是自然形成了灿烂辉煌的一种汉字文化现象。作为历史文化的重要承载工具,汉语言文字既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又是全球华人和人类语言发展史上的荣光。“教儿婴孩,教妇初来。”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重视对于字词意思进行解析,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对于蕴藏其中的文化进行品味。也就是说,在识字教学中注重体现汉字文化,这既是语文课程活动的应有之义,也是我们必须主动面对的一种社会责任和文化义务。以“鸟”字旁教学为例。笔者通过课件播放,让小学生切实感受并了解到了它的历史演化过程———从甲骨文到金文、小篆,再到隶书、楷书的逐步发展变化。通过“视觉盛宴”,小学生不仅从中学习了“鸟”字,还沿着这一字形的演变足迹,汉语言文字这一文化画卷慢慢地舒展在眼前。如此而为,既加深了对汉字的学习印象,又从中感受了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熏陶,文化品味由此可见一斑。

(三)在关注词语解析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用结合

“学以致用”是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和主要任务。作为母语学科和一门基础应用型学科,语文课程的教学活动更应当如此。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词语知识的传授,又要关注其尝试应用的问题。二年级下册中的《识字8》就是四组12个词语形成的一个词串。不仅如此,这些词串意思相同或相近,有利于帮助小学生在归类中进行学习与理解。究竟如何对所教词语进行学用结合呢?以语境创设活动为例。在《识字8》教学过程中,笔者以词串特点出发,对学生们说道:“孩子们,听说你们都喜欢鸟类,并且爱护鸟类,所以鸟王国决定来一场小小的聚会来感谢你们。现在,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都有哪些鸟类朋友呢!”在语境启发和逐步引导下,小学生从中不仅逐步地学会了把话说得完整起来,他们还根据实际认知并展开想象,描述不同类鸟的外形、叫声和动作,把语句说得更具体些也更生动些。这一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在教会学生字词学习的良好方法,培养他们的语言运用和实际表达能力,促进他们语用能力的提升。这既是不断积累,也是一种积淀。

四、结语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也在写字教学中得以体现,它也作为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组成部分。写字教学的质量的高低,折射出学生进一步学习语文知识的质量,为获取更多有价值的语文知识奠定基础,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储备动力源。写字教学在提高学生的素养方面的作用可能远不止这些,因此可以在写字教学的实践中去探索,发现学习的规律,为学生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作出努力。

参考文献:

[1]徐院宁.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优化措施[J].考试周刊,2017(39):47.

[2]林艳萍.指向核心素养,词串识字教学的应然追求[J].小学教学参考,2017(01):87-89.

猜你喜欢

识字教学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试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