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推动作用

2018-08-11胡辉田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4期
关键词:推动作用均衡发展途径

【摘要】本文针对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推动作用,结合理论实践,在简要阐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作用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我国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并提出提高区域均衡发展的途径。得出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是促使农村教育持续发展、实现教育公平、满足构建和谐社会需求的关键结论,希望对我国教育事业持续稳定的发展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区域教育 均衡发展 推动作用 现状 途径

【中图分类号】G40-0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4-0118-02

引言

近年来,我国教育体制不断完善,对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表明,通过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同时也是全面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和教育队伍素质的主要途径。但我国对此方面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因此,本文基于理论实践,对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推动作用做了如下分析。

一、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作用

1.有利于农村教育健康持续的发展

在2017年教育部门对我国农村教育开展了全方位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农村教育的现状为:政府投入有限,农村基础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教学水平低,教学质量堪忧、家庭贫困,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就会进一步拉大农村教育水平和城市教育水平之间差距,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人民群众支持教育的积极性,导致农村教育难以实现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而通过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可以有效控制城区学校的办学规模,促使当地政府把投资重心转移到农村学校建设中,可大大提升农村学校的办学水平,为实现区域教育现代化目标奠定坚实基础[1]。

2.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发展,满足构建和谐社会的需求

教育是民之根本,我国自古以来普遍比较重视教育,读书能够改变命运的理念非常深入人心。我国人口世界之最,要想实现共同富裕,就必须先保证教育的公平性,也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通过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可有效提升农村学校的办学水平,确保每位农村学生都能接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促使教育成W为改变农村子女命運的主要途径,以充分发挥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中作用和价值。

3.有利于为教育事业协调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研究表明,通过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可达到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发展不动摇、解除不适应发展需求的传统教育体制和机制的目的,并提高各项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在解放生产力的同时,满足当代居民群众的需求。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原则为“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办学为辅”,鼓励优质学校采取多种形式放大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各项机制和制度的创新,为教育事业注入更加多样化的生机和活力,确保每位求学人员,都能享受到教育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成果。

4.有利于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队伍的综合素质

学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决定了学校的教学水平,通过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可有效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就我国目前学校发展状况而言,农村学校的生源正在逐渐减少,导致教师队伍出现总数超编的问题。所以要建立完善健全的教师培训工作机制,逐步解决农村学校部分学科教师缺乏的问题。通过城乡教师相互交流的方法,安排部分城区学校的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1~3年,为农村学校培养更多优秀的教师,促使教育教学水平实现均衡发展。

二、我国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现状

长期以来,在效率优先、重点建设等错误政策导向和政绩观的影响,导致我国区域教育在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学校和学校之间存在较大的不均衡现象。就目前我国东西部教育情况而言,教育发展不平衡是全方位的,生均教育经费严重不均衡,比如:江苏小学生生均教育经费大约是江西的6~7倍,初中生生均教育经费是贵州省的8~10倍。如此巨大的差距,导致江苏和江西、贵州中小学相比硬件的投入严重不足,软件的投入差距更大[2]。

从城市和农村的情况来看,近年来我国预算教育经费约60%用于义务教育,但投入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只有30%,城乡教育存在明显的“二元结构”。进一步增加了城市和农村教育硬件的投资成本,特别是农村教育队伍的质量和城市有明显差距。

即使在相同的城市,学校和学校之间也有很大的差距,甚至相同城市的学校和学校之间的差距也不亚于东西部和城乡的差距。调查研究表明,大约只有60%~70%的农村学校的学生学业达到课程标准要求,比城市学校的学生低15%~30%[3],这一点需要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着重解决的问题之一。

三、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途径

在计算机大数据的时代,海量的教育数据为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思路,通过科学合理的应用大数据可有效推动区域教育持续均衡稳定的发展。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也是“十三五”规划期间的主要任务之一。提出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主要表现为:教育环境均衡包括:经济环境均衡发展、政策环境均衡发展、信息化环境均衡发展等方面;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包括:教育经费投入、办学条件、师资条件等的均衡发展;教育机会均衡发展主要指的是入学率实现均衡发展;教育质量的均衡法包括:升学率、巩固率、毕业率、教育结果的均衡发展。具体而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及时调整教育政策,改善区域教育环境

通常情况下,传统教育数据在数量和获取途径上普遍具有局限性,仅能反映某些方面的教育状况,难以对未来的发展趋势、政策制定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支持。在大数据背景下,教育数据产生量非常庞大,而且具有多元化数据,需要通过高新技术和挖掘技术提取各项数据,并进行归纳总结,从而为教育政策的调整提供科学性有效的依据。研究表明,基于数据的教育决策,更加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可有效提高民众对教育政策的满意度。同时,通过大数据处理技术还能有效改善区域教育环境,实现教育信息化环境的节约型建设和应用,促使区域信息化环境能实现均衡布局和均衡发展。

2.统筹布局教育机构,科学分配教育资源

研究表明,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是在教育资源供给和分配上达到均衡,同时还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个体的发展需求给予不同的资源保障。通过应用大数据相关技术,能有效避免传统教育经费挑战不均匀的现象。因为,大数据可以获得教育全样本数据,各项数据的统计和获取具有及时性和过程性,可有效保证各项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4]。通过大数据技术能全面采集各个教育机构的分布数据、学生入学数据、教育经费投入数据等,然后结合区域具体发展状况,建立一个科学的评估模型,为下一阶段教育机构的分布、教育经费的分配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确保教育资源更加科学合理。

3.全方为获取教育信息,实现教育机会均等

传统入学率在统计过程中,普遍存在统计结果不全面、不合理的问题,很难真实有效的反映某一区域中教育机会均能的发展水平。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入,各大学校中每位学生的受教育情况、入学、升学、转学等情况,都可以实时统计和采集,并进行汇总整合处理。同时还能和学生是户籍、家庭收入情况等数据进行关联,可及时发现学生是否存在入学难的问题,及时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家庭问题,保证每位学生受教育的权利。有利于提高区域教育在机会均等方面发展趋势预测的真实性。

4.充分挖掘数据价值,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内涵发展是区域教育均衡发展重中之重,通过对学生各项数据的分析,和对教师教学水平,教学课程的汇总统计,可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利用大数据相关技术,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分析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高质量的教学奠定坚实基础[5]。对学校历届学生的课程成绩进行关联分析,从海量的数据中找到更加有价值的规则和信息。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适合的学习资源和方法,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实现个性化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结合理论实践,深入分析了区域教育发展的推动作用,研究表明,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对我国社会经济持续、教育事业持续稳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但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系统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就目前发展现状而言,在区域间、城乡间、校际间存在较大差异,我们在推动改革的过程中要打破“均衡陷阱”,建立健全完善体制和制度,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和和大数据技术才能保证区域教育实现均衡稳定的发展。因此,需要政府部门、社会单位、教育部门共同协调努力,才能在全社会范围中形成良好的育人環境。

参考文献:

[1]余宪泽.实施“粤教云”工程,助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19):67-71.

[2]姚辉,苏慧.云南义务教育区域均衡政策实施的理论分析[J].学术探索,2017(01):144-148.

[3]刘雍潜,杨现民.大数据时代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新思路[J].电化教育研究,2014,35(05):11-14.

[4]刘雍潜.信息技术对义务教育区域均衡发展影响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04):43-47.

[5]赵文刚.区域教育发展对促进教育均衡的理论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14(02):8-9.

作者简介:

胡辉田(1968-),男,汉族,大专学历,小学教师,中小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推动作用均衡发展途径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浅析背诵输入对职高生英语写作的推动作用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教师资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读
信息技术走进山区教育,揭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以创新为抓手提高杂技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