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中中国古代文学的价值应用研究

2018-08-11马茜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4期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职业教育价值

【摘要】中国古代文学在职业教育中的价值应用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分值得探究。本文依托实际教学经验,从中国古代文学的职教价值及日常教学应用方式两大方面进行阐述,探讨中国古代文学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价值应用。

【关键词】职业教育 中国古代文学 价值 应用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4-0095-02

强力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这是历史赋予基础教育的神圣使命,而这样的使命如何在职业教育中突显出作用,一直是值得深思的问题。近些年,随着对国学与传统文化的日渐重视,中国古代文学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也日渐突出,如何将中国古代文学渗透进职业教育中,也成为值得探讨的一大问题。

一、职业教育中中国古代文学的价值引导

(一)引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高素质职业性人才离不开正确的三观指导,中国古代文学是经过历史冲刷最后凝结的古人智慧结晶,对职业学校学生的三观树立具有引导作用。如在讲到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时,可引导学生培养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及爱国情怀;《劝学》引导学生树立坚持不懈的良好学习观;《师说》让学生体会尊师重道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仍要从师请教且不耻下问……

中国古代文学的每一篇作品中无不向我们传达着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师可根据学生职业需求从中进行相应的三观引导。

(二)引导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古文的学习较为枯燥,但其行文思路尤其是议论文的论辩内容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十分有利。如《过秦论》,学习作者通过对秦自身强与弱、六国与秦、秦与陈涉、陈涉与六国的历史观察对比来突出秦的过失,大量运用排比和对偶可以增强文章气势及说服力;再如《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引君入瓮”与层层递进式的论辩方式及内容等,都能进行有效引导,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也对学生的口语表达及写作有很大帮助,为以后的职业生涯增光添彩。

(三)引导品味人世情感、感悟人生

人世间种种情感在古人笔下均有所抒发,对人生的各种慨叹与感悟也都有所记录,学习古代文学便可与古人达到情感上的共鸣,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同时也带给我们更多对自己人生的启发。

《诗经·邶风·静女》让我们感受到“爱”的真挚美好,《雨霖铃》带来“离别”的感伤,《念奴娇·赤壁怀古》体会苏轼“怀古”的豪放气概与“壮志难酬”的失意之感,《琵琶行》让我们理解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陈情表》中的“孝”让人动容,《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的态度值得学习……

从这些文学作品中,教师通过正面有意识地引导,让学生体会作品中的各种情感,联系自己的人生,将书本表达的情感融入自身,在自己的身上找到“爱”、“离别”、“孝”等的情感体现,并表达情感。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会与古代文学产生更多更深的共鸣,如一时“壮志难酬”的失意、“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勉励等。

(四)引导拓展与职业相关知识

高职所选用的北师大版《大学语文》对中国古代文学是以文学史的方式呈现的,笔者就职的长垣烹饪职业技术学院是以烹饪为主的职业类院校,在课堂上可结合具体专业将古代文学史教学补充进相应的专业史或具体的专业知识。

根据书本中文学史可做适当补充或自主选取与职业相关的文本进行分析,如《诗经·桧风·匪风》中有:“谁能亨鱼?溉之釜鬵。”毛传云:“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知烹鱼则知治民”;《老子》(六十章)更直接提出:“治大国若烹小鲜”,先秦时代开始对烹饪即有“微言大义”的理解,可见烹饪的社会地位和价值所在,随着历史的传承,职业院校学生更应树立良好的职业价值观,并从自身职业中汲取人生价值观。到唐诗宋词更有详写饮食烹饪的,如传统凉食“槐叶冷淘”就有杜甫的《槐叶冷淘》,苏轼《鳊鱼》、《野稚》等,苏轼更有“东坡肉”、“东坡鱼”、“二红饭”等传统美食得以流传。清代小说叙写更为丰富多彩,如《聊斋志异》中充斥在人、鬼、妖之间的饮食宴飨,集大成的《红楼梦》中各式精致美食的描写等。通过适当引入及补充的文本分析,可提升学生的兴趣,也丰富学生的职业性。

中职语文则侧重于对文本的解读,可从文本中提取与烹饪相关的知识进行展开,如《鸿门宴》中“则与一生彘肩”、“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提到生的猪前腿以及菜刀砧板与鱼肉的关系,并将这样的关系准确运用到人的关系,形象生动,可启发学生进行更多烹饪知识的日常比拟。

(五)引導学生打好文字基础

通过对古代文学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打好语言文字基础,尤其是古文文字基础,可提高学生的写作及古文日常应用水平,如创新菜谱,帮助学生自主阅读与烹饪等专业相关的古籍。

二、职业教育中中国古代文学价值应用方法

(一)通过总结拓展与专业相关的知识激发学生兴趣

《诗经·豳风·七月》中总结时令与多种烹饪原料:“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大学语文》中所选的《诗经》五首中出现多种烹饪原料,也可让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岳飞的《满江红》通过讲述“油条”的来历“油炸桧(秦桧)”进行切入与比较等。

通过烹饪类相关专业知识的总结与拓展,激发学生兴趣,也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同时对自己职业知识有更深的认识。

(二)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摆脱单一教学模式

为达到更直观的教学目的,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在实际教学中可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1.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

电脑及投影仪等现代网络科技的普及可使书本知识更形象直观,多彩的画面也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更易让学生接受。如在讲述《廉颇蔺相如列传》前利用“完璧归赵”、“负荆请罪”、“怒发冲冠”等故事图片让学生总结成语,从而引出本篇“负荆请罪”的文本。

音响的使用除了可让学生欣赏配乐朗诵,教师还可根据文本情感需要选取相应的音乐让学生能深刻体会文本情感的表达。

2.以学生为主体,互动式教学方法

改善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变以学生为主体的活跃式课堂。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利用各种问题进行引导,让学生主动思考、讨论、总结,如《过秦论》中,教师可先以秦的歷史引入课文,再提出“为何强大的秦王朝历经短暂十四年便灭亡?”因烹饪类院校学生以男生为主,男生对历史的兴趣可使教学顺利开展,总结完学生答案后,进入新课讲解,在讲授过程中让学生分组讨论作者是如何看待秦的灭亡,最后以“身在汉代的作者为何论述秦?”进行总结。让学生自主体会文言议论文的气势及对比论证方式的力量,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总结历史的重要性。

现代文授课方面也可进行情感价值相似的古代文学补充,如中职基础模块上册第一单元主要写的是关于母亲的散文,教师可选取与母亲相关的诗歌如孟郊《游子吟》、白居易《母别子》等进行补充赏析,既有助于对母爱的深刻理解也有利于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吸收。

3.辩论赛、戏剧课堂等其他创新式教学方法

在戏剧或对话较多的文本学习上,可变戏剧课堂,让学生分角色演绎,寓教于乐。议论文学习上,可就中心问题开展辩论赛,除学习文本外,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运用烹饪等相关专业知识分析古代文学内容

由于职业学校学生的文化水平相对较弱,在一些知识的理解和接受上较为困难,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将重难点以学生易接受的方式简化,比如运用与他们息息相关的职业知识进行文学知识分析,在讲宋词时,对于词牌的理解上,笔者结合我校职业性质,将词牌与烹饪技法相结合:烹饪技法分为煎炸炒爆烧等多种固定技法,但原料不同、厨师不同,所制作的菜品也是不同的,那么词牌也分《雨霖铃》、《念奴娇》等多种是固定词牌,文字不同、作者不同,所创作的内容也就不同,这样的切入更能使学生接受。

这样互助式的授课方式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深对职业知识及文学知识的理解。

总的来说,作为中国文明传承下来的中国古代文学,在职业教育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古人的智慧价值应当以正确的方式引导应用于职业教育中,正如倪文锦教授所说:“语文要具有职教特色,主要还是从语文这个本体上增加职教元素。”将职业教育融入中国古代文学,在日常授课中有意识地进行职业引导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国古代文学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彭兆荣.饮馔智慧:中国饮食中的文学人类学视野[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7月(第4期),26-30.

[2]戴智敏.中职语文教学嵌入专业教学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

[3]刘朴兵.略论苏轼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贡献[J].历史文献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18-230).

[4]陶磊.论传媒职业教育中的古代文学课教学[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0)第4卷第4期.

[5]李影辉.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代职业教育转型策略探究——以黑龙江财经学院为例[J].高教学刊,2017年11期.

作者简介:

马茜(1989-),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长垣烹饪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教师。

猜你喜欢

中国古代文学职业教育价值
一粒米的价值
新形势下关于《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创新的几点改革
“给”的价值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边缘化背景下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思考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