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如何开展混龄教育

2018-08-11黎文会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4期

黎文会

【摘要】混龄教育最大特色就是能够让幼儿具有多重身份,并处于一种复杂的关系网络之中。身处于复杂关系环境中的孩子,可以是同龄人的玩伴,可以是其他孩子的哥哥、姐姐或者是弟弟、妹妹,甚至可以是其他幼儿的老师。这种多重身份将会为幼儿带来丰富的情感体验,并且对其心理构成巨大冲击。幼儿园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对幼儿的情感体验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既要丰富孩子们的情感世界,又要防止不健康情感对孩子构成负面影响,最终实现孩子们全面、健康的发展。本文对混龄教育进行了概述,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幼儿园混龄教育的实施现状,并从四个方面,就如何有效开展混龄教育,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幼儿混龄教育 教育组织形式 生活学习环境 幼儿社会化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4-0072-02

一、混龄教育的内涵

混龄教育是指将不同年纪段的幼儿编排在一个班级中进行学习与生活。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学家玛利亚·蒙台梭利在多年的幼儿教育实践基础上,创立了一套完善而又独特的儿童教育方法,而混龄教育则作为蒙台梭利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世人所熟知。蒙臺梭利认为将同龄编班会人为的把幼儿隔离于真实世界之外,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随着蒙台梭利教育理念在全球范围内的流传,混龄教育理念被诸多国家幼儿教育所接受,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比如美、英、法、德等国家,其学前教育已经普遍推行混龄教育。特别是德国,已经成为混龄教育的具有代表性的国家。

二、混龄教育的分类

我们在谈混龄教育对我国幼儿教育的意义之前,还应该了解一下混龄教育有哪几种类型。混龄教育通常是分为两类:连续性混龄与间断性混龄。连续性混龄是指一直都采用混龄。教育,从幼儿入学开始就实行。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这对教师的要求是相当高的,而且很多幼儿园的硬件也达不到这个要求。所以,连续性混龄在我国幼儿教育中采用得很少,也不是很适合我国的国情。间断性混龄是指每天一个时段或是一周一至两个时段之内采用混龄教育。现在凡是尝试混龄教育的幼儿园,大部分采用的都是这种分段的混龄教育。但这种混龄教育也有它的局限性,因为时间的间隔,异龄伙伴之间的熟悉程度难免受到影响,进而影响活动的质量。幼儿的学习需要刺激重复出现并且时间间隔不能太久才可能习惯化、敏感化,从而产生高效的学习。虽然间断性混龄是现阶段最适合我国的一种教育形式,但我认为它不如连续性混龄对幼儿发展的帮助大。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素质的提高,混龄教育会在我国普遍采用,但最初都将以间断性混龄间的形式出现,逐步的将发展到连续性混龄,最终连续性混龄将代替间断性混龄。

三、混龄教育的形式

混龄教育要从实际出发采取不同的形式。混龄教育有不同的形式,采用何种形式,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园而宜。有的幼儿园采用儿童工作室混龄,有的采用活动混龄,有的则是采用游戏混龄,更多的是把混龄教育渗透在一日生活中,“大带小”已成为一种普遍的方式。有的幼儿园经过多年的试验,多次认证后,采用了混龄班的形式,不仅在分组活动中混龄,在区域活动中混龄,而且尝试着在集体教学中混龄。虽然难度很大,但他们坚持试验,不断反思,及时改进,得到家长的认可和赞扬。不论何种形式,混龄教育的宗旨是不变的。

四、对幼儿园环境的创设

幼儿是在跟环境、小伙伴之间的交流互动里进行全面发展的,所以幼儿园的环境非常重要,学习环境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载体。混龄教育的创始者蒙台梭利,非常重视对幼儿环境的创设,在他的理论概念中,认为幼儿是混龄教育的核心人物,环境则是混龄教育得以开展的重要基础,所以说如何创造出丰富的物质环境和良好的精神环境是幼儿园开展混龄教育的一个大挑战。幼师通过提供给幼儿丰富的、不一样难度的材料,指导幼儿在自己的发展空间中选择合适的材料,通过和材料的互动达到幼儿发展水平的有效提升。“爱与尊重”是混龄教育的灵魂,幼儿园实行混龄教育最大的价值就是提供了一种近似生活的学习环境,弥补了一些独生子女的同伴缺失感。因此,幼师要给幼儿创造一种充满爱、包容、关心和温暖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幼儿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和发展。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是混龄教育的关键,所以幼儿园的环境建设要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从环境上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五、混龄教育课程的具体实施策略

首先,应能根据不同的教育目标对混龄班幼儿进行分组,如可分为集体混龄和小组混龄开展活动,也可分为大中组、中小组进行混龄活动,还可以打破年龄界限按幼儿的能力分组,中班能力强的可参与到大班活动,小班能力强的可参与到中班活动。此外,还可以互补混龄分组,即在同一活动中,将不同年龄、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分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互帮互学、共同发展。

其次,应采取适宜的活动策略。一是情境创设。在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应能根据主题线索,师幼共同探索主题开展的思路,生发主题活动的具体环节,并创设相对应的面对三个年龄段幼儿呈现的活动情境,如主题、区域环境的布置、材料的供应等,为幼儿之间的相互学习提供更具开放性的活动空间;二是应将分组活动和个别指导结合起来,充分考虑三个年龄段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能力差异、兴趣爱好等,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教师对幼儿进行观察,并适时给予支持、帮助和指导;三是成果分享。这是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教师的互动活动,分享经验,相互启发,共同体会成长的。

六、结论

综上所述,混龄教育对于幼儿成长有着重大意义。由于混龄教育属于“舶来品”,受文化背景、时代背景以及地域背景的影响,混龄教育不能完全符合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现状,需要我们不断总结国内外经验,推进混龄教育的本土化工作。除此以外,还需要我们注意的是,有些教育机构为了获得高额利润,将蒙台梭利教育模式抬到了一个遥不可及的高度,这显然是不利于混龄教育本土化的。教育是立国之根本,好的教育方法应该平民化、大众化,这样才能使更多人受益,如果将某些教育模式神话,将会阻碍这些优秀教育模式的推广。因此,幼儿教育的同仁们必须要反思自己的行为,教育不能太过商业化,否则其后果不堪设想。

参考文献:

[1]罗璇.我国幼儿混龄教育现状与展望.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2011.

[2]刘文,魏玉枝.混龄教育中幼儿心理理论与创造性人格的关系.学前教育研究,2010.

[3]黄俏乐.混龄教育对我国幼儿教育的意义.华章,2009.

[4]张军.混龄教育与幼儿发展、教育教学研讨,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