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技术与课程发展研究

2018-08-11何秀琴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4期
关键词:教育技术学技术信息技术

何秀琴

【摘要】技术自人类社会出现以来,就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手段。技术作为人类的一种文化现象,特别是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社会的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以惊人的速度变革着人类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信息技术在引起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同时,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对课程、教学等诸多因素都曾并且还将产生影响。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本文将分析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技术与课程发展。

【关键词】教育技术学 技术 信息技术 课程 课程发展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4-0071-02

一、教育技术学专业特征

教育技术学是教育学学科门类下的二级学科,它是教育学科背景下技术学层级的方法论的学科。教育技术学专业旨在培养能够在新技术教育领域中从事教学媒体和教学系统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等的高级专门人才,也包括各级各类师范院校等教育技术学课程教学、电教馆、高校等教育技術专门人才。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在新媒体、新技术的背景下,如何运用技术整合教育,研究借助技术手段探讨教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促进学生学习和对学习资源和过程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基本训练,以此来掌握新技术教育应用方面的基本能力、技术整合教育的能力、媒体素材的制作能力等。

教育技术学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主要涉及的实践应用有:教师教学实践、媒体素材制作实践、节目编辑与制作实践、广告设计实践、远程教学实践、多媒体编制实践等。教育技术学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战略的制定,“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影响着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发展与定位。

二、教育技术学视野中课程研究的薄弱

1.教育技术等同于教学技术忽视了对课程问题的研究

教育技术与教学技术是两个并不完全相同的概念,但在实际使用上,人们约定俗成地等同使用,即使是在有关的国际学术会议和学术刊物上也是如此。AECT1994年的定义中采用了“教学技术”这一术语,并被认为与“教育技术”是同义的。按照他们的解释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在美国的普遍使用;二是包括许多实践背景;三是更确切地描述了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四是强调了教与学两个方面。教育技术等同于教学技术,把课程排斥在教育技术研究之外。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或许还可以理解,但面对当前教育技术发展多元化、课程与教学融合的趋势,教育技术并不是一个与课程没有关联的问题,而是有着十分紧密联系的研究和实践领域。

2.教学设计研究缺乏与课程研究的有机结合

在教育技术学(电化教育)研究中,教学设计作为教育技术的重要核心内容,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这是十分必要的,也是理所应该的。但在教学设计中隐含着这样一个前提,在不改变课程的前提下,通过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与学的活动,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这一理论假设有一定的道理,但也有致命的缺陷。课程因素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的因变量。仅仅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方面进行修补性的改革,难以达到改革的目的,并且难有持久发展的动力。我国当前所进行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就充分说明了这一问题。离开课程来研究教学的传统应该改变了,把课程设计和开发与教学设计有机结合起来,将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有助于提高教育技术的价值。

三、技术与课程策略研究

1.注重技能类课程的设计

在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建设中,加大技能课程在教学中的比重,引导学生参加各种技能训练活动。加强专业选修课、专业能力发展课程的设计。技能类课程的开设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新形势下就业渠道拓宽了,技能类课程的设置应覆盖的面更加广泛。同时要与时代需求相结合,例如,近两年,全国都在举办教学机器人设计大赛,某高校紧扣社会需求,在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设置中,将教育机器人作为一门专业选修课供学生选修,可以看得出,课程设置中要适当的留有一些“空白”,随时添补新的课程,实时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

2.开设综合类课程

目前各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学生主要偏向两方面:掌握现代教育理论、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实际上不同学校可以通过分析学生实习以及就业去向,将教育学技术专业培养方向进行细分。如针对意向中小学教师岗位或者培训公司的学生,可以对这部分学生增加开设教育理论方面的课程,着重培养他们沟通与教学方面的能力;针对意向软件类企业的学生,可以增加开设程序设计方面的课程并加大实验课的比重,重在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根据学生选择的专业方向,设定必修课程以及选修课程,将学生培养成某一行业的精英。专业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当前开设的课程进行调研。通过与学生在课程的选择以及课程的教学形式方面的探讨,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优化课程的结构,调整老师的授课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高效快乐的学校生活。

3.加大实践教育的比重

“一带一路”背景下,学生就业灵活性有明显提高,这就要求加大实践教育的比重,才可以满足学生需求,才可以拉近学生所学知识与工作之间的间隙,使学生能够顺利的走上工作岗位。实践教育也是拓宽学生视野,将理论与实际问题结合的关键环节。若考虑教育技术学专业长足发展,必须要增加实践教育课程。实践教育环节将直接影响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也将直接影响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发展与立足。

综上所述,本研究从教育技术学视野以及适当的技术(教育技术)可以促进课程发展的理论假设出发,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系统探讨技术对课程发展的影响。从教育技术学视野来分析技术对课程发展的影响,涉及到教育技术学、课程论、教学论、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知识,需要一种宏观驾驭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蔡旻君,李小涛,李芒.教育技术生态观:目的、定位及意义[J].中国电化教育,2015(11):13-17+27.

[2]刘和海,饶红.我国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现状与反思[J].中国电化教育,2015(06):31-41.

猜你喜欢

教育技术学技术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基于教育技术学的教学APP现状及其发展
教育技术学视野下的未来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