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8-08-11郭少英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4期
关键词:创新思维小学语文教育

郭少英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语文课堂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文综合能力。为了更好的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教师就要不断完善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不足,融合多种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多样化,多与学生相互配合、相互交流。

【关键词】小学语文 创新思维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4-0061-02

引言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要保持积极的创新意识,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愉悦的课堂教学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和思考,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必须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让每一个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得到真正的发展,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通过创建情境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在小学阶段,形象思维逐渐向逻辑思维发展,但是形象思维仍然占主导。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建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创建情境需要一些现代化教学设施,如电脑和投影仪等,通过创建情境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可感,符合学生以感性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进而对语文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创建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基础。例如在《震中的父与子》的教学中,这篇文章讲述的是父亲对儿子的关怀之情,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朴素的语言体会作者对父亲浓厚的情意,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描写表达父亲的伟大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动画电影《地震中的父与子》,让学生通过欣赏动画建立情境,学生受到动画氛围的感染,这时教师向学生介绍文章背景,父亲对儿子沉重的、无法言说的感情,深深感动了学生们,学生们受到了情感共鸣,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说出自己的困惑,有效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开展一切创新活动的前提。只有那些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学生,才会有创新的欲望和能力。质疑是学生从已知领域向未知领域前进的触角,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和前提。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质疑解惑的训练,并且鼓励学生自己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能够在语言文字的学习中实现思维的灵活变通。对于同一件事情或者同一段文字,教师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分析与思考,让学生的思维在相互的交流与碰撞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置身于一种独立思考、共同探究的学习氛围中,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和生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同时,教师要将更多的学习信息发散给学生,让学生在众多的信息中产生疑问,并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当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对已知的事物产生疑问和思考的时候,就是学生创新意识萌发的时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及时鼓励和表扬,积极进行培养,力求促进每一个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教师要对学生的创新行为进行评价和鼓励,启发学生进行自主创新

教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正面的表扬和肯定,再加上侧面的矫正,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于学生的评价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方式,可以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可以是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教师要引导学生能够正确对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并且合理吸收其中的精华,让学生都能在课堂上畅所欲言,都能在讨论交流中有所收获,碰撞出创新的火花。教师的评价是促进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一根指挥棒,我们要鼓励学生提出新思路、新方法,允许他们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努力保护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具体到语文课堂教学的点点滴滴,比如课文的朗读、生字新词的学习、关键词句的分析等,教师都可以让学生先进行互评,让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当学生遇到通过交流与讨论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再适时地给予援手,进行讲解和引导。教师在学生学习互动的过程中,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努力引导学生朝着“乐学”“会学”的方向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借助多媒体技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小学生普遍生性好动、好奇心较强,他们对于新事物的兴趣普遍较高。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这一特点借助多媒体技术施加情感教育。多媒體技术教学本身就是一项具备多色彩、内容丰富的教学手段,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着绝对的优势。教师在课堂当中使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借助色彩、声音以及图片等方式将语文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将课堂变得生动化,从而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小学语文《威尼斯的小艇》这一课时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威尼斯的场景,并播放一些关于威尼斯以及小艇的图片、视频,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在改善课堂教学氛围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求异思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之成为高水平、高素质的跨世纪人才。语文教学中,注意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甚至展开争论,不能满足一个答案,教会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求得多种结论或答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求异中创新。例如,教学《草船借箭》时,有位教师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如果三天之内江上没有大风。诸葛亮“草船借箭”的计划落空了,事情的结果怎样呢?如果鲁肃前把诸葛亮的妙计告诉了周瑜又会怎样呢?教师这样精心地设计求异的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灵活观察,分析问题,就能激发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兴趣,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六、结束语

小学阶段,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日益得到基础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关注学生的主动发展,使学生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乐于创新。这样,才能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大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刘富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

[2]季建欣.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西部素质教育.2017(01).

[3]胡林.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2).

猜你喜欢

创新思维小学语文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