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门诊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2018-08-11杜明艳
杜明艳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门诊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04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每组各152例,为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针对研究组在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联合实施门诊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治疗,以及接受护理后的舒张压指标、收缩压指标、空腹血糖指标,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指标高于参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接受护理后,研究组的舒张压指标、收缩压指标空腹血糖指标,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均显著低于参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为临床中收治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联合门诊护理干预,能够获取较好临床结果,相关研究经验适宜临床推广。
【关键词】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门诊护理干预;临床效果;研究分析
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的部分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为患者联合实施了门诊护理干预,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6年3月-2017年5月作为研究背景,将304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每组各分别包含152例患者。参照组男性79例,女性73例,年龄介于50-79岁,平均(61.2±1.7)岁。研究组中男性90例,女性62例,年龄介于53-77岁,平均年龄为(59.4±2.2)岁。研究组与参照组在年龄,以及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不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1.2临床护理处置方法
为参照组性常规护理干预,针对研究组在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联合实施门诊护理干预,其具体内容如下:(1)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护士应当调动和运用自身已经学习和掌握基础性临床护理学理论知识,为患者全面系统地讲解和介绍有关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基础理论知识,助力患者切实实现对自身所患疾病发病机制,以及基础性治疗处置方法的全面充分认识,为患者切实获取到最佳临床结果创造支持条件。(2)心理护理干预。由于绝大多数患者通常都会对自身实际罹患的疾病存在认知偏差,因此其在临床病程的发生发展演化过程中,通常都会展现出一定表现程度的以焦虑和抑郁为代表的负性情绪,给患者的综合性生存质量造成显著不良影响,需要借由与患者展开系统有效的交流沟通,及时纾解患者在临床病程发展过程中遭遇的各类负性情绪,支持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的心理情绪状态不断改善优化。(3)饮食护理干预。护士要结合患者机体内部血压生理指标和血糖生理指标的实际表现状态,为患者针对性地确定和实施饮食护理干预的基础性方案,要切实做好针对患者的盐类物质摄入量展开干预控制,避免患者进食油炸食品和腌制食品,助力患者的临床生存质量不断改善优化。护士要切实督导患者建立和秉持简单清淡且平衡的基础性饮食行为习惯,督导患者做好肉类食物,高糖类食物,以及高脂肪类食物的日常摄入量控制工作,做好患者日常摄入的各类食物类型的数量比例控制工作,支持和确保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不断优化。(4)用药护理指导。护士要结合患者实际展现的临床疾病症状,为患者展开系统化针对性的用药指导护理干预,支持和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不断改善优化。护士要切实结合患者实际罹患的高血压疾病病理类型,为患者系统讲解不同种类降压药物在药理作用机制层面所存在的差异,以及正确选择和运用降压药物对于支持和确保高血压患者顺利获取到最佳治疗效果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督导和助力患者能够结合自身实际具备的病情症状特点,合理选择降压药物,为患者实际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的不断改善优化创造支持条件。
1.3临床评价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治疗,以及接受护理后的舒张压指标、收缩压指标、空腹血糖指标,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择取统计学软件包——SPSS19.0,针对计数资料(n,%)行卡方检验。针对计量资料(x±s)行t检验。在P<0.05条件下,证实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别。
2结果
2.1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指标比较
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指标高于参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详情参见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舒张压指标、收缩压指标、空腹血糖指标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指标比较
接受护理后,研究组的舒张压指标、收缩压指标、空腹血糖指标,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均显著低于参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详情参见表2。
3讨论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是内科临床实践过程中较为常见的终身性慢性疾病,患者在病程持续过程中通常会展现出复杂多样的临床并发症,能够给患者患者机体内部的主要脏器造成较为严重的不良影响,且显著提升临床疾病患者的报告死亡率。鉴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在病情基本特征和病程发展路径层面具备鲜明复杂性,切实做好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干预配合,对于支持患者获取最佳临床结果具备重要意义。
从基础病理学理论分析的视角展开阐释,通常可以将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视作一种具备终身性病程表现特点的严重疾病类型,患者临床病程的发生发展演化过程中,通常需要经历较为漫长的系统化且连续化的治疗处置干预过程,且在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较为剧烈且严重的背景条件之下,通常会引致患者的心脏器官、脑部组织。以及肾脏器官之中均出现一系列极其严重的临床并发疾病,在给患者机体内部的基础性生理机制造成严重破坏和干预背景之下,给患者的综合性生存质量状态造成了极其严重的不良影响。
流行病学文献研究成果揭示,有约占总数35.00%左右的高血压疾病患者在自身临床病程的发生发展演化过程中,通常会合并发生糖尿病,且此类患者在自身基础性临床病程的发展演化过程中,通常还会合并发生脑血管组织并发症,肾脏器官并发症。以及视网膜组织并发症,因此在具体化的临床医学实践过程中借由采取和运用适当类型护理干预方法的实践手段控制患者的临床病程的发展蔓延。控制患者各类基础临床并发症的发生和恶化,对于显著优化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性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整体性生存时间,具备不容忽视的支持和保障作用。
有基础性临床医学研究文献论证和揭示,门诊护理干预模式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群体中合理优质的引入运用,能够切实将各级基层医院接诊收治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逐步从被动治疗状态转化为主动治疗状态,从而切实调动和提升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参与临床治疗处置干预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指令和叮嘱患者定期开展血压生理指标和血糖生理指标的测定活动条件下,督导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切实建构形成健康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實现对患者自身基础性血糖生理指标和血压生理指标的稳定有效控制。要借由督导和促进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积极参与强度适当的体育锻炼活动,切实改善优化患者的基础的体质健康水平,支持和确保患者的血糖生理指标和血压生理指标能够被长期控制在最佳状态。
本文以分组对比的研究方法,直观揭示了门诊护理干预模式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群体中的引入运用,对于支持和确保患者临床结果的不断改善优化具备重要意义。
4结语
对于临床中接诊收治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而言,在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为其联合实施门诊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优化改善患者机体内部的基础性血糖生理指标和血压生理指标,优化改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性生存质量水平,为我国临床护理事业的繁荣发展创造支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