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托伐他汀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2018-08-11冷涛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8年3期
关键词: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临床效果

冷涛

【摘要】目的:探讨对高血压患者分别进行阿托伐他汀+氨氯地平治疗以及氨氯地平单药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07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5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数字奇偶法分组;临床研究用药方案期间,对照组(75例):选择氨氯地平药物进行单药治疗;观察组(75例):选择阿托伐他汀+氨氯地平药物进行联合治疗;最终就两组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变化以及用药副反应发生率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变化展开比较,观察组下降程度明显(P<0.05);同对照组高血压患者用药副反应发生率(17.33%)展开比较,观察组(2.67%)下降程度明显(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患者选择阿托伐他汀+氨氯地平药物加以联合治疗,同氨氯地平药物单用治疗对比,对于患者血压情况改善、不良反应减少以及健康恢复促进可以做出充分保证,从而促进高血压患者的病情好转。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氨氯地平;高血压;临床效果

作为心脑血管疾病一种,高血压疾病属于脑血管疾病以及心血管疾病的关键危险因素,患有此种疾病后,会使得患者的脑部、心脏以及肾脏等系列脏器功能以及脏器结构受到对应影响,从而呈现出功能衰竭的现象。当前对于高血压疾病患者在治疗期间,以药物治疗方式应用较为普遍,但是对于单一用药以及联合用药最终获得的临床效果有所不同,对此确定更为有效方式加以治疗意义显著。本次研究将确定用药方式对高血压患者加以治疗,以此说明同单用氨氯地平药物进行比较,阿托伐他汀+氨氯地平药物联用可行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07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5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数字奇偶法分组;对照组(75例):男55例,女20例;年龄分布范围为39岁~82岁,平均年龄为(57.35±7.31)岁;患者平均病程为(7.39±1.43)年观察组(75例):男56例,女19例;年龄分布范围为41岁~83岁,平均年龄为(57.39±7.32)岁;患者平均病程为(7.42±1.46)年;此次研究均通过伦理委员会同意,对于知情同意书,所有高血压患者及其家属全部同意签署;对两组高血压患者性别、平均年龄以及平均病程加以对比,结果呈现出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

兩组高血压患者在进入医院后,临床研究用药方案期间,对照组:选择氨氯地平药物进行单药治疗;观察组:选择阿托伐他汀+氨氯地平药物进行联合治疗;对于对照组,主要准备氨氯地平药物保证1次/d频率以及5mg/次剂量加以口服治疗;对于观察组,氨氯地平药物应用方法与对照组高血压患者保持一致;此外,准备阿托伐他汀药物保证1次/d频率以及10mg/次剂量加以口服治疗;对于两组高血压患者均进行为期8周的治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变化以及用药副反应发生率,对于血压水平主要集中于收缩压以及舒张压两方面;对于用药副反应,主要集中于水肿、面色潮红、头晕、心悸以及关节疼痛几方面。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所有高血压患者用药结果展开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血压水平变化)组间比较以x+s形式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药副反应)组间比较以%形式进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压水平变化对比

同对照组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变化展开比较,观察组下降程度明显(P<0.05),见表1。

2.2用药副反应发生率对比

同对照组高血压患者用药副反应发生率(17.33%)展开比较,观察组(2.67%)下降程度明显(P<0.05),见表2。

3讨论

作为常见病一种,高血压疾病表现出出现概率显著、致残概率显著以及死亡概率显著的特点,并且患者合并表现出系列并发症的概率较为显著,从而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身心健康受到双重伤害,对此针对高血压患者采取有效方式加以疾病治疗意义显著。众多药物中,以氨氯地平药物以及阿托伐他汀药物的应用较为普遍,并且同单一用药比较,联合用药表现出更为显著的应用价值。

作为第3代钙离子拮抗剂主导药物,选择氨氯地平药物对高血压患者加以治疗,对于患者血管平滑肌的松弛、外周血管总阻力减少、冠脉动脉扩张以及心肌供氧量的改善可以做出充分保证,于降压方面可以获得理想效果,并且可以对用药安全性做出充分保证。

作为人工合成他汀类降脂药物,选择阿托伐他汀药物对高血压患者加以治疗,发挥的抗心绞痛效果显著。此种药物在应用期间,针对HMG以及COA表现出的还原酶作用能够进行显著阻碍,对于胆固醇合成抑制以及血压水平改善可以做出充分保证。此外,此种药物的应用,对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受体合成表现出一定程度增加可以进行有效刺激,进而使得患者血清LDLC含量获得明显降低。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选择氨氯地平药物进行单药治疗;观察组:选择阿托伐他汀+氨氯地平药物进行联合治疗;最终发现同对照组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变化展开比较,观察组下降程度明显(P<0.05);同对照组高血压患者用药副反应发生率(17.33%)展开比较,观察组(2.67%)下降程度明显(P<0.05)。分析此种结果的原因为,将阿托伐他汀以及氨氯地平两种药物联合对高血压患者加以治疗后,于血压降低以及用药安全性提高方面获得更为理想效果,从而确保药物协同效果获得充分发挥,显著促进高血压患者的疾病好转,获得上述结果。

综上所述,对于高血压患者临床选择阿托伐他汀+氨氯地平药物加以联合治疗,通过将血压水平改善以及将不良反应减少,对于疾病好转以及健康恢复能够进行显著促进,充分证明阿托伐他汀+氨氯地平药物治疗高血压疾病的可行性。

猜你喜欢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临床效果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片在老年顽固性高血压病人中的临床应用
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观察
氨氯地平联合氯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