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控诉的父母
2018-08-11杨于泽
杨于泽
瞽叟或许已经消失,但高高在上的贾政仍是许多中国父母的经典写照。
最近有一个热点新闻,叫“北大留美硕士万字长文控诉父母控制与伤害”。一位留美硕士从小成绩数一数二,是四川某地级市高考理科状元,考上了北大最好的生物专业,后拿到美国名校心理学硕士。但他撰文指控,其父母至少有两大“罪状”,一是“肆意操控”,二是缺乏理解的爱。
对于这种控诉,网络上有引起强烈共鸣的,也有不以为然的。中国父母成为子女们控诉的对象,远不是见仁见智之类的说法可以解释的。这件事很容易使人反向联想到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文章勾勒出一个对儿子怀着深沉之爱的慈父形象。冰心则在《荷叶-母亲》一文中直接放出情感的潮水: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但是现在,公开控诉父母的人似乎越来越多。哲学学者周国平在自传中对父亲冷峻地表示了鄙夷不屑,他上北大后写的第一封家信洋洋数千言,就是对父亲教育方法的“全面批判”。被奉为国学大师的季羡林,儿子季承在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工作,这个做儿子的在《我和父亲季羡林》一书中也对父亲指责颇多。
央视当家花旦董卿,有一天在央视节目中突然情绪崩溃,流着眼泪控诉父亲的“严厉”。这位在很多人看来已是人生赢家的关女,显然是曾经被父亲深深地伤害了。
香港影星张曼玉也在鲁豫访谈节目中透露,小时候随父母到英国念书,母亲虽在异国,却仍以中国传统方法严格管束,常拿藤条打得她腿上伤痕累累。陈小春在电视镜头前控诉父亲、陈乔恩控诉母亲……
出现这股控诉潮,到底是父母品质变坏,还是子女走向反叛?其实中国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存在一种超稳定结构,父母一直是那个父母。瞽叟是古圣舜的父亲,其人生性顽劣,一直想害死兒子舜。《红楼梦》里贾宝玉的父亲贾政,是一个更典型的中国父亲,其特点是“严”,动辄斥骂和责打儿子。
1919年,鲁迅在《新青年》杂志发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向父权发动进攻,提倡“革命要革到老子身上”。在鲁迅看来,中国父母最大的误区即在于对子女的占有欲和权力观念,总以为自己生养子女就是对子女施恩,于是图报,并把“孝”视为纲常、最高伦理原则。
近百年过去,老问题还是一个问题。在巴金小说《家》中,觉新、觉民和觉慧三兄弟先后反叛了。但传统一直活着。瞽叟代表父权,儒家植入其中的逻辑是父亲可以坏。今天,瞽叟或许已经消失,但高高在上的贾政仍是许多中国父母的经典写照。
贾政的根本问题,在于他不能平等地对待子女,并在相互爱的前提下重建父子关系。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鲁迅呼吁中国父母摒弃孝道,放弃索取回报权,解放子女。今天,
“贾政”们可能克制住了打子女的冲动,但他们并不想完全放弃父权。
今天中国家庭溺爱泛滥,却足以证明真爱匮乏,很多父母意图以财产、越俎代庖作为补偿。但这正在拒子女于千里之外,使他们不愿回家,并将手机里的父母拉黑。
“革命要革到老子身上”不是一件小事,至今革命也未成功。在西方,很多孩子认定父母是自己最崇拜的人;而在中国,崇拜父母的子女鲜有。这就是现实,这就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