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

2018-08-11林红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8期
关键词:培养能力数学教学初中

林红

【摘要】问题的发现和提出是一切研究和学习的源泉。万有引力在近百年来的应用和发展都源于牛顿在苹果树下的疑问,带着对未知的好奇与兴趣进行下一步的探索,是学习与思考最大的动力。这一结论的得出,也见证在数学课堂的实际经验中。带着疑问听课的学生和没有问题的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程度往往不同,通常表现为有问题的学生课前预习更加仔细,上课听讲对知识点的把握更好,对整个课堂的进程更清晰,注意力更集中。而没有问题的学生一般跟着教师的思路进行,思维活跃程度不高,反馈较少,整体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不理想。由此可知,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数学教学更上一层楼的关键,也是学生驱散迷雾的明灯。因此,教师要在数学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目标更清晰明确,在课堂中更加游刃有余,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 数学教学 培养能力 問题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 18-0088-02

引言

新课标初中数学教学是初中学生课程计划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都有严格的要求,对教师的教学要求也很高。教师和学生在数学上作出的努力往往高于其他学科的几倍,但是收到的效果却不理想。一方面,数学内容抽象、知识点太多、学习过程枯燥乏味,使很多学生无法坚持下来,短时间内难以取得成绩;另一方面,传统的灌输式数学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参与的积极性低,没有足够的求知欲和兴趣,课堂上思维不活跃,教师不能得到及时的反馈,使得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不理想。要学好数学,最重要的是要认清自己的需要,给自己足够的动力,检验学习的程度,最后查缺补漏。而认清自身需要要求学生头脑中有问题意识,明确学习的目标,有目标的学习会减少往其他方向所做的无用功,朝一个确定的方向前进会事半功倍。

一、课题的提出

(一)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指思维的问题性心理,是一种疑问和探求的心理状态。研究发现,科学家思维中的问题意识比一般人活跃得多,例如对司空见惯的物质现象一般人只是过眼不过心,而问题意识较强的人会思考为什么会是这样,正是为什么这三个字,产生了现代科学体系。因此,问题意识对于人的进步与发展意义非凡。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当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提出背景

中国近年来在学生数学教学方面在世界范围内拔得头筹,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也带来了很多问题。

(1)课堂过于僵化

教学形式单一,改革不透彻,不能较好运用多媒体设备且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课堂内容死板不生动,教师缺乏创新与积极性,不会合理的设计课堂。课堂管理制度不完善,过度的多媒体教学容易引起课堂混乱,学生浑水摸鱼。

(2)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数学学习中教师的作用应是引导学生,帮助学生理解数学问题的原理,而不是仅仅以教师为中心,费尽心思地想怎么去教、怎么让学生理解,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应当教会学生积极面对自己的义务,把学生放到主动地位。

(3)学习目的单一

初中学习的目的很“单纯”,就是为了应试,挖空心思地想考什么,怎么考好,这完全与学习的最初目的相悖。数学学习更是如此,题海战术、多做题就是考好的秘诀。不可否认,数学要想学的好,需要题目的帮助与辅佐,但不应以题目为主,而是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达到自身的提升。

(三)理论依据

(1)爱因斯坦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提出问题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2)陶行知

创造始于问题。

(3)G·波利亚

为了有效的学习,牺牲应当在给定的条件下,尽量多的自己去发现学习的材料。

无论是教育学家还是数学家都不约而同地认为学习应从发现问题开始,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学习发现了问题,才会有求知的欲望,才会自己寻求解决的途径,对问题的掌握才会更牢固,同时促进学生创新的能力。

二、积极意义

(一)培养创造性思维

数学疑难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便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调动脑中储备的知识来思考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新途径。问题意识的培养会使学生大脑更加活跃,不再用惯性思维方式看待问题,在看清事物本质的同时又能跳出固定的思维。使学生利用掌握的知识创造出新的事物、新的解决方案、重新排列组合的能力不断提升。时代在飞速发展,如果没有创造能力和强大的学习能力很可能就被时代淘汰。

(二)激发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让学生对教师所教授的内容感兴趣。传统数学课堂的内容抽象,形式单一,很难提起学生的兴趣,需要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数学本身是枯燥乏味的抽象知识,而学生学习数学的真正兴趣来源于成功解决问题的喜悦。要激活学生大脑中对数学的兴趣,需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自己能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激发学习的动力。

(三)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不是教师单方面的事情,更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配合,达到教学相长。问题意识会使学生想要探索新知识,同时具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在数学学习中不再处于被动的地位,而是明确自己的缺漏和需要,有更加确切的目标,积极主动的探索和思考,无论课堂还是课后都会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数学素养也会逐渐提升。

三、如何培养问题意识

(一)教师要有问题意识

教学的本质是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讲述教学的内容,而讲授知识的正确途径是把知识变成问题且不能自导自演,而是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和探索。学生自己得出答案的过程中,会收获比知识本身更重要的东西,就是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能力。所以教师要研究的不是怎么教会、教好学生,而是怎么提出问题,培养自身的问题意识。

(二)为学生营造提问的环境

(1)与学生相处的氛围要自由融洽

“俯身倾耳以请”已经不再适合现在的师生关系了,教师与学生的相处应该轻松愉快,同时教师对学生要加以引导,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要有其他顾虑。从小事开始与学生交流,再到学习和疑问,让学生逐渐学会大胆提问。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才能解决问题,从而得到乐趣发现更多问题。

(2)丰富教学形式,使学生有想问的兴趣

使用多媒体教学,播放有关的音乐或影片,让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并共同探索;课堂上采取分组学习的方式,与同学一起学习;适当的游戏活跃课堂气氛;采取奖励制度,对提出问题和作答优秀的学生适度奖励;课后改变作业形式,让学生自己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自己解决。

(3)教会学生敢于质疑

对待一切事物都要形成自己的观点,不要轻易相信别人得来的结果,对教师传授的知识也应持有怀疑的态度。教师在上课时可以故意出现错误,让学生发现问题并鼓励质疑。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问题意识

[2]百度学术.初中数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与实践

猜你喜欢

培养能力数学教学初中
“双减”背景下主题语境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培养初一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