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学东渐
2018-08-11曹珺彭舟
曹珺 彭舟
摘 要:“走向现代——英国美术300年”油画展览于2013年3月在江西省博物馆展出,此次共展出英国300年间的80幅油画珍品。作品所折射出的西方油画艺术技巧的成熟和艺术观念的变化与表达,给观众带来了一场艺术视觉盛宴。文章以此次展览展出的英国代表性油画作品为例,根据当时英国的环境特点和创作者的创作习惯,对英国18—20世纪油画作品的色彩和创作特色进行了赏析。
关键词:英国油画;博物馆;展览;赏析
2013年3月,江西省博物馆举办了“走向现代——英国美术300年”油画展。这是国内首次全面展现18世纪中期以来英国绘画发展历史的画展,也是江西省博物馆首次举办国外精品油画展。在此次画展中,展出的作品包括油画、版画、水彩、素描和雕塑等。盡管展品仅仅来自英国西北地区,但其呈现的出色写实能力和色彩表现力仍然是本次展览最大的看点。西方油画的写实性与色彩运用一直是中国油画家学习的艺术技艺。这些艺术家们创作的作品,再现了英国在18—20世纪300年间政治、宗教和社会生活文化等特点。画展中有很多著名艺术家的画作,如约翰·康斯特布尔、约瑟夫·马洛德·威廉·特纳、雅各布·爱泼斯坦、亨利·摩尔、卢西安·弗洛伊德等人的作品。画展对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的英国绘画发展情况进行了全方位的综合性体现,有日常生活、风景、肖像、宗教、神话等题材。这些艺术作品中,既有先锋派的画作,又有西方传统的绘画作品;既有代表当时主流艺术的画作,又有反叛传统的艺术作品。此次画展为广大艺术工作者、艺术爱好者和学习油画的学生等提供了充足的便利,真正做到把艺术带到家门口,为从事艺术、爱好艺术以及学习艺术的国人开阔了眼界,提供了更具体直观的资料。
英国处于欧洲西部、大西洋东岸,是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自然环境非常适宜植物生长。这里常年树木青翠,繁花似锦,大自然造就的美丽风景和英国人对自然之美的天然感悟,为英国风景画的成长提供了无限可能。18世纪,英国风景画之父——威尔逊的风景画就以光的细腻感而闻名,表现了一个丰富的色彩世界,他是英国风景画的奠基人。“到19世纪英国风景画的黄金时代,特纳、康斯特布尔的时代,英国风景画已真正摆脱了意大利、荷兰与法国绘画的影响而登上艺术的顶峰。”[1]英国人对于乡村天生情深意浓,他们对乡村劳作与园林喜爱非凡,这种民族的天性不断地流入英国绘画领域。
风景画家约翰·康斯特布尔一生较长时间在英国乡村,他的风景画充满了一种田园牧歌式的情调。他用绚丽的色彩和细腻的笔触,真实生动地表现了恬静的乡村景色。他是最早直接用油画在室外写生的画家,他凭借对自然的敏锐观察获得补色原理,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到19世纪20年代,康斯特布尔用绘画性的技巧捕捉云卷云舒时光线明暗的变换。此次展出了康斯特布尔的《布兰奇山的湖塘》,画面中一片云在天空中飘过,大地的空间感、近景的质感,很成功地反衬出画面上方天空云彩轻盈的质感。暗色处理的大地使观众的视线直接被引入画面上方的天空,此时画家用独特的绘画技法表现的云彩让观众印象深刻。康斯特布尔在汉普斯特德创作了一系列专门探索云彩的作品,表现了不同大气条件下云的特性,而画作《布兰奇山的湖塘》便是此类作品之一。
另一位风景画家约瑟夫·马洛德·威廉·特纳在作品中追求光与色的表现,他用浪漫主义的特殊手法创新色彩,这对后来英、法两国的印象主义运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俄国画家康定斯基曾说过:“色彩直接地影响着精神。色彩好比琴键,眼睛好比音槌,心灵仿佛是绷满弦的钢琴,艺术家就是弹琴的手,它有目的地弹奏各个琴键来使人的精神产生各种波澜和反响。”特纳作品中的色调与传统的古典主义作品中静肃的色调完全不同。特纳把阳光下闪烁的光色之美表现出来,以明快鲜活的色彩给人以视觉冲击力。不同于古典作品大多室内闭门造车的创作,特纳风景画中色彩的技巧和效果是他长期观察大自然的结果。本次画展展出了特纳创作于1830年的风景油画作品《浅水处的加莱海滩:渔民捡拾鱼饵》。这是特纳探索表现色彩和光线效果的一次尝试,它完全基于画家长期的作画经验和对天空大气情况的琢磨,也反映了他对水彩特性的研究。从画面上可以看出画家在光色处理的深度和广度的协调一致,橙色的沙滩上夕阳余晖闪烁。画中的夕阳既取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画家对光的描述细微、准确、特别,整个画面有一种朦胧的美感。特纳的风景画总是以抒情诗般的情调表现着自然,震撼人心。
英国当代表现派画家卢西安·弗洛伊德,是一位特立独行的艺术家。他与世隔绝,远离尘世的纷扰与浮躁。他的绘画题材宽泛,并受到超现实主义的影响。他的肖像绘画具有超强的表现性与精神价值,并重视作品的绘画性及人文关怀。他的作品影响了一大批中国当代画家。其绘画从不叙述戏剧性的事件,偏好人物画像与裸体画像。他的模特都是身边的普通人。这次画展展出了卢西安·弗洛伊德的《黄色背景的女人头像》。这幅无名中年妇女头像有很强的笔触,风格粗率,结构严谨。大笔触的横涂竖抹,表达得简洁、准确、有力。“笔触是客观物体上本来没有的,是作画过程中留下的痕迹。它的方向、形状、厚薄以及用笔时的轻重、速度感等,正是画家技巧和心境的记录。” [2]卢西安·弗洛伊德的笔触迅速而果断,粗鄙无序却又充满节奏感,画面以笔触支撑人物的结构,表现人物的内心。透过画中的女人眼睛深处,隐隐感到画家赋予画布上人物以灵魂。虽然是幅小作品,但画家看似随意的用笔,既简练又生动的用色,将人物塑造得饱满、传神。画家如此深厚的写实功底和作品的感染力令人印象深刻。
此次画展展出的仅仅只是欧洲英国西北地区80件美术作品,从中可以想见西方油画的高超的写实性和令人赞叹的色彩表现力,这也是中国画家们一直学习的地方。古典主义油画以均衡严谨的构图,完美的造型与柔和微妙的色调著称。现实主义则直接面向大众,以朴素、写实的艺术语言真实地表现生活。印象画派对光线、色彩表现都有其独到探索,表现了物体受一定环境影响和在固定时间内给人的视觉感受,以及现代主义背离传统以象征、变形或抽象的艺术手法表现主观精神世界和现代观念意识[3],在这次的画展中都有涉及。例如,斯坦诺普·亚历山大·福布斯创作于1900年的《饮马处》,就是画家福布斯受现实主义巴比松画派影响,表现了乡村自然景色中光源色、固有色和环境色之间的关系,以色调体现时间、环境、气氛烘托艺术主题,构成画面意境与情调的作品。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英国第一个发生工业革命,随后工业革命也在欧洲其他各国展开。工业革命也同时影响了各国的绘画艺术,工业题材的画作在各国画家的作品中都有充分的体现。但在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工业题材的作品却很少,本次展览的工业题材画作仅有詹姆斯·夏普尔斯创作于1859年的蚀刻版画《锻造车间》。它描绘了工业革命下工人们在锻造车间辛勤工作的场景,画面精致、光影准确,人物刻画真实。
在展出这些精品油画时,江西省博物馆在展览表现形式的选择上也别具一格。例如,画家约翰·布莱博于1957年的现代主义作品《厨房内》与画家阿瑟·德维斯于1763年的肖像画《沃里克郡婚礼大厅中的弗朗西斯·文森特及妻子默茜和女儿安肖像》,它们创作于不同时代,有着很不一样的艺术观念。江西省博物馆将它们同时展现在参观者眼前,更加强化了英国绘画和艺术技法的发展脉络以及绘画观念的变化。两幅相差巨大的画作摆放一处,更方便于对比观赏和学习。江西省博物馆在展出这些油画时,展厅的灯光也配合着油画的光影,使油画中光影色彩的表现更加贴近现实,使观众在欣赏油画画作时视觉感受更加真实。此次江西省博物馆举办的“英国美术300年”油画展,开阔了参观者的眼界,增长了人们对西方油画艺术发展的认识,提高了群众对西方油画的欣赏水平。看似只存在于书刊中的西方油画珍品真真切切地出现在普通大众眼前,使观众对油画艺术有了新的认识。油画艺术并不遥远,艺术即取源于生活。相信此次油画展不仅让观众学习了西方油画的知识,也对促进我国油画艺术的大众化发挥了作用。
参考文献
[1]翟宗祝.外国美术史[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03.
[2]李润生.多视角美术赏析——中西名作解读教程[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3]人民教育出版社美术室.艺术欣赏·美术[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