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史前洞穴文化遗址价值的初步研究

2018-08-11周儒凤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9期
关键词:石器古人类起源

周儒凤

摘 要:贵州作为喀斯特岩溶发育地区,有众多天然洞穴,自旧石器时期开始被人类作为居所进行利用,保留了大量的洞穴遗址,对目前解决早期人类起源、现代人类起源、旧新石器时代过渡等众多学术热点问题有着极为重要的研究价值。文章旨在对贵州省洞穴遗址的价值作初步研究,提出浅显思考。

关键词:洞穴遗址;价值

贵州是喀斯特岩溶发育地区,有众多天然洞穴。那些高度、湿度、洞口朝向适宜古人类居住的喀斯特洞穴在人类还未掌握房屋建造技术的远古时代,是古人类能够选择的最佳避居之所。自旧石器时代开始,洞穴便被贵州古人类作为居所进行利用。这种穴居的生存策略一直延续到新石器时代,有些地区一直延续到商周时期,甚至更晚。根据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贵州的史前人类史可以说就是一部人类开发、利用洞穴的穴居史。贵州的史前文明主要是在洞穴中创造的,留存至今的贵州史前古人类遗址在历史、艺术和科学等多方面具有重大价值,在国内甚至在国际上均有较高学术研究地位。贵州洞穴遗址对解决目前学术界的热点问题,如早期人类起源扩散传播、古人类在喀斯特山区的适应生存策略、现代人类起源、旧新石器时代过渡、陶器起源、骨角器起源等问题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是关键的一环。现就贵州史前洞穴遗址的价值作初步研究,有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1 贵州洞穴遗址在热门学术问题中的作用

贵州洞穴遗址对探讨东亚古人类起源、现代人类起源、东西方文化交流和新旧石器时代过渡等热门学术问题起到推动作用。伴随着云南禄丰古猿等古灵长类动物的发现,结合之前元谋盆地的发现,曾有学者提出东亚地区是否也存在一个由猿到人的进化系统。依据目前的考古发现可以确认的人类遗存除了1.7Ma前的元谋人化石,年代可以早至中更新世的只有黔西观音洞和盘县大洞的古人类遗址。而在北方地区,人类进入洞穴的年代却要早得多,北京人遗址和庙后山都证明人类在0.7~0.8Ma前就已经开始进入洞穴生活。在贵州中西部地区是否存在年代更早的洞穴遗址,这不仅关系到西南地区古人类的生计方式转变,更和东亚地区的人类起源等重大课题密切相关。

2 贵州洞穴遗址与现代人类的起源

现代人类起源问题一直是困扰考古学界的热点问题之一,全球范围内一直存在多地区起源说和非洲起源说。支持多地区起源学说的多是考古学家和古人类学家,如中科院吴新智院士就提出了多地起源附带杂交的学说。一些遗传学家从现代人类的遗传物质着手分析,认为现代人类起源于非洲,之后扩散到全球,并替代了原来生活在那里的古人类,是我们现代人的直系祖先,我们称之为非洲起源说或替代说。

近些年有持非洲起源说的中国遗传学家提出,中国的古人类起源于非洲,约在6万年前,自印巴次大陆扩散至中国,替代了原本生活在中国地区的古人类,并根据现代人类基因,绘制出详细的现代人类扩散图。贵州中西部地区的洞穴遗址中,不乏年代跨度在5万~10万年的洞穴,正好处于这一关键阶段。对这些遗址的研究,对解决现代人类起源至关重要。贵州曾经出土了丰富的古人类化石,如桐梓人、开阳人、猫猫洞人、穿洞人等。除桐梓人牙齿保留较多原始特征外,其余皆为晚期智人化石。这些化石中既有人类牙齿,也有人类头盖骨,年代跨度从距今1万年到距今4万年(开阳人),正好处于现代人起源的关键节点。目前中国可以确定的现代人化石最早也不过距今4万多年(田园洞人),贵州如此丰富的晚期智人化石材料,对探讨现代人起源的意义不可估量。

3 贵州洞穴遗址与东西方文化交流

贵州的洞穴调查对解决东西方文化交流也有裨益。早在盘县大洞发掘之初,一些发掘出土的石制品就被认为存在预制石核技术,类似于西方的勒瓦娄哇技法。按照吴新智院士的附带杂交理论,在基因交流的同时,肯定也伴随着技术的传入。如今,基因交流已经在马坝人的圆形眼眶和南京人的高鼻梁得到一定程度的印证,技术交流却缺乏足够证据。北方地区也有类似材料,如水洞沟、新疆等地,但要么时代较晚,要么材料為地面采集,而大洞的材料可以早至更新世中期,与西方同时期技术存在可比性,是不可多得的材料。对大洞遗址所在的贵州中西部地区展开广泛调查,寻找东西方技术交流的更多证据,将大大推动这一研究的发展。中西文化交流的另一个问题是手斧在东亚地区的分布问题。莫维斯曾经将旧石器早期文化分为旧大陆西侧先进的手斧文化圈和旧大陆东侧落后砍砸器文化圈,手斧文化圈东缘到印巴次大陆,中国被认为处于砍砸器文化圈。随着20世纪80年代百色盆地手斧的发现,这一文化圈被继续东移至黔桂边界,这样一来,在贵州的旧石器考古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

4 贵州洞穴遗址与新旧石器时代过渡

贵州洞穴遗址对解决新旧石器时代过渡的若干问题意义重大。新旧石器时代过渡问题长期以来备受考古学界关注,近两年北京大学联合国外考古学界,在江西万年仙人洞、湖南道县玉蟾岩等遗址开展的一系列工作,将陶器的年代进一步提早至距今2万年。除此之外,东胡林遗址、李家沟遗址、老奶奶庙遗址的发掘,也为新旧石器过渡提供了新的考古学证据,为探讨这一问题增加了新的材料。

南方洞穴遗址一直被认为是寻找新旧石器过渡证据的绝佳地点。在生态环境普遍较好的南方,新旧石器过渡的模式上与北方地区不尽相同,普遍认为在洞穴中出现了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这与南方较好的生态环境不无关系。在早期发现的一系列洞穴遗址中,我们曾在上部层位发现有陶片和磨制石器等遗址,受早期的发掘工作条件限制,发掘工作中未对这些重要现象加以确认报道。从目前已经取得的成果分析,云贵地区的新石器时代进程普遍晚于北方地区和南方低海拔地区。如在穿洞遗址的发掘中,上部层位测年可到距今7000~8000年,但文化面貌却与早期旧石器时代文化极为类似,张森水先生称之为“类旧石器文化”。北盘江孔明坟遗址新石器时代文化层99%的石制品为打制石器,仅有的少量磨制石器也只是局部磨光。在贵州地区,人类究竟何时开始制造陶器,何时开始农业生产,由于工作开展不够,特别是学术目的明确的发掘工作更少,这些问题仍然未被完全解答。

贵州洞穴遗址对于理清华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工业面貌至关重要。整个旧石器时代晚期华南地区发生了一次较为普遍的石器工业革命,由距今4万~2万年间普遍流行的石片石器工业到距今2万年左右时开始普遍流行砾石石器工业。有学者认为这一过程和现代人类的起源和扩散存在一定关联,但以目前的考古材料分析,在云贵高原,特别是云贵高原腹地这一转变过程却基本不见。从距今20多万年的盘县大洞遗址、黔西观音洞遗址开始,燧石加工的小石器工业一直沿用至新石器时代,只是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若干个小区域类型,如与广西接壤的黔西南地区发现的猫猫洞类型就和华南地区的砾石工业较为接近。

从旧石器时代晚期革命到新旧石器时代过渡阶段,人类应对自然环境的策略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从狩猎采集经济逐渐向生产型经济转变,中间经历了广谱经济漫长的探索过程。这一变化模式或许在低纬高原喀斯特山区并不适应,由于特殊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特点,加上交通不便形成了相对闭塞的生存空间,其转变过程可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过去的研究工作中这一特点已经被学者注意到,如在石制品构成中,以打制石器为主的工具组合在这一地区一直延续。但是这一地区的居民是否一成不变地继承了旧石器时代的生计方式,则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工作和更多的材料支撑。利用现代科技可以提取更多的考古信息,更全面地了解这一地区先民们的栖居和生计方式。

史前洞穴遗址由于洞穴埋藏环境适应各类遗存的保护,其往往包含了比旷野遗址更大的信息量。植物遗存中,除了木炭、种子等大化石大量发现外,植硅石、淀粉粒、孢粉等微体化石适宜在洞穴埋藏中保存也有被发现。贵州考古正迎来大发展时期,植物考古在贵州洞穴遗址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对解决人类的生计方式等问题至关重要。

猜你喜欢

石器古人类起源
枕上千秋
世界各地最早的古人类都是谁
山东省青州市南王孔发现古人类栖居洞穴遗址
万物起源
万物起源
万物起源
石器部落
石器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