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邓州南朝彩色画像砖鉴赏

2018-08-11赵乐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9期

赵乐

摘 要:河南博物院收藏的邓州彩绘画像砖墓印证了南朝时期的墓葬文化,承袭了汉画传统制作技艺并在中原地区得以发展。这说明河南邓州地区发现的南朝墓葬是非常珍贵的遗存,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意义和美学价值。

关键词:墓制;砖饰;拼镶工艺

1 邓州南朝彩色画像砖的砖饰分析

邓州南朝彩色画像砖墓的画像砖为小型长方形实心砖,画面完整,质地坚硬,有彩色和单色两种。一种是花纹砖,形制数量多。另一种是有故事情节的画像砖,形制、规格相同,均长38厘米,宽19厘米,厚6厘米。据统计有34种不同的内容,其中15种彩色砖是在墓壁和后壁镶砌的[1]。以下有编号的画像砖分别镶砌在东、西墓壁上,无编号的画像砖为封门砖和后期收集的。

1.1 人文主题砖饰

郭巨埋儿画像砖(M∶1东壁),位于第七组凸壁。砖饰左一男子执锹掘土,蓝衣绿裤,右一女子怀抱幼儿伫立,飞天紒发环,绿衫红裙。四周苍茂的竹林花草,忍冬纹边框。二人中间放置一口盛满黄金之釜,“郭巨”字样竖排,“锝金”字样横排,意为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反映了墓主人崇尚孝道的思想(图1-1)。

贵妇出游画像砖,封门砖。砖饰四人皆穿裹衣长裙,左前二人飞天紒发环,一人袖手亭立,一人手执纨扇;后有二侍女头梳丫髻随行,其中一侍女腋下挟一茵席备垫,裙带飘舞迎风而立。反映了墓主人的人文情怀(图1-2)。

南山(商山)四皓画像砖,后期收集。砖饰四位老者皆长发后垂,两两对坐。自右而左抚琴者、吹笙者、手捧纸卷者、举手者均穿长衣,四人坐于山涧树木中自然悠闲,山峦叠翠,树木葱茏,凤鸟高翔,左侧有“南山四皓”四字。反映了墓主人的“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的玄学思想(图1-3)。

老莱子画像砖(M∶2西壁),位于第七组凸壁。砖饰右侧一座亭子,亭下端坐一位老翁着长衣,高冠束发。身后端坐一位老妇身着长衣,束高发髻,围腰带。左侧一人执碗面向两位老者,身后有忍冬纹、四瓣祥云浮动。北宋词人苏舜钦诗曰:“飒然双鬓白,尚服五彩衣。”说明老莱子以此取悦父母开心的孝道之举(图1-4)。

1.2 礼仪主题砖饰

仪仗画像砖,封门砖。砖饰一行六人朝右列队作行进状。六人皆头顶小冠束发,着长衣衫,喇叭式缚衣裤。前二人手撑幢幡花盖伞,缨穗随风飘扬。后四人各执一长柄形团扇障类物,头上柄下,此为墓道礼仪和守卫两种类型合一的仪仗形式(图1-5)。

贡献画像砖,封门砖。砖饰四人齐步向左前行。前二人为成年男子,头小冠束发,身着蓝色长袖衫,绿色喇叭式缚衣裤,蹬软靴,各托一只博山炉,盖半开启。后二人头梳丫髻为童子,着衣与前二人相同,双手各执一把幢幡绿色华盖伞,红色缨穗随风飘向后方。反映了南朝时期崇尚供奉和奢华享受的旧思想(图1-6)。

1.3 军事主题砖饰

战马画像砖(M∶9东壁),位于第一组凸壁。砖饰战马两匹,并有御马武士各一人,向右而行。前马披甲,后马作腾空跃起状。马铠的结构十分完整,为考证南北朝的战争装备提供了影像依据(图1-7)。

运粮画像砖(M∶5东壁),位于第三组凸壁。砖饰二人驭马,一人在马身后,与前行者均双手持缰随马奔驰的节奏急速奔跑。马身佩缨饰向后飘起,马胸前挂铃铛,背驮粮饷,悬蹄翘尾呈腾跃姿态,反映从军的武士报效国家的场面(图1-8)。

武士画像砖,封门砖。砖饰四位武士面右列步,从右至左第一、第三两人右手持盾,左肩长剑;第二、第四两人脊背负箭镞,肩扛长弓,右手垂直。四人头戴巾帻,着裤褶、缚裤,足着软靴。反映南朝武士们英勇善战的捍卫精神面貌(图1-9)。

1.4 音乐主题砖饰

乐队画像砖(M∶7东壁),位于第二组凸壁。砖饰四位乐手在行走中演奏乐器,右前两人吹奏的长角顶部各悬飘带随风扬起,后两人右手执槌敲打腰鼓,左手高举道具,四人帽子均高顶卷沿,身着短衣宽袖。“鼓吹”为军乐形式,也用于皇室仪仗和宴乐中。反映了南朝礼仪制度和墓主人生前嗜好(图1-10)。

1.5 仙境主题砖饰

1.5.1 神仙画像砖

飞仙画像砖(收集),砖饰两仙人相向腾飞,身后有行云飘飞,衣带依势飘扬。左方仙人擎捧一莲花,着穿紫红衣裙,红绿飘带;右方仙人执一带盘三足炉,着粉绿衣裙,朱红飘带。二人中下置博山炉,炉盘上下以莲叶装饰,上方用荷花纹饰。反映了祈求逝者升仙的葬俗思想(图1-11)。

吹笙凤鸣画像砖,封门砖。砖饰左边为人物王子乔,高发鬟,着红长衣,双手捧笙坐吹奏仙乐。右为浮丘公,长发后垂,系黄色腰带,站姿,手执羽扇,头顶有祥云浮动,远山连绵。二人中间夹置一凤,口衔瑞草,随云旋降。反映了超越现实、崇尚自然的玄学思想(图1-12)。

1.5.2 四神画像砖

青龙画像砖,后期收集。砖饰青龙屈颈翘尾、张口露齿,趾为三爪,蛇躯鳞身鸟翼,腾云驾雾形态。龙身施绿色,舌施朱红,须施白色。画像原施红、黄、绿等彩,出土后也略有加彩,背面为绳纹。青龙在东,象征春季,辟邪之用(图1-13)。

白虎画像砖,后期收集。砖饰白虎张翼腾飞之势,虎身施白、黄颜色,口部施朱红色,牙齿施白色,祥云环绕,整体已褪色。白虎在西,象征秋季,辟邪之用(图1-14)。

朱雀画像砖,后期收集。砖饰一只昂首挺胸的朱雀立于中心,两侧有飞舞的雏凤与仙鹤九只,砖边饰荷花纹,整体已褪色。朱雀在南,象征夏季,辟邪之用(图1-15)。

玄武画像砖,位于墓室后壁。砖饰神龟身朝左,背绿色,首似龙首呈顾首状,身躯有蛇屈曲环绕,前后有折枝红莲花绿荷叶,爪前后均有红色四瓣祥云浮动。玄武在北,象征冬季,辟邪之用(图1-16)。

1.6 自然主题砖饰

Ⅰ型:辅助人物画像砖,镶砌在每一个凸壁彩绘画像砖两侧,长方形,两式规格相同,均宽6.5厘米、高19厘米。左侧砖饰为人物头戴遮耳帽,身着高立领长衫,宽袖拂地。右侧砖饰人物为束发,身着短衣短裤,双手各执花束植物(图2)。

Ⅱ型:花纹楔形砖,分为Ⅱ-1式、Ⅱ-2式和Ⅱ-3式。

Ⅱ-1式券顶花纹砖,墓葬券顶用的花纹楔形砖。有四种形式:在券门外与壁画拼镶在一起的花纹楔形砖,长51厘米,右宽17厘米,左宽19厘米,厚6厘米,共有四块;封门砖中也有此砖,拼镶在券顶的花纹楔形砖,长38厘米,宽19厘米,厚6厘米,砖面上一侧模印花纹;也用在墓壁转角处,砖面铺满花纹且图案不同的楔形砖,长57.5厘米,宽19厘米,厚6.5厘米;另有其他规格和花纹不规则的楔形砖,长20厘米,右宽15厘米,左宽13厘米,厚6厘米。

Ⅱ-2式有镶砌在墓壁和彩色画像砖四周的花纹砖。有两种规格:一种是横排的大型长方形连续花纹砖,这种花纹砖主要是砌在凸壁上完整拼镶主题画像砖,均为荷花纹,起到连贯整体画面的作用,每块长51厘米,宽6厘米;另一种是竖形花纹砖,镶砌在墓壁和凸壁上画像砖旁,这种花纹砖有十六種[2]。

Ⅱ-3式是铺地砖,墓室地面用两种规格的花纹砖铺成:一种是在地面中心用四块莲花纹砖拼镶完整画面的平铺,每块均长36厘米,宽36厘米;另一种铺地砖为小长方形莲花纹砖,长24厘米,宽11.5厘米,厚4.5厘米。花纹砖下面石灰铺墁且坚硬(图2)。

2 邓州南朝彩色画像砖墓形制及墓饰新考

邓州南朝彩色画像砖墓的总面积为30平方米。在南朝时期大中型陵墓形制等级特征中,帝陵墓室面积有40余平方米,王陵面积多在20平方米以上,公侯墓面积不足20平方米,郡守、县令等官吏墓室面积在10平方米左右。帝陵的甬道和墓室壁画装饰有繁复的图案和拼镶画像砖,王、公、官吏陵墓的甬道和墓室装饰只有花纹砖。南朝的丧葬制度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严格的等级制度[3]。依上分析,说明邓州南朝彩色画像砖墓的规模为王陵墓葬。

2.1 邓州南朝墓葬券门装饰壁画

在墓饰方面,北朝流行壁画,南朝流行拼砖。南朝墓室装饰不仅继承了汉代以壁画为主的表现形式,还延续了东晋的画风。东晋顾恺之、南朝陆探微、北朝杨子华皆为一代绘画名手,他们的画风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墓室绘画[4]。邓州南朝彩色画像砖墓的券门上装饰有壁画装饰,绘在厚约0.5厘米的平滑光亮的白石灰上。壁画高3米,宽2.7米,门宽1.2米,用朱红、黄、绿、蓝、紫、浅红、黑色七种颜色绘成,在券门上还对称镶嵌四块花纹砖[5]。券顶上部中间绘饰露牙兽头,口衔缠绕飘带的杖棍。向下两组对称的花纹砖中间绘饰一对飞仙,右侧飞仙头顶缓鬓倾髻的十字发髻,南朝宋早期较为流行的一款头饰。《晋书·五行志》记载:“太元中,公主妇女必缓鬓倾髻,以为盛饰。”左侧飞仙头顶飞天紒发环,即先在头顶结发,再梳一束高鬟。祥云环绕,底部绘饰一对守护武官,束高发髻戴簪,手持制杖和浮尘,两两相对而立。

券门壁画突显了南朝时期的物像俊雅、体态修长、清风秀骨、虚无自然的风格和玄学思想特点,即老子所说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学家王弼注云:“玄者,冥也。默然无有也。”[6]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阶级混乱,佛教依附于道教和玄学,佛、道、儒三家思想融会在一起,构成了这一时期既独特又普遍的多元文化思潮,使得葬制深受其支配,形成墓室装饰题材的多样变革。邓州南北朝彩色画像砖墓葬不仅证明了这一点,也证明了这一时期是传统美术活动的发展转变为美术装饰活动取得显著发展的时代,对隋唐的墓制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说明了以道教为主流的传统宗教观念的墓室装饰风格和葬俗理念,在南朝时期继续被强化应用着。

2.2 邓州南朝墓葬主题画像砖的位置复原

人物画像砖筑造技法是南朝时期墓葬砖印拼镶壁画典型的制作形式,人像分为三块长方形画像砖垒砌拼镶而成,这是一画多拼的墓葬装饰形式。砖饰主题反映了浓厚的道教思想,如墓室东壁第六节凸壁,上部由五人乐队画像砖拼镶,中部和下部分别由人物画像砖五个部分拼镶而成。画像砖制作工序中的印模技术非常重要,根据墓壁的规格,将主题内容按照1∶1的比例勾画在绢布上,然后将墓壁所需画像砖的数量,对照构图画面进行分割编号,采用模胎绘塑结合的技法,制作出每一块画像砖的印模。然后把砖坯分别装入对应的印模中压印出图案后取出,入窑烧制。出窑后按照编号拼镶到墓壁上,再根据砖面物像描绘红、绿、黑、灰等色彩的颜料。一砖一画面,画面为凸起浮雕,轮廓清晰,图像生动写实。从墓室凸壁拼镶的画像砖画面组合情况分析,邓州市南朝彩色画像砖墓的画像砖已经运用了单砖模印进行烧制,之后再按照主题内容的构图组拼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图3)。

参考文献

[1][2][3]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邓县彩色画象砖墓[M].北京:文物出版社,1958.

[4]陈绶祥.魏晋南北朝绘画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5]刘振东.冥界的秩序:中国古代墓葬制度概论[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5.

[6]李少林.中国文化史(中外文化艺术史丛书)[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