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味黄连温胆汤对痰热互结型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8-08-11姜月蓬刘建超李之豪胡慧君赵志成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温胆汤黄连证候

姜月蓬 ,刘建超,李之豪 ,胡慧君 ,赵志成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哈尔滨 150040)

代谢综合征(MS)是由包括遗传和环境在内的多种因素引起的以肥胖、糖脂代谢紊乱以及血压升高等聚集发病、严重危害机体健康的临床征候群,以胰岛素抵抗(IR)、中心性肥胖等多种内分泌代谢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1]。与无MS的患者相比,患有MS的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中风、血管功能障碍和全因死亡率的风险增高[2-3]。当今,随着生活水准的不断提高,MS的发病率已达到25.9%[4],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目前,对于代谢综合征的治疗现代医学主张控制饮食、适量运动,并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然而相关西药的疗效、作用机理及其不良反应尚存在诸多争议。近年来,中医药治疗MS的优势逐渐显现并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根据长期防治MS的临床经验和历代文献的整理总结,代谢综合征关键病机为脾虚湿盛、痰热互结,在治疗方面主张以健脾祛湿、化痰清热为基本法则,临床尤喜以加味黄连温胆汤治疗MS,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本研究进一步探讨加味黄连温胆汤对MS患者中医证候、血糖、血脂、炎症因子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1.1.1 西医诊断标准 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参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5]中建议的MS诊断标准制定。

1.1.2 中医辨证标准 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中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中医分型属痰热互结证。主症为体丰、周身困顿、眩晕、胸腹胀闷、呕吐痰涎;次症为心悸不寐,口淡纳少,小便黄赤,大便黏腻,舌红苔黄腻,脉滑而数。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西医诊断标准与中医辨证标准;性别不限;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试验,能够定期复查、配合治疗者。2)排除标准:年龄<18岁或年龄>75岁;近1个月内出现急性糖尿病并发症者;合并急性感染者;伴有严重的心、肝、肾原发病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脑卒中者;近2个月内服用过与本研究药物同类或具有拮抗作用的药物者。

1.3 一般资料 纳入2017年1月—2017年10月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患者,共计4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24例。

2 治疗方法

基础治疗:所有受试者均接受健康教育,采用低盐低脂糖尿病饮食,戒除烟酒,每日有氧运动1 h以上。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服用盐酸二甲双胍(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每次500 mg,每日3次,疗程为3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合用加味黄连温胆汤治疗,药物组成(黄连10 g,茯苓20 g,半夏 15 g,陈皮 15 g,竹茹 10 g,佩兰 10 g,葛根15 g,甘草10 g)。本药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制剂室熬制,每次服用150 mL,早晚各1次,治疗周期为3周。两组病人分别在治疗前后测量以下指标。

3 观察项目及方法

3.1 主要临床症状积分 按无、轻、中、重4级进行症状积分 1)无症状(0分);2)轻(1分):稍有感觉或偶尔出现;3)中(2分):有症状,经常存在,但可以忍受;4)重(3分):症状严重,难以忍受,影响工作及生活。

3.2 形体学指标 BMI、WHR。BMI:测取体质量(W)和身高(h),BMI(kg/m2)=W/h2,WHR:腰围/臀围。

3.3 血压 统一测量患者右上臂,平卧位,且要求病人保持静息状态5 min以上,每周检测1次。

3.4 糖代谢相关指标 测定FPG、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FINS、HOMA-IR,治疗前后各测 1次。用稳态评估法评价胰岛素抵抗,HOMA-IR=(FPGXFINS)/22.5。

3.5 血脂 TG、TC、LDL-C、HDL-C,治疗前后各测1次。

3.6 炎症因子 IL-6、L-10,采用酶免法测定,治疗前后各测1次。

3.7 安全性评价 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肝功能,肾功能,详细观察并记录所有受试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评估治疗的安全性。

4 疗效判定标准

由于目前MS尚缺乏统一的疗效评判标准,遂本试验依照《中药新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关糖尿病疗效判定标准。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1)显效:中医证候、体征明显改善,症状积分减少70%以上;2)有效:中医证候、体征有所改善,症状积分减少30%;3)无效:中医证候、体征均无明显缓解,甚或加重,症状积分减少不足30%。判定公式(尼莫地平法)=[(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比较前进行正态性及方差齐性检验,若符合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则采用t检验。不符合,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6 结果

6.1 基线资料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年龄、病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年龄、病程比较(x±s)

6.2 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x±s)

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总有效率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

6.3 两组治疗前后形体学检测结果 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BMI、WHR比较(x±s)

两组治疗前各项形体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BMI、WHR均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6.4 治 疗 前 后 FPG、2 h PG 及 Hb Alc、FINS、HOMA-IR水平比较 见表4。

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各项血糖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FPG、2hPG、Hb A1c、FINS、HOMA-IR 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及Hb Alc、FINS、HOMA-IR比较(x±s)

6.5 TG、TC、LDL-C、HDL-C情况比较 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TG、TC、LDL-C、HDL-C比较(x±s)

两组治疗前脂质代谢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TG、TC、LDL-C水平明显降低,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6.6 炎症因子IL-6、IL-10治疗前后水平比较 见表6。

表6 两组治疗前后IL-6、IL-10比较(x±s)

两组治疗前炎性因子IL-6、IL-10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IL-6、IL-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7 安全性评价

两组试验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事件。两组治疗前后均做了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及肝、肾功能检查,治疗后未出现异常,表明本试验所用方剂无不良反应。

8 讨论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超重、体循环动脉压升高、糖脂代谢异常、慢性炎症应激和IR是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7],而IR是代谢综合征发生的中心环节,其发生机制是由脂肪细胞功能紊乱,分泌过量炎性因子,引发炎症反应所致[8-10]。HOMA-IR最早在1985年由英国牛津大学Turner的科研小组首先提出[11],当今已在临床普及,成为评价胰岛素灵敏性、胰岛素抵抗程度的常用指标。IL-6与IL-10作为炎症因子,共同反映了IR的水平[12]。IL-6是一种促炎物质,在炎症反应中产生重要影响[13]。在代谢综合征中,脂肪细胞功能障碍经常出现,这导致了脂肪组织中IL-6和其他促炎性细胞因子分泌增加[14],IL-6可降低与胰岛素结合的分子底物的酪氨酸磷酸化,导致胰岛素信号通路障碍,促发胰素抵抗[15-16]。有研究表示[17-18],IL-6与MS及其各成分密切相关,是MS进展的一个关键因子,是生物标记物的一个很好的补充。IL-10是主要的抗炎细胞因子,在调节全身炎症反应中起作用,其功能之一是促进炎症反应后的正常组织重塑。研究发现[19],IL-10水平与TC、LDL-C、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呈负相关,与HDL水平呈正向关联,这说明如果IL-10水平低,MS的患病风险可能更高。遂本文着重观察FINS、HOMAIR、IL-6及IL-10等相关指标。

代谢综合征虽属现代病名,但据其口渴引饮、乏力、眩晕、腹胀等典型症状可归属于古代文献中所记载的“脾瘅”、“消瘅”、“消渴”等范畴。古代医学典籍中以脾虚论脾瘅,《灵枢·本脏》曰:“脾脆则善病消瘅易伤”。《医学衷中参西录》[20]中记载:“消渴一证,古有上、中、下之分,其证皆起于中焦而极于上、下……因中焦病,而累及于脾也”,从而认为中焦脾胃是消渴发病的关键。脾虚失于散精,津液无从上达于肺,故口干欲饮;脾为胃行其津液,热灼胃液,故而口干喜饮,多食善饥;脾不能转输水谷精微,直趋于下,入于溲中,加之肾阴不足,开门太过,肾失封藏,故小便频而甘。当今中医学者认为脾虚可导致IR,并提出“脾胰同源”学说[21],脾主运化充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与胰岛素促进机体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生长发育的功能相似,当脾不散精,精微物质不能灌溉于周身,而是聚为“糖浊”,表现为血糖升高,并伴随高胰岛素血症。痰浊是IR进展的病理结果,脾气虚衰,失于散精,则津液输布代谢障碍,水液不化,聚而成湿,停而为痰,《医宗必读·痰饮》云:“脾土虚弱,清者难升,浊者难降,留中滞膈,瘀而成痰。痰湿又可进一步困遏脾土,使脾气不升,气机不畅,日久郁而化热。”正如《素问·奇病论》所云:“此肥美之所发也……肥者令人内热……转为消渴。”

针对MS的中医病机,临证时喜用加味黄连温胆汤,疗效斐然。黄连温胆汤源自清代的《六因条辩》,方中包括黄连、半夏、陈皮、茯苓、枳实、竹茹、甘草等。在此基础上精心化裁,去掉破气的枳实,佐之以芳香化浊之佩兰、升阳清热之葛根,称为加味黄连温胆汤。方中半夏辛温,下气消痰,除痞开结;黄连苦寒,清热燥湿、除脾胃湿热,两药配伍以达辛开苦降之效,畅达通利中焦之功;陈皮苦温助半夏燥湿化痰,痰化则气自达;半夏助陈皮降泻逆气,气顺则湿自消,三药共为君药。茯苓健脾利水渗湿化饮,竹茹清热化痰、除烦止呕,葛根甘凉清热,入脾胃经鼓舞脾胃之气、养阴生津,半夏“降逆下气”、葛根“升举清阳”,一升一降以助气机调畅,津液输布;佩兰芳香醒脾,化浊健运,《素问·奇病论》曰:“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此“兰”当属佩兰,以上4味中药共为臣药;甘草解毒化痰,调和诸药,为方中使药,全方共奏清热燥湿、健脾化痰之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黄连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22],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脂肪细胞炎性因子分泌有关[23];半夏中含有生物碱等有效成分,具有降血脂等作用[24];茯苓主要成分茯苓多糖具有降血糖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25];葛根有效成分葛根素具有降糖、降血脂,改善IR的作用[26],在药理机制上十分切中MS的病理机制。

本研究结果证实,治疗组、对照组中医征候有效率分别为87.5%、62.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 BMI、WHR、血糖、胰岛素、HOMA-IR及血脂水平、炎症因子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此临床观察的结果显示,加味黄连温胆汤联合二甲双胍治疗MS效果突出,不良反应较少,在临床的开发及使用中前景开阔。

猜你喜欢

温胆汤黄连证候
温胆汤在明清时期类方的衍化发展❋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研究
经典名方温胆汤的研究进展
The Mechanism of Regulating Leptin Resistance in Obesity and the In fluence of Adjusting Methylation of OB-R,POMC Gene Promoter of Wendan Decoction (温胆汤)
不一样的“双黄连”
黄连及其有效成分降糖作用的研究进展及量效关系
基于数据挖掘的温胆汤类方用药规律
黄连解毒汤对SAM-P/8小鼠行为学作用及机制初探
“华中药库”抢收黄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