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兴趣教学
2018-08-10李占江
黄梅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因为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了学生的兴趣,学习就会变得积极主动,学得轻松且富有成效。但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要依靠各科教师培养、引导和激发,因此,教师们在教学中都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使学生能创造性地学习,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那么,语文教学中应该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关键词】小学语文;兴趣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5-0141-01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及课堂改革,教师应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挖掘潜在因素,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在乐趣中学习,使他们处在最佳学习状态中。
1.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结合课文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探究 。
课堂不只是教师的讲台,更是学生学习的场所,语文教师要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个性发展的服务者。把问的权力放给学生,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引导学生自动、自学、自得地寻求知识,获得知识,在“自己学会”的基础上做到“自己会学”。
2.以学生为主体,营造严谨、活泼的课堂氛围。
教师必须相信学生有潜在的尝试能力,对其探索活动充满信心,循循善诱。创设师生心理相容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到老师既是师长,也是最可亲近,可以交心的朋友。一般情况下,上课半小时以后一些学生因为端坐时间较长,感觉不太舒服,导致精力的分散和课堂效率的下滑。有经验的语文教师会不失时机地让学生站起来模仿一个动作,齐诵一句口号,分组朗读一组对话等。如一位教师分享了她在公开课上的美好经历:“在课堂上,我发现坐在最前面一个学生似乎有点不耐烦,就急中生智地请他上台表演了一个节目: 课文中描写老鹰飞翔的一连串动作。我配音朗读,他依次表演,学生的精彩表演赢得听课师生的热烈掌声。”
3.运用多媒体手段,刺激学生感官,调动兴趣。
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电教手段具有形、色、光、画的独特效果,鲜明的表现力和直观的形象性,最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唤起其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知不觉的进入教学内容之中。如在教《让我们荡起双桨》时,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和风拂面,几位同学在公园内尽情游湖,四周環绕着绿树红墙的春景图,伴着这如诗如画的意境,《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旋律响起,学生一边表演,一边齐声欢唱,从学生优美的动作,沉醉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所体验到的并不仅仅是黑白的文字了,而是充满了生命活力的生活世界,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激发了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
二、重视美育渗透,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来源于寓教育于娱乐之中,让学生学习中感到精神和谐,这就要创设好审美情境。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美育渗透,生动而充分地展现课文的思想意境美、艺术形象美、语言结构美,从而使学生心理上产生愉悦,精神上得到满足,情感上产生共鸣,理智上得到启迪,不知不觉地在美的享受中获取知识,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升华人格。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教渗透基本上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达到:一是赏析词句,品味语言美。二是创设情境感受意境美。对课文的欣赏实践,教师要指点门径,启发和引导学生去揣摩语感,以景生情,从情联想到境。为此,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意境,制造气氛,表情范读,看图描述,配乐朗诵等多种艺术手段,以情动情,使语文教学上升到一个更完美的境界。三是熏陶感染,体悟情感美。四是言行揣摩,领会形象美。五是引导诵读,鉴赏整体美。六是拓展延伸,学习创造美。
三、享受成功快乐,激发学习兴趣
十次说教不如给学生一次表扬,十次表扬不如给学生一次成功。每个学生都意愿学有进步和获得成功。一位教师介绍过这样的体会:在一堂语文自习课上,一名小女生懒得做练习册上的那些机械重复的题目,只对造句和看图作文感兴趣。不知什么时候教师突然来到她身边,并抽走了她的练习册。霎时间,她惶恐不安,如临大敌。然而教师并没有因为练习册上大片大片的空白而大发雷霆,却对小女孩造的句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句子是这样的:“花骨朵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倾听春天。”教师看了以后,轻柔的朝小女孩一笑,夸赞道:“非常好,很有想象力,多有灵性啊!”随后又问道:“为什么不说‘倾听春天的脚步呢?”小女孩第一次受到如此夸奖,心头一暖,胆大了起来,反驳道:“有时候春天来时是没有脚步的,是披着绿纱乘着风来的。”教师没有说话,只是轻轻地拍了拍她的头,走上讲台,她的练习成为讲造句题的范本。欣赏和鼓励带给小女生无穷无尽的动力,在以后的日子里,她学习热情特别高涨,特别用功,成绩一跃成为班级第一名。
四、鼓励学生质疑,激发学习兴趣
思考和质疑往往联系在一起,质疑是动脑思考的结果,也是学生创造的起点。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是具有创造力的表现。“壶盖为什么会跳动?”“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来?”
瓦特、牛顿在人们熟视无睹的生活现象中发现了人们没有在意的问题,诱发了研究兴趣和创造欲望,完成了推动人类进步的重大发明。可见,学习中提问与思考是何等重要,因为只有这样,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去克服困难,才是真正学会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培养学生思维的良好习惯,激活学生的内驱力,把 “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如教《小狐狸卖空气》,先让学生读标题,再谈读后产生的疑问。学生提出,小狐狸为什么要卖空气?小狐狸怎样卖空气?把空气卖给谁?结果怎么样?读这篇课文,我们会得到什么收获?把问题一一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自己解决。由于问题适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并抓住主要的问题来设问,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学生学习的情绪极佳,探究得非常主动,学生很快便弄清课文的大概意思,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可见鼓励质疑,会大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只要我们巧妙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李占江
【摘 要】小学语文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肩负着培育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学生良好语感的重要职责。但是,当前我国小学语文的总体教学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因此导致不少学生对语文学习并未产生浓烈兴趣。那么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给予重视的问题。接下来,笔者将根据自身的多年教学经验,就如何培育小学生语文兴趣来谈一下自己这方面的一些认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兴趣;教学;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5-0263-01
爱因斯坦曾经这样说过,“兴趣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只有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充分有效地调动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以及主观能动性。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采取如情景教学、互评考核、课堂导入或问题设置以及设计趣味性作业等有效的教学方式,来培育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一、利用情景教学,培育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积极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年纪小,喜好不定、变化快,所以语文教师要细心观察学生们在每一个阶段所展现处的心理特征,然后再针对他们的心理采用不同情景模式的语文教学方式,以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对低年级学生进行简单汉字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他们思想单纯、活泼天真以及爱交朋友的天性,将他们即将学习的汉子用“幼圆”的形像生动活泼地表现出来,这会让他们对汉字产生一种亲切感,学习起来就像是和汉字交朋友,于是他们的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地就被有效培育出来了。总之,语文教师要从孩子们每个时期的心理特征出发,来巧妙地设计多样化的情景教学模式,这样将能充分激发出孩子们的学习乐趣和学习主动性。
二、采用互评考核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兴奋点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而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而如果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学生互评的考核模式,将能充分确立起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从而激发出学生的语文学习兴奋点和主观能动性。所谓互评考核指的是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互相扮演教师的角色,来对彼此的学习状况、学习成果进行考评。例如,笔者在语文教学的时候,会经常将那些默写与背诵等等学习任务交由学生们去自查、互评,当他们扮演起教师的角色的时候,很多学生的内心会无比激动,学习积极性也由此将变得更强。尤其是在进行作文评价的时候,学会们会很认真地进行互评,会清晰地标出错别字、病句,找出作文文本逻辑上的漏洞等等,然后他们还会在作文尾处写上批语并对作文进行打分。最后再分小组进行交流,并将结果交由老师来总结。等选出优秀作品和优秀评论,教师会进行全班通读和发放奖品。可见通过这样的互评考核模式,将有效活跃课堂氛围,打破传统语文教学的局限性,从而徹底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借助问题或课堂导入,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小学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的过程,因此仅有一方表现积极,那显然是不够的,教师即使再有热情,可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没有学习兴趣那也是没用的。所以教师就要有好的教学策略,通过有效的引导方式来促使学生的学习注意力集中起来。例如教师可以借助问题设置以及巧妙的课堂导入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建议:教师在做课前教学内容准备的时候,应重点放在课堂引入这个环节上,然后再通过设置有意思的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吊起学生的学习胃口。例如在对学生进行唐诗课程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唐朝诗歌的盛况以及诗人们的有意思经历作为课堂引入内容,讲给学生们听,然后在教课过程中可以向学生提问谁知道唐朝有哪些著名的诗人或者谁会背诵唐诗中的一些名句等等,这样做能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的思维一直跟着教师的思维走,于是好的教学效果也就显现了出来。
四、设计具有趣味性的作业,来激发学生学习乐趣
作业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作业能够有效检查学生对教学知识内容的领会程度,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以及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此组织学生完成作业是一个较为科学而且很有效的教学步骤。但是如果教师盲目布置作业,没有体现出学习的针对性,不仅起不到好的教学效果,还会加重学生学习负担。故而,笔者认为教师在布置作业任务的时候,一定要设计出具有学习针对性的作业内容。首先,作业内容要体现出灵活性,例如在给学生布置词语学习方面的作业时,教师要会根据词语的特征,像词语的意义、词性以及在语言中的常用方式等等来设计出不同方面的作业练习任务。其次,作业内容要有趣味性,作业设计只有像课堂教学那样具有趣味性,学生们才不会把作业当成是一种枯燥的任务负担。总之,教师通过有效设计出具有趣味性的作业,对于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将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赵琳.快乐学习,兴趣为引——论小学生语文兴趣的激发[J].教育现代化,2017,4(48):386-387+390.
[2]王友军.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17(10):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