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美术教学融入生活情境的实践与体会

2018-08-10陈兰英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5期
关键词:创设美术情境

陈兰英

【摘 要】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努力把美術与学生的实践、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对己有知识和经验的回忆,对人类生活情景的联想与创设,去接受美术、理解美术,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关键词】美术教育;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5-0260-01

不知道您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您讲课讲得多么认真,多么投入,但总觉得课堂上没有术该具有的生气和活力,您在讲台上慷慨激昂,学生在下面趣味索然。

正是经历过这样沉闷的课堂,让我总感觉辜负了“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这句话,于是我就开始对美术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如何打动学生的感情、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他们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学校美术教育不要与社会脱节,要让它完完全全融入社会,将以前的封闭式、填鸭式的教育体系转变为开放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欢迎的自主式教育体系。让学生的学习回归到生活世界,美术教学内容要加点“血肉”——向真实生活情境转化,更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设计教学,增加与现代社会生活关系密切联系。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让学生“动情”,他们才能主动、自觉地接受艺术审美教育.才能让无效、低效的美术课堂变为有效、高效的美术课堂。

罗丹有一句最著名的名言:“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美无处不在,生活是美术得以生长的土壤,将生活中的美引入学校美术课堂,让美术教学贴近生活、参与生活。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生活,自我发现、自我理解、自我尝试,才能主动地融入生活情境,并学会生活。“深化生话,丰富环境,改造我们的生活经验”。因此,在美术课堂上我们不应对学生实施专业美术教育,而应该是对他们进行生活美术教育,我们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应该与生活息息相关、对学生未来生活有帮助的,这样的课堂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他们以后的发展也更加有利。

美术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更注重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发挥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提高精神和生活品质方面的作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悟美术的独特价值。同时还要重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要求学生通过理解、体验、感悟和探究自然、社会,形成综合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现在,新编的美术教材为中小学生设计了“综合活动”,其中包括“乡土艺术活动”课程。课程涉及“乡土艺术活动了解”、“乡土造型艺术”等具体的实践活动,通过挖掘乡土艺术中的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如何让课堂教学向真实生活情境转化?首先,我们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美术学科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能灵活运用已有经验、知识来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形成综合学习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上《服装设计》这一课时,我首先运用平台向学生展示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职业、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服装特色,让学生了解服装设计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讲授设计方法和步骤,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设计一款富有特色的服装。

其次,要开阔学生学习领域,了解美感形式的多样性,拓展想象的思维空间,综合运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技能表达自己的创意,美化环境与生活。在上《化腐朽为神奇》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欣赏各种形式的优秀作品,然后让学生自由选择材料和创造形式,结果作业令我非常满意——学生作品形式多样、制作精美!

再次,通过个人创造与集体合作的形式参与综合美术活动.促进学生全面综合化素质的提高,更具有发挥个性,学会合作,体验探索、发现的愉悦与成就感,激发美术学习的兴趣。

在课堂美术教学加点“血肉”的具体做法:

一、创设生活情境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前提和条件是激发兴趣,创设情境,其主要目的是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了解,体验生活与美术之间的联系,调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创设生活情境首先要有助于唤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例如:在上《传情达意的环保贺卡》这一课时,我让学生们用环保材料给朋友、老师、妈妈配上含有丰富内涵的画、写上能表达自己情感的祝福语,可以想象,收到贺卡的亲人们会是多么的开心!

另外,创设生活情境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生活情境要和学生的年龄实际、认知特征相符;二是生活情境要与课程内容相结台;三是生活情境要让学生有新奇感,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四是生活情境要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有亲切感。创设好的生活情境会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在玩中学”的乐趣,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巧妙设计问题

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计很重要,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目标要求、学生经验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探究、进行想象、进行创新。问题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质量。我认为教师设计问题要注意以下几点:(1)问题要以现实生活为切入点,如果学生有经验感受更利于问题的解决;(2)提出问题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有一定的探索性;(3)要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尊重学生的自主创新。例如在教学生怎样设计花卉图案时,问:你们在设计花卉图案时会考虑哪些问题呢?学生经过思考后回答:设计什么样的式样;怎么装饰得漂亮,选什么颜色;设计用在家里的哪个物品上面等。然后让学生解决自已提出的问题。这种自问自答的方法有助于使知识技能更加深刻,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

三、开展课内外结合的生活化美术教学

1.定期开展“美的展示”活动。

本着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创作实践能力,同时结合我们学校进行的校园文化活动,我和各班班主任合计安排了“美的展示”活动——将学生优秀艺术作品在班级文化墙上展示。此项活动开展以来赢得了大部分学生的喜爱和大力支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在美化班级学习环境的同时,又让学生领悟到美术的独特价值,明确学习的目的。

2.在校内外开展“美术与社会”的实践活动。

美术与生活息息相关,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关键在于有没有去发现和利用生活中的艺术资源。为此我们组织学生展开社会调查.通过摄影、绘画、小制作等各种美术形式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激发学生对生活美的感知,又深化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为此我具体设计了如下活动:

(1)让学生观察最接近生活的场景——学校,进行《我的校园》写生、摄影活动,之后再进行《我的母校》、《我心中的未来城市》想象创作等活动,让学生在绘画中亲身感受学校的美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美术课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怎么画画那么简单,我们要用艺术的感人形式、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人文内涵,去打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走近生活,让美术教育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增强美术学习的实践意识,运用美术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充满活力、以情感人、以美育人有“血”有“肉”的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充满了成功与欢愉,他们才会真正喜欢美术,才能开发学生学习艺术的潜能。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学习方式,就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加点“血肉”——向真实生活情境转化。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创造中学习,把学习内容融入到生活中、把自己融入到学生中,让学生在愉快的体验中获得知识与能力,把学习看成是有意义的事,这样的美术课堂教学必然会焕发无限的生机!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湖南美术出版社,2015.(6).

[2]段鹏.《关于美术与生活结合的深度研究》中国中小学美术,2017.(08).

[3]车朝晖.《将生活中的美引入美术课堂》中小学书画,2016.(11).

猜你喜欢

创设美术情境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意美术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