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案例
2018-08-10赵玉英
赵玉英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5-0239-01
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将被动学习、单纯传授知识转化为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综合水平。
一、教材内容分析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必修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这节课的内容时主要是通过常态下的教学教材,实现学生对基因突变的基本概念的掌握,从而加深对基因突变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基因重组内容涉及减数分裂过程,这一直是教学的难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实际理解能力和图形分析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同时本节内容可为第七章《生物的进化》中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四章已学习了有关遗传的知识,DNA结构、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基因的表达、基因的自由组合等,以及必修一中学到的癌变知识等,都与本节课内容密切相关,为学习本节课打好了基础。况且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与当今生物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相关,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三、教学目标
知識目标:
1.举例说明基因的特点和原因。
2.举例说出基因重组。
3.说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能力目标:
1.能够根据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基因突变的概念、原因、特点等。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发散思维、比较综合能力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在学习中懂得生物界丰富多彩的本质,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教育。
2.在基因突变原因的学习过程中懂得如何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1、基因突变的概念和特点
2、基因重组的概念和意义
难点:基因突变的意义
(难点在于能让学生体会出这两者意义上的区别:只有基因突变才能产生新的基因,才有可能使生物产生出前所未有的新性状;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五、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环节包括:从遗传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发现切入,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学生自学质疑→分组进行交流释疑→反馈评价→总结归纳。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展示镰刀形贫血、白化病、多指等遗传病的资料,结合俗语“一母生九子,连娘十个样”进入新课。
2.自学质疑
学生自己看书,并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1)镰刀形细胞贫血症致病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
(2)分析基因突变的概念,并举例说明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类型?
(3)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有哪些?
(4)基因突变有哪些特点?
(5)基因突变的结果是什么?有何意义?
(6)什么是基因重组?
(7)概述基因重组的类型?
(8)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是否相同?哪种产生新基因?
(9)基因重组有什么意义?
3.制定分组计划。
(1)将学生均分为11个小组,每组6人。各小组成员合作讨论,明确分工,从课本或参考书中查找资料等。
(2)教师让各小组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最后由小组的发言人,在班里展示。
(3)其他小组对该发言进行质疑、答疑、补充和评价。
4.实施计划,质疑答疑。
各小组按照设计进行合作学习,相互讨论,解决疑问。教师巡视检查,对个别疑难进行解答,多引导,鼓励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气氛。
通过小组讨论,质疑、答疑,展示,最后得出问题的答案。
5.小组间交流讨论。
(1)各小组与其他小组同学的结论比较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原因是什么?怎样改进?
(2)把各小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与其他小组同学互相比较,谁的方法更合理?为什么?
(通过交流发现有几个小组认为基因突变不一定有害,但举不出实际例子加以说明;有几个小组认为基因突变一定有害,他们举了大量实例进行论证,究竟哪种观点比较接近事实呢?其实第二种观点绝对否定了基因突变的意义,显然有失偏颇。所以通过交流,小组之间可以进行互评,老师也可以了解学生在认知上的不足。)
6.反馈评价。
课后教师准备一些典型习题,由各小组同学抢答。看看同学们的掌握情况。
7.学生课后小结,教师做简要总结并就各小组情况做出评价。重点表扬表现突出的一两个小组。
七、教学过程的反思
本节课是在全面推行新课改的整体环境下,根据我校情况,改变学生在老师满堂灌下被动接收而缺少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的一种尝试。
1.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使学生能沿着科学家探索生物世界的道路,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习科学家现身科学的精神。
2.通过学生自主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执着的探索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科研作风、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3.完善评价机制,避免评价方式的片面和单一。本节课对各小组的评价局限在小组之间的相互评议和老师的评价两方面,此种方式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个弱点也有:在表面热热闹闹的讨论下,难以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在积极的参入,可能在讨论的过程中,有“浑水摸鱼”者,有的同学“随波逐流”,不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等。所以我认为应该增加个人互评和组内互评这两方面的评价,从态度、责任、互助、倾听、效果等指标进行评价。确保小组成员人人勇于承担责任,人人有参与人人有进步。
当然,在取得一些收益的同时,仔细分析,也发现在这次活动中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1.对于课堂中,学生讲的不好或讲错的地方。教师要如何有效并且及时地解决?
2.学生查找的资料很多,内容丰富但缺乏深入和透彻的分析,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