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困惑及优化措施

2018-08-10蔡凤玲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5期
关键词:估算教学小学生教材

蔡凤玲

【摘 要】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因此,在数学课堂中要注重估算教学,让学生对计算或测量的结果有整体性和符合实际的感知,并对数量关系做出合理的判断,形成正确的、合乎生活实际的概念,提高学生正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估算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5-0238-02

在新课程中明确提出了老师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坚持以增强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为主要内容,而提高小学数学估算教学水平对全面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需要创新小学数学估算教学方法,有效拓展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全面提高小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一、小学数学估算教学中的问题

1.教师对估算重视不够,引导不足。

传统的教学中对于数学的教学往往都是精确计算,教材中也是这样要求的,因此令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估算的重要性,以致不能让学生感悟估算的魅力,体验实际应用的价值。只是照本教学,對于估算这部分内容简单粗略地一带而过,也致使教师感到教之无味,学生也感到听之无趣,使估算失去了其本身的价值。

2.学生对估算意识淡薄,能力不强。

估算这部分内容大多都是对于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的计算,而学生学习的数学大多是精确计算,导致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搞不清楚到底是精确计算,还是估算。还有一部分同学在做题当中发现了一些词语的规律,比如“大约”“估一估”等词语时,他们就一律用估算。而现在的出题人就是故意用这些词语来迷惑学生,即使出现“估一估”“大约”等词语,还是不用估算来计算,致使学生在做题时不断受到打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感到很吃力。

3.教材对估算体现不够,评价不足。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估算这部分的内容在教学材料中也在不断增加,编排的内容也比以前更有深度了,但是,感觉教材中设计得不够细致,内容安排的也不合理,渗透度不够,也就是在教学体制上对估算不够重视,安排得比较程序化,缺少灵活性。而且,教学材料中虽然增多了估算的内容,却在平时的一些练习和测试中没有增加估算的题,可以说很少出关于估算的题,还有就是缺少学生对学习估算的评价和反馈。这样的话又怎么能引起教师和学生的关注和学习呢?

二、估算教学的策略

1.合理引导学生进入估算情境,选择应用估算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合理选择应用估算方法,首先必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估算情境,才能让学生决定使用精算或者估算。一般来看,学生在研究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更多地会选择运用精算的方法,这种精算方式能够得到准确的结果。因此,必须创设相应的估算情境,才能让学生想到使用估算来解决数学问题,并且了解到估算的意义,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估算意识。例如在小学数学中遇到这样的问题:“一天哥哥去超市买食品,他买了5.6元钱的面包、12.8元钱的水果以及1.5元钱的糖果,估一估哥哥带20元钱是否足够?或者请你想一想哥哥大约带多少钱够买呢?”当遇到这种数学问题,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知道不需要得出准确结果,所以自然就会考虑估算的方式,进而选择一种合适的估算方式,能够快速解决问题,节约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2.教给学生估算方法和培养学生思维习惯。

作为一种粗略的估计方法,估算绝不是漫无目的的胡猜乱想,而是有着严谨逻辑推理和优化、简化计算过程的近似算法。那种不着边际的随便猜测不仅可能与正确结果相差很大,也失去培养学生严谨逻辑思辨的作用。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挖掘各册教材中的估算题材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既要教会学生掌握估算的具体方法,也要培养正确的估算思维习惯。例如三年级数学教学中有这样的问题:“每把椅子81元,张老师要买16把椅子,带1000元够吗?”在本题的教学中,教师应允许学生有不同的估法,只要合理并能判断出来带的钱够不够即可,例如可以估成15×80,也可以估成16×80,这样才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正确的估算思维,在生活中灵活运用估算解决问题。

3.培养估算的习惯。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对于估算的应用是无处不在的,可是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却没用估算的习惯。这也就是不能学以致用。如果想落实学以致用就得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学和用有机结合起来,巧妙运用一些方法,提升学生学习估算的能力。现在的教材中对与估算的编排很单一,那就需要教师创造机会,灵活运用教材,改变估算在教材中可有可无的形式,把估算穿插到课本中计算的各处,如:在算3672÷13时,可以先估算商的位数是三位,这样学生进行计算的时候就不会丢掉商中的零了。这样不仅有效运用了估算,还能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教师还可以培养学生在计算完后用估算的形式进行粗检验,以及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例如在和妈妈购物的时候,可以在结账之前就估算出大概需要支付的钱等等,让学生感受到估算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培养学习估算的意识。

4.鼓励学生积极交流估算的方法,不断优化估算策略,合理地评价估算的结果。

估算方法的运用是多种多样的,常常会随着问题情境的变化而灵活多样。有研究指出,六年级的小学生估算策略可归纳为粗略心算法、取整法、改变数位法、结果凑整法和截取法等13种。所以,教师在估算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进行审题,并考虑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引导他们灵活处理,尽可能进行有效的策略优化,而不能只局限于教科书例题的方法。例如,在对34÷8进行估算时,有些学生习惯性地将34进行取整30或40,然后进行估算。但在这道题目中,较为恰当的方法是将34看成32(因为32能被8整除)。为此,教师在进行估算教学时要关注学生在估算过程中是“怎样思考的”,不断鼓励学生大胆地尝试且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特别要注重引导学生是如何在众多信息中寻求到有用或关键的数学信息。教师在估算教学中要通过估算方法与策略的训练,让学生获得以正确算理为基础得到接近理想状态的结果。

提高小学数学估算教学效率,不但能够增强小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力,有效提升小学生日常行为的计划性,而且还能够培养小学生的数感,促使小学生更加深入的认识数学。因此,小学数学老师在数学估算中,应该合理设计问题,让学生体会估算的必要性、注重估算过程,鼓励采取多样的估算方法、创设良好的情境,学会正确的估算方法、通过反复训练,指导学生养成估算的好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够全面提升小学生的估算能力,增强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刘兼.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徐平.多元优化估算教学导入的五种方法[J].小学教学设计(数学),2014(2).

猜你喜欢

估算教学小学生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