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2018-08-10吴栀仲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5期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数学口算能力培养

吴栀仲

【摘 要】数学答题中往往会遇到许多数字计算,这些计算贯穿于整个答题过程。复杂的计算要以简单计算为基础,而学会口算可以大大加快答题速度,因此,学校和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如今,小学都开展了固定的口算课,多为一周一节,同时会定期以班级为单位举行口算比赛。但通过调查发现,口算课的形式过于简单——限时做题、教师批改、分数排名,这虽然能够让学生因竞争压力而充分准备、严谨答题,但学生的口算能力并没有实质性的提高。加大口算题量能够锻炼学生的细心程度,但只加量不加难度,学生就会原地踏步、就会满足于已掌握的口算难度。因此,教师应该思考如何以正确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实现数学口算能力实质性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数学;培养;口算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5-3089(2018)15-0226-01

引言

足够的计算能力是数学答题的基础,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没有过关的计算能力就无法进行复杂题目的解答。小学低年级阶段是打牢口算基础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基础打牢了才能顺利地进入下一阶段的数学学习。因此,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必须被重视,教师要努力做到让学生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就达到做得快且一定做得对的程度。目前,学校都有积极开设口算课、组织口算比赛等等,但究竟如何让时间用得有效率,让小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充分地得到锻炼,这个问题需要教师们根据经验不断地总结。

一、营造活跃氛围

营造与维持活跃的课堂氛围十分必要。小学生年纪较小,课堂40分钟对于他们来说是十分漫长的,他们不可能一直集中注意力。一项调查显示,在没有老师督促的情况下,小学生在一节课上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所以,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来加长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实施奖励制度,在课堂上分阶段地对表现好的同学或小组进行奖励[1],奖品可以是贴纸、糖果这一类小学生喜欢的东西。例如,口算课上,教师可将一节课40分钟划分为三个阶段,每阶段15分钟,在这15分钟里面,前12分钟学生做口算题,后3分钟教师统计每位学生的分数以及小组平均分,对表现优异的个人及小组进行奖励,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让学生可以在重复性的练习之中得到阶段性的休息调整,以便更好地投入到接下去的练习之中。对于大多数小学生而言,注意力不集中是学习效率低的最大原因,因此,教师在授课时要有意识地去吸引学生注意力,通过需要全体参与的活动,让学生能够有适度的紧张感以防止长时间走神。

二、随堂练习

要做到让学生灵活快速地应对计算,教师就要将口算融入到每节数学课当中。在已知要上口算课的情况下,学生有充足的准备时间,因此,口算课开始之前就已进入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应变能力、快速转换思维能力得不到充分的锻炼。而将口算测试融入到每节数学课之中可以弥补这个缺点[2]。例如,教师在讲解应用题的时候,可以把每一个步骤的计算留给学生解决,让学生边听边口算出答案,这样不仅加大了口算练习量,还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加大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因此,教师若能学会将口算练习融入到每节数学课中,便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

三、了解学生的口算能力

因材施教是每位教师都应谨记的,要想使每个学生的口算能力都得到提高,就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做有针对性的训练。有的学生口算能力较高,能够灵活处理加减乘除的计算,但有的学生刚开始的时候反应较迟钝,别的学生一眼就能看出答案的题目,他们可能要掰着手指数很久。这时候教师一定要耐心,一定要竭力帮助落后的学生克服障碍、走出困境。针对这些基础薄弱的学生,仅仅靠千篇一律的、大量的口算练习不仅得不到好的效果,反而会加深学生对口算的厌烦心理。因为当学生发现,自己要用大量的时间来做自己不擅长的东西时,就会本能的排斥。所以,枯燥的题海练习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不适用的。因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兴趣点来引导他们学习,要懂得借助工具来辅导教学[4]。例如,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糖果帮助学生运算,比如在一个盒子里放进8个糖果,拿出来5个,盒子里就还剩3个;在盒子里放进18个糖果,拿出来5个,就还剩13个;在盒子里放进18个糖果,拿出来15个,就还剩3个。之所以要这样安排个数,是因为小学生在面对一位数的加减乘除时往往应对自如,但却不会做两位数的加减乘除,其源于学生对于复杂计算的恐惧,但其实两位数的计算在本质上和个位数的计算没有差别,要想让学生克服排斥心理,就要让学生懂得这个道理。正如上文举的例子,通过一位数、两位数的来回变换,让学生懂得如何将两位数拆分成个位数来计算,熟练了之后,学生便能灵活应对两位数乃至更多位数的计算。当这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完成第一步跨越之后,教师要趁热打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口算能力不比别人差、无需产生自卑心理,并继续督促他们进步,努力追赶优秀学生的脚步、与他们一起进步。对于基础扎实、口算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更要鞭策他们,可以较早地给他们做复杂的口算题,以帮助他们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挖掘自身潜力。通过学生的家庭作业、课堂表现、考试情况等等,教师都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口算能力,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人情况有针对性地教学才会更高效。

四、结束语

小学生各方面的学习都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因为他们对于学习的概念仍然处于懵懂阶段,一味地跟他们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是无用的,甚至还会让他们迫于压力而对学习产生恐惧。口算更是这样,做口算练习要求精神集中,而它又是重复性练习,本来对小学生就没有吸引力,所以教师一定要循循善诱,切不可过度施压。但如若通过了解学生具体情况并加以正确引导,通过活跃课堂氛围以加强课堂效率、通过随堂练习锻炼学生应变能力,那么久而久之,学生的口算能力就会实现实质性的飞跃。

参考文献

[1]李万昌.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J].学周刊,2016(5):146-146.

[2]张丽.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J].读写算:教师版,2016(45):291-291.

[3]贾建国.小学数学教学中口算能力培养方法探究[J].教育,2016(9):00037-00037.

[4]陈英.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J].读写算:教师版,2017(30):108-108.

猜你喜欢

小学低年级数学口算能力培养
数学乐园,说“画”算“数”
关于当下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方案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教学质量的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