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心理健康教育
2018-08-10高妮娜
高妮娜
摘 要:目前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受重视不够、教育理念问题化、教育方法陈旧化和教育不具备综合性等问题。文章从积极心理学视野出发,探析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认为应从设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目标、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打造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社会支持体系等方面加强和完善,以期提升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实现高校教书育人本质。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出现自杀或者他杀的事件不断增加,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大高校在加强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重视的同时,也不断引进新的教育理念,加强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但是收效甚微。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理论创新发展的直接产物,其强调对人的积极心理质量与身心发展的关怀与重视,符合人们的心理发展需求。将积极心理学运用到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从关注高校大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培养其积极的人格特质着手,注重高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追求,有利于提高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实现高校大学生的自由健康发展,同时这也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积极心理学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引入积极心理学教育方式方法,可以更好地充实当前大学生心理素质研究,具有很好地现实意义。
1.目标层次的提升。高校心理问题研究主要的方向与目标是: “应对问题高效解决,针对整体有效预防,塑造完美人格。”传统的心理学观点认为: “心理应该从医学方面加以考虑与研究,较为片面的阐释心理健康问题,缺乏全面的科学理论研究。”致使高校心理问题研究主要停留在个体或集体的心理疾病方面研究,以其心理疾病与心理问题为研究标准,也是高校心理研究层次高低的标准。引入积极心理学理论,可以看出心理问题研究不能单一的研究个体心理问题或者集体心理疾病的问题,而更应该引入积极心理因素,积极的人格品格也是较为关键的心理问题的研究点,标准应该提升为积极健康的心理体验。针对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素质普遍较低,抗压能力较弱等问题,引入积极心理教育学,构建乐观、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是高校以人为本的最好教育价值体现。
2.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通过查阅当下較新的参考文献,心理研究相关学者大部分以存在问题,针对问题现状查找原因,给出解决问题的应对策略,应用消极心理学理论研究较广,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范式体系。当前大学生心理研究逐渐走向边缘化,内容拓展乏力。为此,在负面心理问题研究理论中引入积极心理研究方法,充实其研究内容,拓展研究思路与方法。引入积极心理问题研究方法,内容涉猎: 其一,大学生自我心理积极认知与完善,自我的认知、提升自尊、自我品格等积极因素; 其二,对大学生自我积极情感的体验融入到研究中,个人的幸福指数、个人的获得感等; 其三,提升同学关注社会,积极态度决定健康的人格,引导正确价值取向,消除消极的心理,丰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内容,构建较为丰富的内容教育体系。
3.拓宽心理教育路径。在传统的心理教育研究中,心理教育主要由心理健康研究科室实施完成,实践路径较为单一,路径雷同严重,缺乏创新,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实施中缺乏战斗力。主要采取形式为: 健康教育理论课、健康教育讲座、心理健康咨询等,虽然形式较为繁多,但是路径较为狭窄,不能有效解决新时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积极心理学改变传统的心理研究路径的方式方法,不单一关注个体,即发病体,而且更应该关注群体,及存在人格障碍的病体,而且病体数量逐年增加,是很具有开发的强大研究源。引入积极心理学理论方法,路径拓宽,教师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关注群体增加,心理与其他学科交叉,使得学生在愉悦中提升心理素质,塑造新时达大学生自我积极心态。
三、积极心理学对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1.树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意识”理念。积极心理学其主要优势在于对高校大学生心理研究引入积极因素,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消极因素研究,强调学生的自我积极品格的培育与养成,以人文来育人,这样的教育理念深受新时代发展中心理问题研究的高校认可。积极品质的诱导是积极心理学的工作重点之一,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科学引导学生向健康人格方向发展。树立积极意识,广大一线教育者要在工作中注重教育的积极意识培育,对传统的心理教育方法留其精华去其弊端,积极与消极理论研究相互依存,共同进步。
2.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情绪体验教育。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应该引入积极情绪体验教育,这样的教育更能够丰富课题教学内容,更容易被同学接受,积极情绪是大学生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点的某种情绪需要,通过乐观、积极、愉悦的主观情绪来体现,有效提升大学生活动的积极性以及提升活动的能力。可以通过两个方面考虑其积极情绪: 一方面是感官愉悦,比如看喜剧电影、比如参加娱乐活动等,对学生的感官造成愉悦冲击,使其感官产生愉悦感,是的学生培养积极情绪; 其二是心理享受,比如老师的表扬,获得比赛第一名等,能够让个体在心理享受幸福,获得心理幸福感。积极情绪体验一方面提升自我认知,同时增强对消极情感的处理能力,适应环境能力增强,实现人格品格积极养成,实现新时代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3.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组织系统。通过对积极心理学理论深入分析发现,个人的心理活动促进积极组织系统的构建,个人心理活动需要环境的培育,积极心理品质的表现主要看在独特的环境下适应能力。新时代大学生群体构建积极组织系统需要应对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社会大环境,消极心理容易在这些环境中产生或者被诱发。因此积极组织系统可以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级来构建。第一,个人层面,积极融入班级,多交友,交好友; 家庭层面则需要建立一个和谐幸福的美满家庭环境; 高校层面主要是为大学生提供优越的学习环境,培育健康的品格环境; 社会层面主要传播正能量等。四位一体为大学生积极组织系统构建形成贡献其优势,落实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人文关怀精神,更多地从自信、乐观、幸福等积极层面去开发大学生自身的潜能,不断鼓励其改变自身,学会积极地适应环境,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未来的生活。
四、结语
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研究一直是我国高校比较重视的工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关系到我国千家万户的幸福,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更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在新形势下,高校应积极采用积极心理学理论,深入分析其方法的原理,从其根本理念为切入点,通过具体实践总结其优点,构建符合当代大学生优秀人格品质,构建新的大学生健康教育发展模式,从完全负面因子到正负面因子都融入其研究之中,研究涉猎面更广,研究更具深度,进一步优化传统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胡翔,迟少丽,刘安妮.积极心理学在铁路员工中的应用——提高运输业员工工作积极性和生活幸福感的实践[J].综合运输,2018,40(01):56-62.
[2]陈宛玉,叶一舵.积极心理学取向的生涯辅导:契合、理念、方法及工作启示[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1):137-145.
[3]李晓婵.浅谈积极心理学对提升大学生幸福感的意义[J].现代交际,2017(2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