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创新能力的激活

2018-08-10李岩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5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创新能力

李岩

【摘 要】信息时代对人才信息技术水平的要求逐渐提高,因此国家将信息技术课程纳入了中学的基础课程之中,意在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现代化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在初中信息课程中激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本文首先明确了对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正确理解,然后具体阐述了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创新能力的激活途径,意在為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提供建议,使得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提升创新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创新能力;激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5-0189-02

引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已经在各行各业普及开来,国家开始重视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学生的信息技术创新能力。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信息技术教学也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放在了首要的位置,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基础阶段,对激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相关教师应正视此教学目标的实施,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激活,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新一批人才。

一、对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正确理解

创新意识是指个人对创新要有主观自愿的意识,并且还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也被称为创新精神,它是作为保证持续拥有旺盛的创新精力的一种意识源动力,是创新成果被实现的初级阶段。创新能力是创新的核心点,其包括三点内容:创新思维能力、创新办法、创新成果。它是决定新成果获得的关键因素。

二、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创新能力的激活途径

1.加强双基教学。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一门课程,为了使学生巩固基础的信息技术使用能力,引导其信息技术的创新思维,帮助学生长远发展,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必须要加强双基教学,使学生尽可能多的掌握基础的知识和技能。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学生只有掌握了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实现创新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基础知识的教授,让学生将教材里的知识融会贯通,掌握基本的操作和方法,为以后的创造性学习打好基础。

为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应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的训练,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多开展上机课程,使学生能够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如在《设计应用文档》的教学时,教师首先要为学生讲授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在学生熟练掌握以后,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自主设计应用文档,从而促进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升;又如在《制作正文》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能够熟练的合并文档,对段落进行编辑排版、查找和替换,使用拼写检查等工具,会使用分栏、设置页眉页脚。因此学生只有在熟练的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之上才能实现进一步的创新,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加强双基教学,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打好基础。

2.丰富实践活动。

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应组织丰富的时间活动,落实信息技术创新指导。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方法是让学生进行上机操作实践,促进学生将课本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实现创新,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如果教师只单纯的进行理论教学,教学质量和效率必然达不到理想的目标,纸上谈兵的教学方法早已不能适用现代社会的发展。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多开展上机操作实践,要求学生边听边学,将知识融入于实践,并在实践中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展现自己的创意,积极与其他人交流沟通,展现自己的特性,使得学生在实践中创新能力能够得到锻炼,如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信息技术相关作品,在《设计应用文档一一制作宣传册》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端午节为话题布置相应的作业,让学生搜集与端午节有关的资料,充分发挥其创意和积极性,将所搜集整理来的资料利用所学的知识做成小册子进行宣传。类似的实践作业不仅能测试学生在学习后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还能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从而为因材施教做好准备。增强学生的实践活动是有目的性的,主要应对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进行实践,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掌握基本技能后进行创新。

3.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和课堂为主体,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此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其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都得不到提升。因此在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将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确立新的教学目标,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作为一门与现代社会紧密相关的学科,需要学生学会利用多种信息基础处理信息,因此,教师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中心,保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是引导者。并且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意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的新目标。

如在《管理计算机》这一内容的教学时,由于这一部分知识相对抽象,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采取“学生自主学习,分组探讨疑问,总结后发言,教师补充知识,进行巩固练习”的教学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的探究知识,学会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给学生留下自由的探索,实践的空间,培养其创新意识和能力。

结束语

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让信息技术人才变得愈加被需要,创新能力也变得愈加重要,每个人要想获得更高的发展就必须掌握一定的信息能力。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初级阶段,教师应该承担起教学的重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质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加强双基教学、丰富实践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等途径来激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高金东.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创新思维培养对策[J].文理导航(中旬),2015,11:67.

[2]刘彤.浅析初中信息技术课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教师,2013,30:91.

[3]郁剑伟.浅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4,51:102.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课程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小学信息技术课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策略
如何将教改精神与创新信息教学融合在高中教学中
通用电气公司创新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