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与法治教育的渗透
2018-08-10张卫宁
张卫宁
【摘要】青少年是祖国未来发展壮大的生力军,是民族的希望,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作为从事一线教育工作的我们,从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塑造出优秀的有用之才,将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小学生的法制观念渗透力度也逐渐在加强,而小学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性语言学科,其不仅教会学生学习文化知识,还明确了做人的道理,教师可以利用这个结合点渗透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意识,提升学生法制素养,促使学生从小就遵纪守法,做一名懂得依法办事的好学生。笔者通过教学实践研究,对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的法制教育渗透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应用策略,仅供大家交流学习。
【关键词】语文教学 渗透 法制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6-0248-01
前言
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初始阶段,对学生的一生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而在小学阶段渗透法制教育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中宣部、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制定的《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将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渗透到相关学科教学中”的精神,我校从2016年启动了“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课题研究”工作,以此培养小学生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教育,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解析小学生法制普及教育现状
在当前的小学阶段教育中,对于法制这一块的内容尚未作为基础课程列入小学课程标准,因此也没有教师专门对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而且由于当今的社会环境比较复杂,在网络时代的今天,各种不好的信息的传播都会对小学生的行为习惯产生影响,小学生的明辨是非的能力比较弱,而且在学校学到的法律知识不足,不知道哪些行为习惯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可能有时候因为好奇而去模仿某些不好的做法,最终导致小学生养成不好的行为习惯,甚至造成他们的法律意识淡薄。语文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可以普及学生法律知识的科目,语文课本的中的很多课文都可以结合法律来讲解,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潜移默化的去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懂法、守法的人。
二、小学语文学科的法制教育渗透策略
(1)结合教材,有所侧重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启发疏导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各类型不同的内容的课文,我们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对法治教育方面有侧重地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在教学《海豚救人》、《老人与海鸥》时,可让学生在课文描绘的字里行间感受到动物们有趣、可爱、美丽、富有灵性。当学生在受到美的感情激发和熏陶后,适时把语文教学中美的景象与现实中生态及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的丑恶现象(如捕杀野生动物、白色污染、沙尘暴等)进行对比,自然而然就会激发学生对环境的热爱。懂得了正是由于有了这些动物与我们人类的和谐相处,大自然才会变得这般美丽,从而激发学生自觉保护动植物,让我们生活的地球更加美丽。教师把这些在以往的授课时一般都不讲的保护环境知识传授给学生,既提高了阅读兴趣,又使学生懂得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针对学生特点,正面诱导
语文老师平时要了解学生特点,在教学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法律知识教育。如:在教学《虎门销烟》时,将历史上鸦片为中国带来的深重危害与今天“抵制毒品、参与禁毒”的国际禁毒日(6月26日)主题结合起来,提出“爱生命,不吸毒”的口号。又如在教学《美丽的规则》时,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生活中遇到堵车时的感情体验,诱发学生对美丽规则的向往,从文中感悟规则之美、人性之美。懂得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有规则:行车有交通规则,竞赛有比赛规则,玩耍有游戏规则。正因为有了规则,我们的生活才会有秩序;正因为遵守了规则,人与人之间才能和睦相处;正因为遵守了规则,我们的社会才可以安定祥和。这样的语文教学生动直观,能给学生深刻的法治教育。
(3)法治教育应渗透教材的语言因素中
通过文章的语言因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法律知识教育的重要途径。如:教学《狄仁杰公正护法》,在高宗和武則天面前,狄仁杰敢于犯颜直谏保权善才、惩罚王立本、护无辜百姓,是因为“有法可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狄仁杰作为执法者是“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样,学生对狄仁杰的“公正”执法和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就更深刻了。
(4)法治教育还应渗透在课内“双基知识”的训练中
在语文教学的“双基”训练中渗透法律知识,会使学生在培养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的同时受到教育。如:在学习《商鞅南门立木》一课,可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还可让学生谈谈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理解,并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5)法治教育渗透到课外的语文活动
小学生都是比较爱玩的,这是他们的天性。那么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多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这也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如:①举行参观访问活动;②开展阅读和收看影视录像活动;③开展各类表演和竞赛活动,如:交通法规知识竞赛、消防安全操作比赛、歌咏比赛、书法比赛、故事会等,利用这些活动,引导学生写一些写人、记事、状物、读(观)后感等文章,使学生在耳闻目睹和写作实践中,受到深刻的法治教育。
语文是小学阶段的重要课程,而语言文字包含着一定的思想内容,是交流思想的工具,通过语文课堂上的一些科学有效的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一些法律知识教育,使青少年养成自觉守法、护法、依法办事的习惯,是切实可行的。
参考文献:
[1]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J].谢马学.情感读本2015年14期.
[2]小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J].何朝敏.贵州教育2015年21期.
[3]谈谈法制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J].徐大权.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5年10期.
[4]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J].何银凤.文学教育(下)2016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