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的探究

2018-08-10丁婉蓉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5期
关键词:一节课重难点有效性

丁婉蓉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5-0171-01

提问,每位老师每节课都在用,是一种最基本、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但是并不是每位老师都会正确合理地使用提問法。日常教学中提问的时机、提问的方式和提问的次数等有关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

提问的时机

什么时候适合提问呢?一般情况下,上课一开始,可以用相关问题引入新课。提问复习上节课的重难点,过渡出本节课的新内容。也可以联系社会热点话题,当地的生产生活实践,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发问,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带着问题,让学生主动学习新课。以上两种提问方法都很实用,一上课,先提问题,能引起学生关注,把学生引入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有利于新课的开展。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要适当提问。此时,主要应该在重难点处提问,通过提问引起学生关注,在学生回答时可以暴露出学生思维上的困惑点,疏漏点,便于老师发现问题,及时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在教学内容从一个到下一个的过渡处,通过相应的问题进行过渡也是常用的方法。在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涣散时,也适合提个问题,给学生提提神。在一节课内容讲完了,在做练习题时,适当提问,检查一下学生对本节课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提问的方法

关于提问的方法,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教师课前精心设计的问题,若是提问方法不恰当的话,并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关于提问,这儿有一个原则是问题要先提后问。为什么一定要先提后问呢?因为教师也是人啊,有时候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还调皮捣蛋,目中无师,这时候老师很可能会出个问题,难住他,让他出出洋相。虽然这样老师暂时解气了,但是对于被提问的学生和没有被提问的学生都没有什么正面作用。对于上课这些不配合老师的学生可以采取另外的方法,这种提问收拾法,并不推荐。

提问,一定要先提出问题,而不是先叫学生。因为如果先叫学生,然后再叫学生,这样其他学生就会觉得反正和自己不相干而不进行思考,而对被叫者也是一个“突然袭击”,容易出现“卡壳”,本来会回答的问题反倒不会了或者回答不准确了,这样会影响学生自信心,也不利于有老师把握学情。还有的老师为了公平照顾到每位学生,会按照座位依次发问,或者按照学生学号依号发问,这种机械式的发问方式,其实也等同于先叫名后发问的方法,并不值得经常采用。

其次,问题要表述清晰,发问应简明易懂。对于重要的问题可以课件展示出来,必要时用板书写出来。尽量问题只说一遍,不要重复,帮助学生养成用心倾听的习惯。如果学生不明白问题的意思,老师可以适当解释,表达出更具体的题目要求。

提问后,教师要稍作停顿,留给全班学生充分思考,交流的时间,不要为了节约时间,一问完就立即叫学生回答,否则容易使被点名者情绪紧张,思维混乱,张口结舌,而其他学生则会觉得与己无关,不思考,这样就达不到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提问的次数

在新课标倡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中,有一部分老师误以为探究式教学就是老师提问,然后学生讨论回答。结果会导致一节课下来老师的问题满天飞,没有针对问题的指导,归纳,完整的陈述,这样的做法并不可取。因为问题多了,学生说的多了,课堂的纪律就很难管控。高中生课程压力大,真正做到课前预习,对本节课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的学生很少。而老师的问题都是围绕着新课展开的,一节课老师的问题太多,学生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又没有足够的时间阅读课本的话,讨论时,回答时,很可能因为缺乏相应知识和理论的支持,信口胡说,。其次,问题太多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老师一提问,学生一定会紧张,如果一节课学生都处于紧张状态,长期下来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

总之,提问应具有有效性,设计问题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应服务于实现教学目标,纯粹为了提问而提问的做法并不可取。提问要有针对性,在重难点处设疑,以便集中精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所提的问题数目要适量,提出问题就要解决问题,否则都是无效问题。

参考文献

[1]吕国裕. 提问技能[C]. 福建教育出版社:黄旭,2011. 93-98.

猜你喜欢

一节课重难点有效性
我最喜欢的一节课
托马斯的一节课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化学平衡重难点知识突破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导学案设计的逻辑起点:从学出发:以一节课为例,谈基于脑的导学案再设计研究
Units 13—14重难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