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如何进行培智体育的教具制作

2018-08-10代建荣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5期
关键词:智障儿童体育

代建荣

【摘 要】智障儿童由于自身的认知特点和身体特点,在体育教学中可使用器材范围较为狭小,练习效果差。通过制作促进粗大动作和全身发展的教具、专业器材简单化、幼儿运动器材成人化的教具、康复功能突出的教具和趣味性强、本土化的教具,能有效提高智障儿童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和康复水平。

【关键词】智障儿童;体育;教具制作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5-0163-02

引言

皮亚杰的发展阶段论把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2—15、16岁)(中国知网,2011)。轻度智障学生的运动能力比正常学生差2—4年,智力缺损越大,运动能力水平越低,注意越短暂,不善于约束自己的行为(全日制培智学校教师教学用书,1993)。随着全纳教育的推进和随班就读的普及,培智类特教学校以招收中重度、极重度智障学生为主,他们的运动能力更为低下。

在体育自制教具中,教具是否符合智障儿童的认知特点和身体特点,能否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几个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一、促进粗大动作和全身发展的教具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理论、中残联研究的《六大领域——运动能力》粗大动作发展测评结果和实际观察,学龄期智障儿童综合能力大多处于前运算阶段,而年龄和运动特点是大肌肉发展的敏感期,某一块不足,可以进行粗大动作和全身性的动作锻炼,通过粗大动作促进学生精细动作和局部运动的发展。如制作高跷,制作时要充分考虑这一特点。在练习中可以发展学生肢体的协调性、平衡能力、空间感和力量素质,它比单纯的提高学生某一方面能力效果更好。再设计成分层式高跷,从几厘米到十几厘米高,让不同能力的大部分学生都参与到这个内容中来。自制教具的作用就发挥到了极致。

二、专业器材简单化、幼儿器材成人化的教具

学生的低能力决定了无法使用大部分专业体育器材,甚至如长跳绳这样的普通练习器材都无法使用,智障体育器材使用呈现出单一性、线条性等一些特点。

部分幼儿运动器材补充和丰富了智障体育教学器材种类和功能,智障儿童可以进行使用,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升。但此类器材适用对象为幼儿,材质以塑料等材料为主,智障儿童虽运动能力低下,部分学生能力与幼儿相当,但他们的身高、体重已达小学高年级和初中生标准,如下表:测评内容虽简单,但仍有2名学生不能得到满分。

选择、改进的基础上符合智障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在感知觉训练器、腿部训练器、独轮车、木碾砣等器材的制作中,全部使用木材,考虑的是既不让学生受伤,也不让器材“受伤”。使用时限可以大幅度延长,不像纸质器材,制作半小时,使用仅几分钟。

三、康复功能突出的教具

运动康复是体育学科的一种主要康复手段,在医教结合的背景下,感统训练、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等康复手段和方法在运动学科中运用越来越广泛。触觉训练箱、腿部训练器在我校体育教师的设计下应运而生。训练箱里有木质的圆形、方形、三角形,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从开口处拿出只能通过触摸判断的物品,不断提高学生的触觉能力。腿部训练器让学生尤其是行走困难的学生坐在或躺在垫子上,对下肢进行力量等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下肢力量和学生学习兴趣。

四、突出趣味性和本土化的教具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智障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习行为和效果,惰性是他们的一大特点,而室外课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更为短暂,在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的同时,我们可以把他们不感兴趣的内容穿插在感兴趣的内容中间,同时,把社会知识融入课堂,把体育课堂知识带入社会,我们教学中使用的独轮车、木碾砣是云南农村中的农具提供的灵感,设计充分考虑了兴趣培养和本土化因素,新颖、独特的器材不仅在游戏中运用,田径、力量、速度、协调素质的训练都发挥了作用,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社会、课堂融为一体。如独轮车,通过“我们都是轧路工”等游戏,让学生认识跑道、感受跑道,为防止智障学生串道做铺垫。木碾砣则把智障学生四肢力量训练与短跑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同时把枯燥的内容变成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辅具的功能得到极大的发挥。

在实践中,这样的体育器材有效解决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较好提高了学生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皮亞杰.发展阶段论[N].中国知网,2011.

[2]教育部.全日制培智学校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7-16.

猜你喜欢

智障儿童体育
我为体育狂
论清末体育热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迟开的花朵也能飘香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