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脏彩超与心电图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观察

2018-08-10彭林林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13期
关键词:心脏彩超高血压性心脏病常规心电图

彭林林

摘要 目的:探讨心脏彩超与心电图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方法:收治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研究组采用心脏彩超检查,比较两组诊断结果。结果:研究组诊断操作时间、诊断符合率、误诊和漏诊例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脏彩超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更优。

关键词 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彩超;常规心电图;诊断价值

高血压目前已经成为我国的高发病率疾病,该病患者在患病之后由于血压长期处于较高水平,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其中以肾脏、心脏、肝脏等重要器官病理学变化在临床上最为常见,对广大患者的身体健康、生活质量,乃至生命安全都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1-2]。高血压性心脏病就是众多并发症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在出现的早期阶段症状并不十分明显,但是随着患者病情的不断发展,左室厚度会不断增加,体积不断增大,心肌的收缩力水平会呈现降低态势,从而导致心力衰竭等严重病症的出现,使患者的病情进一步加重[3,4]。本文对比研究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采用心电图和心脏彩超两种技术对病情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72例,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男22例,女14例;年龄40—77岁,平均(56.8±5.1)岁;病史1N 16年,平均(6.7土1.5)年;心脏病患病时间1~ 19个月,平均(6.3土1.4)个月;心功能Ⅱ级17例,Ⅲ级11例,Ⅳ级8例。研究组男24例,女12例;年龄40~ 73岁,平均(56.2土5.5)岁;高血压病史1N 18年,平均(6.9土1.2)年;心脏病患病时间1N 15个月,平均(6.0土1.7)个月;心功能Ⅱ级15例,Ⅲ级13例,Ⅳ级8例。上述各项一般指标数据,两组研究对象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数据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在治疗期间通过常规心电图技术对病情进行检查,采用现有的心电图机,实施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测。研究组在治疗期间通过心脏彩超技术对病情进行检查,采用我院现有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控制在2~3 MHz。扫描检测开始前,应该帮助患者取左侧卧位,左室长轴实施切面M型取样。对患者心腔的体积大小、室壁厚度、左室的实际收缩功能进行检测;心尖四腔心切面取样容积置于患者的二尖瓣口位置,对A峰、E峰的峰值水平、E波、A/E的加减速度时间进行测定。对比两组患者心脏疾病诊断操作时间、高血压性心脏病治疗前检查结果与治疗后证实结果的符合率、病情临床诊断的误诊和漏诊例数。

诊断标准:当舒张期阶段的前后径水平达到甚至> 12.5 mm,同时收缩期阶段的厚度增加率水平> 65%,可以认定为室间隔肥厚;当舒张期阶段的前后径水平≥13.0 mm时,可以认定为左室后壁肥厚;当胸骨左缘左室长轴切面上测得的左室内径水平,男性≥55 mm,女性≥50 mm的时候,认定为左室扩大[6]。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分析,计量资料采用(I±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0)表示,采用X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心脏疾病诊断操作时间:对照组常规心电图检查共计操作(23.67±3.51)min,研究组心脏彩超检查共计操作(16.53土2.04)mi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高血压性心脏病治疗前检查结果与治疗后证实结果的符合率:研究组患者高血压性心脏病治疗前检查结果与治疗后证实结果的符合率94.4%,高于對照组的6 1.1%,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病情临床诊断的误诊和漏诊例数:研究组患者高血压性心脏病病情临床诊断的误诊和漏诊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在病情出现的早期阶段,临床症状并不是十分明显,或仅有程度轻微的头晕、胸闷等症状出现,缺乏足够的特异性。高血压疾病患者的心脏由于长期处于一种超负荷工作的状态下,左室会处于肥厚状态,且左室正常的舒张功能会明显减退,在病情发展的后期阶段,更有可能会由于心肌收缩功能的减退,最终发展成心力衰竭,使冠心病、房颤等相关并发症的可能性加大[5,相关领域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心力衰竭疾病患者中,有> 70%的发病原因是高血压而导致。因此,早期发现、治疗是高血压性心脏病防治的一个最为基本的原则[6-8)。

随着近些年来临床医疗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心脏彩超与心电图两种技术已经成为临床对心脏疾病进行诊断的重要工具。两项技术均具有无创、可反复等基本特点,在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断过程中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心脏彩超技术主要是利用探头所发射出来的超声波,仪器对经过组织界面反射而形成的回声进行收集之后,再显示出相应的影像;心电图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对患者心肌机械收缩前的心电活动向量情况进行客观真实的记录。因为,高血压不会对心肌正常收缩功能造成影响,但会使左心室壁的厚度明显增加。心脏彩超不仅仅可以对患者的左心室壁厚度进行明确测定,还可对其位置进行准确的定位。心电图如果能够检出左房及左室肥大、心肌受损,则说明病情已经发展到了中晚期阶段,早期诊断的意义也就完全丧失了[9-13]。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前采用心脏彩超技术进行病情诊断的研究组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检查结果与治疗后证实结果的符合率达到94.4%,明显高于采用心电图进行检查的对照组患者的61.l%,且研究组的误诊率和漏诊率与对照组比较均相对较低,组间数据对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研究结果可以充分证明,在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方面,心脏彩超相对于心电图技术更具优势,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可以进一步推广应用。

总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采用心脏彩超技术对病情进行诊断,与常规心电图技术比较,可以明显缩短操作时间,降低误诊和漏诊事件的发生率,使疾病诊断的准确性提升,为临床治疗争取更多的有效时间。

参考文献

[1]赵文科.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B超与心电图的对比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8(14):3125-3126.

[2]周涵.53例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彩超与心电图的对比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32):6772-6773.

[3]冯小芳,袁润葵,黄雪梦.53例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B超与心电图的对比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29):109-110.

[4]张秋云,郑丽萍.心脏B超与心电图在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24):33-34.

[5]王晓雅,徐燕爽.常规静息心电图ST-T改变在老年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3):618-619.

[6]王心宇,于丹,王寒梅.超声心动图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断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6(8):23-25.

[7]胡英,石道安,岳飞廷.超声心动图在鉴别诊断原发性和‘肾性高血压性心脏病中的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11,32(6):87-88.

[8]于蕾,任卫东,李玉宏.Tei指数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的临床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5,8(11):65-66.

[9] Kusumoto K,lgata H,Ojima M,et al.Antihy-pertensive,insulin-sensitising and renopro-tective effects of a novel,potent andlong-acting angiotensinutype l receptorblocker,azilsartan medoxomil,in rat and dogmodels[J].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olo-gy: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11,669(1):84-93.

[10] Korhonen MJ,Ruokoniemi P,Llomki J,et al.Adherence to statin therapy and the inci-dence of ischemic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J].Pharmacoepidemiol drug saf,2016,25(2):161-169.

[11]王國锋,赵根尚,郭龙辉.心电图对常见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评价[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6,18(12):94-95.

[12]曾凡林李草萍,桂兰,等.心脏彩超与心电图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对比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5,3(3):18-19.

[13]史玉爽,杨媚.心脏彩超与心电图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临床分析[J].微创医学,2015,10(1):112-114.

猜你喜欢

心脏彩超高血压性心脏病常规心电图
N末端B型脑钠肽原对高血压性心脏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价值
动态心电图及心脏彩超与冠脉造影对冠心病的诊断分析
强心冲剂防治表柔比星联合化疗所致心脏毒性的临床观察
心脏B超和心电图在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临床运用价值探讨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应用
常规心电图诊断隐匿型冠心病的准确率评价
心脏彩超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患者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比较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以及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