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中学教育面临的危机与化解

2018-08-10张勇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5期
关键词:教育体制

张勇

【摘 要】当代中学在蓬勃发展的表象下,应试教育和竞争主义思维倾向在不断加剧蔓延,当代中学面临的问题直接危及到了我国中学教育的发展,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将会影响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和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关键词】当代中学 ;教育体制;危机与化解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5-0126-02

在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优劣的中学中,学生便会被贴上“差生”的标签。老師的批评和家长的批评、同学的冷艳,使正值青春期的学生觉得自己在学习这条路上无法体现自己的价值。加之青春期的学生尚未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自己脱离学习的心灵因无处安放而感到空虚,有的学生便选择了以孤僻、暴力、沉沦来宣泄自己的情绪,消极对抗学校、家长和老师,引发当代中学的教育管理的危机。

一、当代中学面临危机与挑战的原因

1.学校传播知识的专门场所面临挑战。

随着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知识也呈现出“高度化”、“复杂化”、“流动性”的特征,知识正在变得越来越综合,难度越来越大,今天的知识不一定能够解决明天出现的问题。计算机、手机等信息传播媒体的智能化和普及化使人们能够方便快捷的接收信息、及时的更新信息。在此背景下,学校对于知识的传授便显得死板、延后、单一,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也显得苍白无力。当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理想时,学生和家长便会产生焦虑悲观的情绪。从而产生厌学和逃学的情绪。这种情况不仅仅出现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身上,在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身上照样会出现。一学校利用各种方法对学生进行高强度的学习灌输导致很多学生不是厌恶学习而是厌恶强迫。许多学校和学生都喊出:“为了高考,再多困难都要咬牙坚持”,“面对压力,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是胜利者”“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的口号。他们每天在老师、家长和自己的强迫下顶着着巨大的压力咬牙前行。当心里的压力一点点的积累达到质的变化时,学生的心理防线终于被压力击溃了。在被压迫下学生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学生从心里不喜欢学习,当学生实在忍受不住这种强迫时,矛盾便显现出来。

2.应试教育带来的竞争主义。

应试教育也助长了学生希望通过中考、高考的独木桥顺利升学。以便实现知识改变命运的理想 ,这加剧了中学的竞争性以及个人利己主义思想和功利主义思想的膨胀。学生在学校为了共同的目的而孤军奋战,甚至在高考前喊出了“多考一分,干掉千人”的口号,把同学看成了敌人而不是学习伙伴。在这种情况下,在学校形成极度浓厚的竞争氛围,学生孤军奋战、一路拼杀,学生在学习中并没有感受到多少快乐和友谊,更多的反而是疲惫不堪、巨大的压力、无穷的挑战和无尽的对手。学校在人们心中更多扮演的是名利场、搏杀的战场的角色,学习更多的成了达成某种目的的敲门砖和踏脚石。

3.工厂化的教育模式。

为了按照社会的要求提供更多的人才,学校教育追求生产率,效率化和经济性,教育模式也受到现代化工业的影响变得企业化、工厂化。在这种模式中学生变成了“原料”、以社会要求成为了“生产目标”、老师变为了“工人”、校长自然变为了“厂长”,中学便成为了一个个“中考工厂”或“高考工厂”。“工人”和“厂长”为了某种利益和荣誉想方设法地提高产量,追求大规模批量化的生产标准化的合格产品。这种教育模式忽略了学生作为活生生的独一无二的人的一面,只是机械化地运用固定的模式生产特定规格的“产品”。从而扼杀了学生的天性、创造意识和探索意识,不管学生愿不愿意只能是被动的、快速地接收老师灌输的知识。只要学生不按照指定的方向发展便被视为“不合格品”,久而久之,一部分学生丧失了抵抗意识 ;另一部分学生则充满了焦躁的情绪,一旦爆发讲危及中学教育的根基。

4.消费主义的膨胀。

受消费主义的影响,人们把对知识的学习也当成了一种消费。人们不惜高价争相选取“好的学校”(好学校与好教育已经相分离,现在人们普遍认为的好学校就是升学率高的学校,而不是对于学生发展有多大意义的学校),打算以金钱买知识,学校为了经济利益和社会荣誉欣然向“好学校”奋斗。在此背景下,学校便成为“商店”,知识变为了“商品”,教师变成了“售货员”,校长成为了“店长”。为了更好的吸引“顾客”,教师被要求提供更好的“服务”,教师的教育功能便成为服务功能。然而教育不同于服务,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发展,重点在于“指引人”,然而服务的重点则在于“顺从人”。教育要求老师要有高尚的师德,要有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有正确的方向和坚定地立场。教师的教育功能向服务功能的转变使教师逐渐丧失了责任感和使命感 。

二、当代中学面临的危机与挑战的原因

1.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这就需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力。学习是与他人的对话,学生要能够与他人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这就需要给学生创造合作一起合作探究和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沟通与交流,在合作中收获友谊和快乐。学习是与自己的对话,是自我的提高。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提高自身素养,包括知识技能、能力以及情感态度各方面素养的提高,使学生通过学习今天比昨天有所进步。

2.合作学习,教学相长。

教师要让学生自由发展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优势和长处从而达到最优发展,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利用自己的经验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师作为学生学习合作者的基础是教师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认为自己是需要不断学习和进步的。只有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真正的认为自己需要学习才能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与对话,与学生相互学习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再次,要求教师要有高尚的师德和责任心。教师对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引如果没有高尚的师德作为支撑,对于学生来说是有害无益的。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职能而不是服务职能,教育职能与服务职能最大的差别应该是责任,教师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责任重大,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责任心。

3. 重塑形象 努力学习。

学校是学生、教师和社会共同学习的场所,应当具有公共性、公益性和开放性。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应当打破封闭式的学习模式,倡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现实中学习,学习与生活紧密相关的知识。提倡校园的社会化,使学生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知识来源于社会又服务于社会。同时,学校又是教师学习的场所,提倡终身学习的时代不仅学生需要学习教师也需要学习。学校应鼓励教师应该与学生合作学习、共同学习,在学习中不仅学习专业知识还可以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的发展,促进教师不断向专业型教师发展。

猜你喜欢

教育体制
朝鲜族教师教育体制发展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