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增强自身素质学习浅议

2018-08-10黄玉石羡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5期
关键词:荷塘月色课本素质

黄玉石羡

【摘 要】素质的本质是什么,学生怎么形成自身的素质。这是广大教师、家长和学生关心的话题。本文分析了素质的本质,学习的本质,课本知识的本质后,提出了中学生增强自身素质成长的方法论。

【关键词】素质学习;认识智慧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5-0089-02

前言

学生提升自身素质的本质是什么?学生在由老师、学校、社会等要素构成的体系中,实现自身素质的成长。从哲学上讲,人的认识与实践能力是交替发展的。在学生实现自身素质成长的过程中,本质上是人的认识与实践能力的交替发展。本文以简单通俗的分析,力图使得一个初高中学生,也能够从人的普遍成长规律中,了解学与用的意义与价值,掌握学与用的基本方法。

一、学习的本质是什么?

学习,要学到什么?从课本中,学生要学到什么?学习目的的本质是什么?教学体系,是重在学习还是重在教导呢?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从人与人之间的一个简单的对话谈起。在学校里,在家庭中,在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相互最频繁的交流是语言交流。比如两个学生在一起聊聊天,就是一种简单的语言交流;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对话,这就是普通的语言交流。在这些最普通的日常生活的语言交流中,人与人之间运用了汉语进行交流。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我问问大家:“日常的言语交流的过程中,我们的思维中,有没有明确的汉语或者地方语”。

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在大部分日常语言交流活动中,我们是从认识到语言,再到交流的。也就是从认识到交流的这个过程中,人们的思维是从对现实中的认识中提取交流内容的,在反馈到思维后调整自身认识的过程,这是从无的认识到有的语言,从有的语言到无的认识反馈,再从认识反馈到自身认识的升华,从而完成了日常的言语交流活动。

人的思维认识中,粗始的思维认识是一种“无”的狀态。这种认识智慧是在日常交流中慢慢形成一种可以驾驭语言的认识智慧,是从特殊语言思维升华更一般的语言思维,从有到无的过程,虽然这种底层思维在未交流的时候,是一种无的状态。但这是有认识智慧的。我们的思维中没有一个汉语符号,但是,我们能够驾驭汉语或者地方语进行沟通,为什么?因为我们的思维中有认识智慧。粗劣的记忆语言单词,或者背诵成段的语言,是难以形成认识智慧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学生中的很多人,通过死记硬背是很难取得好的成绩。活学活用、活用活学的学生,才能更好的掌握自身素质教育的命运。

二、课本知识是什么?

大家都在学习课本知识,课本知识是不是认识智慧。回答不是。只是一个文字符号。比如我们学习的历史知识,课本知识告诉我们,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成立了,这是课本知识。真正发生这件历史事情的是在北京的这个地方。在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庄严宣布了这个伟大的历史事件,当时天安门广场上人山人海,一起欢呼庆祝。在学习历史的知识中,亲自在发生历史事件的地方细细的品味历史知识发生的现实情景,从中实践中感受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这才是学习历史知识的普遍方法论。

在现实中细细的揣摩《荷塘月色》的同学们,才能有机会把从课本中学习的知识,转化为一种感性认识,在品味课本知识的实践内涵中,实现自身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从而获得了相应的认识智慧。在课本知识中的引导下,在现实生活中揣摩《荷塘月色》,然后,自己也在夜晚的时候,坐在荷塘边,对着月色,品味着荷塘与月色,并试着从自身的感受中,写一篇类似《荷塘月色》的篇章,经过这种锻炼的同学们,他们所学习得到的课本知识,远比仅从课本知识中获得知识的学生要深刻,学习荷塘月色这篇后,在月亮下面河水边上,琢磨荷塘月色中的情景变化的同学,这是有“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学习态度。

对着头顶上的月色和天空,在河边,试着写一篇“河边月色”;在自己的家里,透过自家的窗户,看着月色写一篇《窗外月色》的同学。经过这样的训练后,同学们对课本知识中的散文描写方法,就会有新的认识,自身通过实践学习与认识后的进步,进会体现出来了。在这个从课本知识到现实感性认识的过程中提炼认识智慧后,同学们会运用到多种思维方式,包括:感性观察、认识、想象、情景模拟、再认识与实践交流。在这个思维过程中,同学们的思维模式,会从课本知识中走到现实中来,会把自己的观察力一点点锻炼出来,把自己的思维想象力锻炼出来,会产生兴趣,会有丰富的情感,会有自己真实的认识,会感到想和自然界与社会其他人交流自己的所闻所见所感的兴趣。在这样的思维活动中形成自己的认识智慧。

经过这样的思维过程后,同学们的思维方式会活跃起来,会产生认识的智慧。这就是达到了学习的目地。通过学习课本知识的指引,在现实生活与实践中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提炼出认识的智慧。这是学与用的过程,才能更好的达到增强自身的素质的目的。

三、在全面的思维活动中,形成自己的认识智慧

今天,我讲的这种从自身认识中提炼认识智慧的思维方法论。包括的思维活动方式有:观察、认识、想象、情景模拟、再认识,交流、感悟(由认识到再认识过程中产生了交流)。

简单的从课本知识中得到知识的,力图通过死记硬背达到掌握知识、教育知识的目的,是非常难的,甚至说是不可能的。因为这种知识是简单的记忆。就好比是把一颗树枝插在土壤里,而却不肯给这棵树以适当的阳光、浇水和施肥。这等于把一颗种子散在水泥地上,这样的播种会不会取得丰硕的成果了呢?不会。为什么?因为,简单记忆的思维的活跃度就如同一个杯子这样小。同学们无论怎么装东西了。再怎么装也只有这个杯子里的知识。而且,新的知识进来,旧的知识会自动溢出。所以,全部通过死记硬背达到学习目的的同学们较难产生学习兴趣,很容易产生学习没收获、没激情等各种问题。同学们学习课本知识,就好比是吃饭,课本中的知识好比是米饭。简单的记忆,只是把知识含在嘴里。而没有把知识吞进肚子里消化掉。只有从自身的现实感性认识中提炼出知识的辨识智慧与分析能力。才能掌握好相应的课本内外的知识,从中形成自身的认识智慧,这才能契合认识与实践交替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习历史、地理与生物知识尤其需要。经过不断的思维认识、反复认识、交流、逻辑分析过程中,形成个人的认识智慧,才能使自己经过观察、认识、想象、情景模拟、再认识、交流、感悟等思维方式,形成相应的认识智慧和实践能力。这就形成了一个人的思维学习方法论。透过这样的一个过程,才能形成自身学与用的素质成长过程。同学们的思维空间会变得广阔、活跃。就如同眼前的世界,广阔而丰富。才能够驾驭知识,并在驾驭知识中产生自己独特的认识智慧与实践能力。

结束语

现有“教学考”方式和素质学习“学用教”融会贯通的方式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考试社会衡量人的能力主要是在试卷上而不是在人的认识智慧与实践能力本身,期更多的有识之士一同探求。

猜你喜欢

荷塘月色课本素质
荷塘月色
作品: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荷塘月色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