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在行动,德由心生

2018-08-10张林燕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5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德育工作小学

张林燕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课堂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成人成才,抓住课堂,才能更好地开展全员德育工作。但是,小学德育活动的形式必须多元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化教育模式,促进小学德育工作与时俱进,肩负起塑造小学生健全人格的神圣使命。

【关键词】小学;德育工作;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5-0083-02

在小学阶段,思想品德课程承担了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责,但是也使得德育教育形式比较单一,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不够紧密,没有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道德教育的功效并没有最大化发挥出来,如何做好小学德育工作是当前德育工作者急需探索的问题。结合前人的经验和现行教育教学实践,我认为德育工作需要根据不同阶段的德育主题制定相应的德育活动,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对德育内容进行精心设计,深入浅出,寓教于乐,用生活中典型的事例以及符合学生心理认知能力的方法,充分调动學生的积极性,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整合学科资源,为德育课堂添彩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是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平台,而思想品德课程是否能够落实和推进素质教育的开展,在于能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德育活动之中。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一个广阔的导行空间,与其他学科进行资源整合,让学生在导行环境中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进行审视和判断,从而使得课堂教学更具实效性。因此,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兴趣爱好以及心理发展等因素,对教材资源进行挖掘整合,在凸显教学内容重难点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中尽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情境教学”“角色扮演”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从而,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相互评价等教学手段下形成辨别是非、感知善恶的能力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例如,在开展北师大小学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我们的动物朋友》一课,教师就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开展角色扮演活动,以“动物游园会”为主题,让学生能够了解自己喜欢的动物特征和生活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良好品质,并在角色扮演中了解和掌握与动物相处应当注意安全,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又比如在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思想与品德第六单元《看看我们周围的商店》第三课时“在商店里工作的人们”主题教学活动时,为了让学生能够了解商店里不同人们的工作性质,体验商店工作劳动的意义以及对劳动者的尊重,我就创设了商店购物情境,将学生分为售货组、收银组、采购组、安保组以及管理组,让学生轮流体验各个角色并谈谈各自的感受。并在活动中达成道德共识: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劳动者,劳动人民最光荣。同时,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实践体验,将课堂教学向家庭、社会进行延伸。也就是说,在开展教学教学时,不仅仅是对课本知识进行讲解,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科资源进行优化,通过教师的二次整合,让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加快学生道德认识的不断内化迁移,从而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

二、开展社会实践,提升道德体验

小学开展德育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成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发展的社会人,这一特点就使得学校德育工作必须面向社会实践。因此,教师在开展德育活动时,可以积极联系社会各组织单位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法庭参观、环境调查、社区服务、参观纪念馆、亲近大自然等等。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学生能够真实地参与,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道德体验,从而进一步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升。例如,在12月4日国家法定“宪法日”时,学校就可以由校方出面邀请当地法院法官带领学生对诉讼大厅、维权办公室、审判室等进行参观,让学生能够切身感受法庭的庄严与肃静。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旁听庭审过程,当然,庭审内容要符合学生实际,比如偷窃这些学生日常了解的案件。通过旁听让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此外,参观活动结束以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交流活动,针对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进行讨论,让学生更进一步感知社会实践活动。这种活动从表面上来看是一次法制教育活动,能够让学生感受法律的威压,增强自身懂法、守法的法律意识,但其实这样的活动实将道德教育与法制教学有效结合起来,对升华学生的道德意识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身教者从、言教者讼,加强思想教育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源于生活”,学生大部分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都是在生活潜移默化中形成的。俗话说得好: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让学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文明有礼、谦逊文雅、助人为乐等优良品德随处可见。因此,在学生生活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高尚的情操,文明的言行去影响学生,改变学生。时时、处处、事事以身立教,尽力发挥出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榜样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时刻保持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风貌,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教师在要求学生文明礼貌、爱护环境时,首先就应当从自身做起,比如办公桌收拾要整洁,穿着打扮要得体。也就是说教师在要求学生遵守的,自己一定要遵守,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则坚决不做。教师要时刻警醒自己,强化学生效仿的目的。思想品德形成需要循序渐进,并非一蹴而就,同时这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有人能够进行有效地引导,当偏离道德轨道时能够及时将其拉回正轨。而教师就担负着这样的重任,需要在教学活动中、日常生活中,通过自己的言行为学生树立道德榜样,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石。

总而言之,不论何种形式的道德教育都是为了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学生的需求是教学工作的基础和核心。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对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通过多样化的德育形式,让道德之花盛开在我们赖以生存的这片土地之上,只有这样,学生的道德生命才会更完整,更丰富。

参考文献

[1]翁金环.小学开展有效德育活动的策略与思考[J].都市家教书刊,2017(8):138-139.

[2]邓铃.新形势下如何创新小学德育教育工作[J].读写算:教师版,2017(3):37-37.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德育工作小学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