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用历史细节促“课魂”

2018-08-10李丽华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6期
关键词:学生发展价值观

李丽华

【摘要】面对新一轮的课改,“聚焦学科核心素养,优化课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重在培养学生具有历史学科特质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特别是正确的价值观引领,它是课堂的灵魂。“课魂”的实现有赖于历史细节的活用。精选细节,培养学生的新时代价值观,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的独立思维能力,体验历史人物的爱恨情仇,家国情怀。

【关键词】历史细节 学生发展 价值观 课魂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6-0193-01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迎接课堂转型的挑战,难以绕过“核心素养”这一重要问题。没有核心素养,改革就缺了灵魂。什么是历史核心素养?“在我看来,所谓‘学科核心素养充其量就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提法,而非严格意义上的科学术语。因为历史学科课程标准是基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关于中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制定。因此,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在课程实施中,培养学生具有历史学科特质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

这具体在历史课堂中,并非是历史老师想讲什么,想让学生看什么和做什么,而是要基于学生发展需要而决定的。重视学生,课堂要有“课魂”。课魂,狭义理解为统摄一节课的立意、主题,是蕴含在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延展等各个环节的课堂灵魂,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体现。它不单是知识的课堂,而是生命的课堂。

历史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获得知识,还要服务于现实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朱光潜先生曾对“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的史学命题作过这样的阐述:“没有一部过去史真正是历史,如果它不能引起现时的思索,打动现时的兴趣……就这个意义说,一切历史都必是现时史。着重历史的现实性,其实就是着重历史与生活的联贯。” [2]这些都在强调历史对现实的功能。挖掘一节课的课魂,可以从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入手。找到历史与现实的共振点,从而找到历史教育的基点。例如,历史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就可以从习近平主席参加博鳌亚洲论坛谈起,说到海南经济特区建立三十周年,从而引入到对外开放这一课题。这节课的课魂就可定位为“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必须坚持。”

怎样活用历史细节促进“课魂”呢?

一、精选历史细节,着重价值观引领

历史课堂应该是充满鲜活的生命力和震撼心灵的魅力,会让学生的历史学习过程成为欣赏、感悟和提升的过程,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例如,关于战争。战争是人类的灾难,在新课改以前,我们在教学中突出它的“兽性”。如,在教“南京大屠殺”时,给学生展示的是大屠杀死难的人数和日本人杀人比赛的报道,再观看《南京大屠杀》电影,当时学生最大的感受就是日本太残暴,没人性,对日本恨之入骨。还有学生写观影感想时喊出“我们要来个东京大屠杀!杀光日本人!杀光日本狗!”没有理性的民族感。课改后,笔者意识到,单单只是仇恨,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人性没处安放。所以,我们把这节课的课魂定在“反思战争,守望和平”上,突出战争中的“人性”。毕竟,和平与发展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所以,出具了以下两张图:

聂荣臻将军在抗日战争期间救下日本小姑娘美穗子,40年后,美穗子和她的家人专程前来中国看望聂将军,感谢将军的救命之恩学生在课堂上没再发出不理智的声音,而是认识到和平的可贵,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

再如,关于科举制。历史统编教材七年下册第3页书上说“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教师可以由此强调的是科举制客观公正,公平理念。“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机会均等。而不是选官权力集中到朝廷。

二、精选细节的语言,触动学生情感

细节往往是具体的、形象的,可以使已经逝去了的历史重现出有血有肉、有声有色的原状,使学生感受到历史的真实,促进学生的发展。

例如,在讲到黄花岗起义时,教师甲说:起义爆发后,革命党人向总督衙门发起了猛烈的进攻。他们个个视死如归,英勇无比,勇猛杀敌,在枪林弹雨中前赴后继,与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搏斗。在冲入了总督衙门后,又冲杀出来,与敌人的援兵发生了激烈的遭遇战。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革命党人仍是战斗到底。

教师乙是这样讲述的:黄兴带领120余人的敢死队勇猛进攻总督衙门。战斗中黄兴的右手中指和食指的第一节被打枪弹打断。他忍着痛,用手指的第二节扣动扳机,坚持指挥战斗。有个叫俞培伦的革命党人,在胸前挂一装满炸弹的大框,边向前边投弹,所向披靡,虽负伤多处,但仍冲锋在前。

两位老师一比较,就会发现,教师乙描述细节,让人物丰满起来。学生自然而然就能感受到革命党人的英勇和视死如归。教师甲虽然用了“视死如归,英勇无比,勇猛杀敌,前赴后继”等字眼,少了细节的描述,学生只是接受老师的观点,而不是深刻体会出来的,印象不深刻。

三、精选细节,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清明上河图》中画有骆驼队,北京师大二附中纪连海老师在上《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城市经济》这一课时,就把问题引向在中原出现来自西北地区的骆驼是反映出什么问题,从而使学生联想到中原与西北的经济交往,再通过展示《北宋、辽、西夏形势图》,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当时虽然是政权对峙,但民间的商贸往来仍很活跃。这样一来,骆驼这一信息所蕴含的历史价值就展现了出来。

四、精选细节,突出课堂重点

叶小兵教授曾说过:细节要用的好重要的是要用在关键之处,例如讲一个历史事件,细节的运用一般是在事件的高潮处或转折处,而不是事件的背景。讲一个历史人物,细节的运用一般是在他的重要事迹中,而不是他的籍贯、出身、学历等上面。

猜你喜欢

学生发展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