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故事的渗透分析
2018-08-10邓阿惠
邓阿惠
【摘要】童话故事是以儿童为主要阅读对象的一种文学体裁,通话故事情节丰富多彩、生动离奇、引入入胜,并富有通俗易懂的人生哲理,受到小学生的喜欢。由于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决定了学生们在课堂集中精力听讲的时间有限,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抓住学生们的注意力,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 童话故事 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6-0180-02
引言
在进行语文教学过程当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而且更要加强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教育工作。童话故事中蕴含着许多人生哲理,对于小学生的发展具有很好的启发作用。随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童话故事逐渐引入到教学活动中,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阅读水平,还能够开阔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童话故事中掌握语文基础知识。
一、童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童话之所以被安排到小学语文教材中,是因为童话这一形式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强大的教育功能。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爱幻想、爱思考的特质,而童话所特有的神奇性、幻想性恰恰是学生喜欢的,它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提升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健康成长。不止于此,在小學语文教材中,很多童话是认知类童话,可以帮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某个道理,学生可以从中懂得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并在以后以此为准则要求自己,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由此可见,将童话作为语文教学资源的一部分,是十分关键且必要的。
二、童话故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更新教学方法,理解童话精髓
听、说、读、写对童话教学,非常重要。听说童话,教学中可以通过表演童话,来让学生说童话,走进童话世界。如果说听童话是让学生憧憬童话世界,那么读童话就是让学生进入美丽的童话世界中去领略童话的魅力了。读童话,可以领略童话魅力,读在语文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因为读可以让学生把口、眼、耳、脑,并用,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能力。比如,在教《两只小狮子》时,抓住懒狮子“懒洋洋地晒太阳”、“慢吞吞地说”,让学生适时联系实际想想:懒狮子此时是什么姿势?这时正想些什么呢?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后,带着自己的感悟去读课文。这样,通过读去理解课文,就会更加深刻。当下小学生普遍存在动笔困难的现象,学生没有素材可写,然而,童话作为启蒙读物,儿童对童话作品的阅读积累一般是比较多的,儿童脑中的童话故事既可作为小学生童话习作时的模仿对象,也可为其童话习作时提供灵感材料,儿童有话可写。而且,小学生善于幻想,习惯用幻想解读事物,童话习作恰恰能包容并且需要儿童的幻想,童话习作能让儿童真正地做到“我手写我心”,解决写作困难问题。
2.培养语感,强化童话朗读
在语文学习中,朗读是常用手段之一。加强朗读训练,可以使学生轻松掌握语感,领悟文本主题,感悟文本思想情感,为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在童话教学中,朗读同样有着重要作用。这是因为童话故事的语言有一定的音律感,形式活泼,而很多主角又都是小动物,这些十分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不仅非常适合朗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童话故事的理解。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教学时可以由朗读入手,以自由朗读、分组朗读、表演朗读等形式,帮助学生感受童话故事的语言美、内容美,为他们之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如学习童话故事《小白兔和小灰兔》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扮演小白兔以及小灰兔等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角色所说的话,在读的过程中允许学生适当加入一些动作和表情,这样做可以有效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语言感知能力与朗读能力。
3.合作表演,体验故事情节
童话表演是童话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灵活、形象地再现童话故事情节,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爱玩、好动的特点,让学生将童话故事中生动的语言、曲折的情节通过表演展现出来,强化认知。首先,鼓励学生演课本剧,在情境中初步体验。课本剧表演主要是指学生通过玩玩、演演的形式将童话情节再现出来,代替教师的分析讲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重点把握故事的重点词语,用相应的神态、动作将其表现出来。如此,学生便能在演中悟,悟中演。其次,指导学生进行角色植入,在模拟中深刻体验。角色植入即让学生在课堂中替换故事中的主人公,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把童话故事中人物的动作、神态表现出来。一旦学生成为了童话故事的一员,便会不由自主地以故事主人公的角色意识深入其中,体验童话人物的情感,使课堂充满情趣,而这也是阅读学习活动所不能达到的。
4.打破课堂局限,鼓励课外阅读
教材当中的童话故事往往都是经过编者对原作进行改编而制作出来的,其学习到的内容和方向也有所差异,而小学语文童话教材多分布在低年级,且这些童话教材很少涵盖国外的优秀童话,因此,仅仅将童话教学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该认识到课堂上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学生进行课堂知识掌握的数量和程度也被课堂时间所限制,因此教师要培养正确的童话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的阅读量和视野。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基础知识水平等客观条件,有针对性地推荐给学生优秀的童话作品,例如对于低年级学生推荐一些认识生活常识的童话作品,对于高年级学生可以推荐一些积极向上、蕴含人生道理的童话。只有这样,才能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同时也对课堂童话教学带来帮助。
三、结语
童话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内容,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童话故事的渗透,能够提高小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感受童话魅力的同时增强语文基础知识,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语文教师要重视童话故事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童话的兴趣,同时也利用童话故事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演能力,在丰富的课堂活动中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提高语文教学活动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菲.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14(10).
[2]乌彦博.小学语文童话教学误区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6).
[3]李宣平.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反思[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