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的渗透研究

2018-08-10孙雪颖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5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

孙雪颖

【摘 要】语文是义务教育的重点学科,语文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教授学生一些基础的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基于此,本文以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随后介绍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最后提出各有关加强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工作的有关建议,以期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5-0033-02

引言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在教学中,语文不仅仅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门课程,更是弘扬中国历史文化的一种形式。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当以教材为传统文化的载体,通过对学生的教学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播。

一、初中语文教育现状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初中语文教学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向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转变。教师开始将传统文化深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然而实际上,大部分教师缺乏对新课改的正确认识,在改革中只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这种形式化的改革不仅对于教学质量没有产生任何的积极影响,反而还使得教学理念产生了退化,严重制约了初中语文教育的发展。另外,大部分中初中语文教师会给学生预留大量的作业,教师认为,只有大量的书面练习才能实现知识的巩固,然而大量的作业让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丧失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影响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意义

1.陶冶学生情操。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学生可以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在愚公移山一文中,学生通过对文章内容的阅读,理解愚公正视困难,坚韧不拔的精神,并在学生自身心目中树立培养顽强的意志力。教师在可以通过对学生的观察,了解学生在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征,加强课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从而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净化学生的思想,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2.提升学生语文素质。

文言文、古诗词是初中语文课文的重点内容,也是语文考核的关键组成。通过传统文化的渗透,学生可以增强对古文的理解能力,有效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学生可以对其故事发生的背景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途径

1.阅讀国学经典。

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国学记载了中华五千年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大量的中外学者通过对国学的阅读,对中国的文化以及发展产生深刻的认识以及由衷的敬佩。初中生通过对国学的阅读,能够有效提升自身的文字鉴赏能力,同时有利于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在书籍选取时,学生既可以通过教师推荐,也可以进行自主选择。于此同时,教师应当定期举办与传统文化有关的课外时间活动,例如古诗词朗读大会、古诗词比赛等,通过对学生的正确引导,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与此同时,教师也要主动去帮助学生鉴赏诗词,把对文章的理解精练到每一个字中,感受语言的独特魅力。

2.利用网络的优越性。

当今社会,传统文化已逐步在人们心中淡化,绝大部分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其中的内涵。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网络已逐渐成为学生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基于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充分借助网络平台来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及弘扬。首先,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创新教学模式。网络技术将视频、动画、声音以及文字图像等结合在一起,从多方面(听觉、视觉等)刺激初中生的感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书本教材制作成课件,并且可以将图片或者音乐等多媒体演示手段适当地插入课件中,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将静态的事物动态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传统文化的兴趣。其次,利用网络资源,不断丰富传统文化教学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利用网络资源,可以把各个方面的有用的教学资源引入到语文教学中,将学生的学习资料鲜活化,不断提高传统文化学习的现实感与时代感。教师给学生推荐经典的、民族的以及优秀的视听材料,使学生在了解经典的同时掌握传统文化的真谛。随着人们继承传统文化意识的增强,以诗词、成语以及汉字等为题材的电视节目(《中华好诗词》《中国成语大会》《汉字英雄》等)受到广泛关注。通过大众媒体,传统文化以一种轻松的姿态融入到了学生的生活中,初中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引导、组织初中生收看这类节目,并适当加以点评,激发初中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

3.坚持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理念,教师应当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总拓宽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途径,让学生更真切地融入到传统文化的教学当中。首先,传统节日就是弘扬传统文化的最佳时机。例如,端午节是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之一,在这期间有许多具有传统特色的民俗习惯,学生应当对节日涉及到的任务以及历史故事进行充分的了解,通过对节日习俗(吃粽子、划龙舟等)的了解和参与,感受文化的独特魅力。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对家长进行有关其他民俗的询问,并通过有关民俗起源的理解加深学生对节日的认识。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有关家乡名胜古迹的课外活动,带领学生参观家乡的名胜古迹,了解有关古迹的历史人物和故事,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活动的开展,学生的民族文化体验得到丰富,因而文化渗透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

结束语

本文针对初中语文教学,着重阐述了文化渗透对教学的意义和方法。传统文化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不仅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更是中华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扬。因此,有关教育人员应当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工作,以此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弘扬。

参考文献

[1]袭祥升.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的渗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16):227-228.

[2]李志刚.论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J].农家参谋,2017(15):87.

[3]宋光.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发挥传统文化教育的功能[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04):102.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
兴趣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之我见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