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三步棋

2018-08-10刘杰华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0期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刘杰华

【摘要】数学有自己的特点:首先它是由一系列的概念、定理、法则等所组成的体系,具有较强的确定性、准确性和逻辑性;其次它既是一门集理论和实践于一体的学科;第三其内容多、观点新、要求高。因此,在教学中,不但要求学生要能全面接受知识,还要求学生能够灵活应用知识。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们的职责,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关键词】数学课堂 三步棋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0-0136-01

一、精心设计备课流程

1.优定教学目标

目标导向,制定了具体目标,学生和老师就有了奋斗的方向。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中,教师要根据“激发兴趣、培养能力、注意效益”的原则,探索“以加强双基为前提,以培养能力为重点,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新的课堂教学目标。教师遵循国家教委颁布的大纲和教材的知识体系和学生学习情况,借鉴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制定从单元到课时目标体系,将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一直分解到每节课的具体目标,从而形成教师为实现目标而教,学生为形成目标而学的良性机制。

2.优化教学过程

重在过程。过程的细节不能马虎,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必须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在设计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要围绕目标,根据全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多数学生是中等水平的特点来确定教学起点。这样做,能使“推中提优补差”的策略在课堂教学中落到实处,既能保证多数学生的需要,同时对优等生和差生也能通过准确的点拨和适当的指导,满足他们学习上的不同要求,从而向全体学生提供相对平等的学习机会。编写课时教案项目齐全,体现课题、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设计包括符合系统论原理的教学结构和达标步骤,课堂导言要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方法要科学,设计课堂提问和随堂练习,要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有助深化理解和强化记忆,课堂总结要画龙点睛,板书设计要注重科学性、直观性和艺术性等。

3.优选教学方法

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方法不当,劳而无功。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原则,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把“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能力,发展智能”作为改革旧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突破口,正确处理教与学、讲与练的关系。教师要针对学生情况和教材特点,选择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教师指导和引导,学生自思自解。比如导读式教学和训练教学等都可以运用。

二、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生动表述内容

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表述能力呢?那就是把枯燥的内容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讲给学生听。现行教材中有的内容并不是学生喜闻乐见的,那么如何让学生去喜欢?学生们天天在封闭的教室里学习,很辛苦很疲惫,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去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充满激情地去学习与思考?这些都需要我们做教师的付出极大的努力,尽最大努力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只有始终使学生保持着一种兴奋的状态,才可以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可能。比如可以采取案例式教学、开放教学、研讨式教学等方法。

2.营造良好氛围

环境和气氛直接影响学生和老师的心情。好的气氛,教学双方心情舒畅,教学效率高。教师要善于营造宽松融洽的课堂气氛。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建立起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时刻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使学生的高见能得到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使学生的思维能得到适时的启发,及时发现和调动学生的兴奋点,才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促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在有序的教学过程和良好的气氛之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培养学生学习的科学方法

1.教会学生预习

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学习各科的有效方法之一。预习,也就是在上课前将所要学的内容提前阅读,达到熟悉内容,理解和掌握自己不懂的地方的一种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新内容肯定有不解的地方,教师应教会他们“打记号”。也就是将重点内容进行标记。比如标注有疑问的或者不懂的地方,留待课堂去研究和解决。

2.教会学生听课

言传身教体现在听课当中。听课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中心环节,多数学生在“听”时不懂方法,学习效果不明显。怎样学会听好课呢?首先要专心,在听课过程中必须专心,不要“身在教室心在外”,三心二意肯定是听不进去的。第二,抓重点,做笔记。在上课时,教师多次强调的问题就是重点,学生在听时,只是暂时的记住和理解,要想记住,必须要把知识点记下来,以便于以后复习和巩固。第三,对预习中打记号的知识点,应“认真听,多提问”,做到听懂弄清打记号的知识点。第四,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做到先思考后回答,不要滿嘴跑火车,不经思考而信口开河。第五,认真完成课堂练习,当堂巩固所学知识,多想多问,勤学好问。

3. 教会学生思维

良好的思维方式决定一个人的理解水平和能力水平。思维主要以所掌握的知识为基础。

(1)分析与综合。分析,即将某一知识或某一题目进行分解,分为几个部分进行研究和讨论。综合就是将所研究和讨论的问题的各部分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新的整体。分析和综合是密不可分的两种思维方法,一般是先分析后综合。

(2)归纳与演绎。归纳,即将多个有共同点的问题结合在一起,找到他们的共同点,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类似于总结。演绎,就是将归纳出的结论(或是所学知识)运用到解题中来的一种方法,只要学生掌握了这两种方法,并有效地结合起来,这样便能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解决特殊,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总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努力探索提高教学实效的途径,坚持数学教学改革,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文化科学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刘儒德, 陈红艳. 小学数学真实性问题解决的调查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3, 19(1):49-53.

[2]熊觅.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 2013.

猜你喜欢

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用信息技术增强初中篮球教学效果
关于提高开放电大“统计学原理”教学效果的探讨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简谈数学课堂中的启发式教学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