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校本化的实践研究

2018-08-10谢希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6期
关键词:职业素养

谢希

【摘要】开展课程校本化研究既是中职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的回归,也是在更深层次上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探索。我校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依据国家课程标准,从我校的实际出发,在课程资源校本化、教学实施校本化以及教学评价校本化三个方面开展课程校本化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关键词】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 课程校本化 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F719-4;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6-0115-02

课程校本化是依据国家课程资源,根据学校实际对课程的具体化和本土化。课程校本化是一个集课程资源校本化、教学实施校本化以及教学评价校本化的完整过程。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我校该专业名为: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是我校为适应从化区域经济发展状况而开设的新兴专业。在专业建设目标上,我校将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定位为立足从化,面向广州,服务珠三角地区,培养能够胜任各大宾馆、酒店、度假村前台、客房、餐厅等服务工作与基层管理工作的酒店服务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基于这一目标,那么我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的重点内容是从化及广州地区酒店服务与管理的专业知识与行业技能。

在专业建设上,我校积极探索课程校本化的有效做法。

一、课程校本化的内涵

课程校本化是指在坚持国家课程改革纲要基本精神的前提下,学校依据自身性质、特点和条件,将国家层面上规划和设计的面向全国所有学生的书面的计划的学习经验转变为适合本校学生学习需求的实践的学习经验的创造性实践,包括教材的校本化处理,学校本位的课程整合,教学方法的综合化运用和个性化加工,差异化的学生评价等多样化的行动策略。

1.课程校本化是对国家课程的具体化

课程校本化是以国家对课程设置的要求为基础的。由于我国区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在课程设置的要求上,国家层面的课程要求只是一种普遍性、原则性的,它首先关注的是所有学校所有学生的共同要求。同时,国家课程所表达的课程理念和改革理想体现的主要是学校之外的占少数的课程决策者和部分课程专家的改革愿景,这一愿景是否就是每所学校的或是每个区域的愿景,也是值得商榷的。为此,这就需要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高度关注区域产业结构、学校办学水平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对国家课程进行创造性加工和改造。由此可以看出,课程校本化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

2.课程校本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课程校本化是一个从课程资源的校本化到教学活动的校本化再到教学评价的校本化的一个动态的过程。(如图1)通过近些年大多数校课程校本化的实践来看,课程校本化的重点还停留在课程资源的校本化。

图1 课程校本化的过程

在课程校本化的过程中,课程资源的校本化所关注的是教什么的问题。这就是学校在深入专研国家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实际和行业状况,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调整,是教学内容更加具体化,更具有针对性。教学活动的校本化所要解决的是怎么教的问题,这就要求学校根据自身的本学条件和专业差别等因素,選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的校本化所回答的是教的效果如何的问题,这就要求学校根据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选择正确的方法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有效的评价,而不是单纯采用书面考核的方式。

3.课程校本化是一个系统工程

课程校本化是一个集校本课程资源建设、课程实施以及教学评价为一体的系统过程。首先课程资源的校本化是基础。课程资源的校本化需要弄清楚教材的哪些方面需要转化和调整以及怎样转化和调整。一是课程资源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生产。二是课程资源的校本化要便于实施并且能够对教学效果进行较为准确的评价。其次教学活动的校本化是关键。教学活动的实施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最后教学评价的校本化是重要手段。一方面,教学评价是对课程资源、教学活动校本化的检验;另一方面学校和老师可以根据教学评价反馈的信息对前面两个环节进行调整和完善。

二、课程校本化的实践

我校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校本化主要包含课程资源的校本化、教学活动的校本化以及教学评价的校本化三个环节。其中课程资源校本化是基础,教学活动校本化是核心、教学评价校本化是重要保障。

1.课程资源校本化

目前我校针对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开发了两本校本教材:《中职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职业素养教育读本》(简称:职业素养读本)、《中职生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职业素养养成手册》(简称职业素养养成手册)。

《职业素养读本》的内容主要是结合学生毕业后的工作要求,包括公共职业素养、酒店行业职业素养以及酒店行业具体岗位职业素养三个层面。每个层面相对独立又层层递进。教材主要以典型案例的形式来阐述酒店行业专业知识与技能,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职业素养养成手册》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前一部分是关于酒店行业职业素养养成的基本内容和学生职业素养养成过程的记录。前一部分具体阐述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职业理想、职业素养和以广东温泉宾馆为典型案例的具体岗位素养要求。编写《职业素养养成手册》一方面是将职业素养教育与职业发展教育相结合,另一方面是为了实现职业素养养成的生活化和日常化。

2.教学活动校本化

我校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校本化的基本思路是通过课程校本化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促进学生就业。课程校本化实现的主要形式是职业素养养成的日常化和课堂走进酒店。

首先是职业素养养成的日常化。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实现较好的职业发展,而良好的职业素养养成是一个过程。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职业素养养成手册》中将学生在校三年时间设定为24个阶段,其中包括5个阶段的实践学习记录。在每个阶段的记录中,针对酒店行业职业素养的要求,设定了沟通能力、举止文明、着装规范、服务能力等基本指标。通过学生对每一阶段日常生活中的表现与评价,来逐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和服务意识。

其次是课堂走进酒店。课堂走进酒店是从化职校酒店管理专业的一大特色。近年来学校陆续与从化及周边多个高星级酒店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如惠州市龙门地派温泉度假酒店、惠州市云鼎温泉酒店、广东温泉宾馆等酒店。中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为创设现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尽快熟悉工作环境,了解行业动向,学校在第一、三学期各连续安排为期一个半月课堂走进酒店的教学实践。经学校与酒店协商,每周一为固定的理论教学时间,由学校老师和酒店选派优秀员工共同承担理论教学工作;周二至周五为实践教学时间。

3.教学评价校本化

教学评价的校本化是针对校本化的课程资源和校本化的教学活动开展的评价。在课程校本化评价中,我校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的做法是过程评价为基础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对学生职业素养养成的全面评价。

首先,教学评价的过程化。在课程校本化评价中对学生职业素养的评价不再局限于某节课或是期末,而是着眼于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如上文所提到的校本化课程资源:《职业素养养成手册》中包含了两部分的内容,一部分是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职业素养的相关知识,另一部分是学生职业素养养成的记录。在职业素养养成的24个阶段记录中,学生对在校期间的职业素养养成情况进行跟踪记录。通过对各个阶段记录情况的评价,可以动态地记录学生的成长轨迹,并且激励学生对照本专业的职业素养要求不断完善自我。

其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课程校本化评价主体方面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课程校本化评价的主体包括学生、学习小组、老师、实习单位和家长。学生评价是学生对阶段成长的总结。老师评价是由班主任汇总任课教师的评价意见,最终以书面形式呈现出来。评价内容包括学业和日常表现等各方面。实习单位评价是实习单位及指导老师对学生在实习期间业务能力的评价。由于职业教育是直接面向企业的,单位评价对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具有关键性的指导作用。目前学习小组评价和家长评价尚未完全开展,这也是在今后的课程校本化评价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的。

最后,注重反思性评价。反思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反思性评价是学生对自己每一个阶段的学习状况及日常表现的评价及反思,包括学生对实习情况的描述、典型事件、体会、自我鉴定等。如一位学生对自己在酒店实习期间的工作描述中写道,“成为一名优秀的餐厅服务员需要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对待客人要有耐心、服务中要细心”。这种描述是学生经过实践学习后的体会,比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直接讲述出来更真实。

三、课程校本化的成效与反思

通过课程校本化,提高了学校酒店管理专业办学水平,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能力,该专业毕业生也得到了各大酒店的欢迎和肯定。近几届我校大多数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毕业生进了广东温泉宾馆、广东中山荣光国宴酒店、广州市南美元生态大酒店等高星酒店,保持了较高的就业率和就业对口率(如表1)。

同时对合作企业的回访情况来看,合作企业对我校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毕业生的满意度也呈上升趋势。表2是学校对合作企业回访调查数据,其中2014届回访企业9家、2015届回访企业11家、2016届回访企业10家。表中數据为对该项指标持“满意”态度的企业。

虽然目前还无法证实我校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课程校本化与办学水平、教学质量到底有多高的相关性,但从上述显性的数据来看,实施课程校本化以来,该专业的办学水平和就业质量是有所提升的,这也证明了课程校本化是有利于提高学生专业水平和专业素养的。

虽然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的课程校本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诸多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其一是,目前的课程校本化还是处在探索阶段,关于课程资源的校本化、教学实施的校本化以及教学评价的校本化的探索与实践仍是一种零散化的,尚未形成系统化的实施模式。其二是,课程校本化对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具有多大程度的影响,以及二者的相关性主要体现在哪些具体指标也是需要进一步探索的。

参考文献:

[1]王斌华.校本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1.

[3]谢怡潆.酒店管理专业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途径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6).

[4]汪秀红.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研究——以上海市育才中学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职业素养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实践教学中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
“先生”该如何做才好
职业素质培养下的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模式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