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约课堂不简单

2018-08-10王丽丽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6期
关键词:杨绛课文文本

王丽丽

课堂是一方舞台,如何让学生既能享受到视听盛宴,又不至于目不暇接呢?给课堂“瘦身”,上简约型的课是最有效的方法。

林华民先生在《做一流的教学能手》中强调,一节好课、一节高效的课、一节给人以美的享受的课,一定是一节简约的课。简约的才是美丽的,这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也是人类最普遍的审美观。

杨绛先生的《老王》是部编本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讲读课文。之前作为八年级的一篇略读课文,我已讲过多次,每次都是按照《教师用书》照本宣科,内容不外乎两点:找出并归纳表现老王“苦”与“善”的事例;理解作者的“愧怍”。我认为,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第一项任务明显太轻松,不仅没有任何挑战性,还容易让学生养成泛泛阅读、浅层阅读的恶习;而第二项任务须结合“文化大革命”的时代背景和杨绛的生平经历,学生又感觉很吃力,况且,牵强附会地引导学生理解“愧怍”未免与作者写作此文的初衷和编者编写教材的意图相悖。因此,当《老王》以一篇讲读课文呈现在教材上时,我首先对以往的教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然后在反复“裸读”了课文后,我结合单元提示的要求——感受“小人物”身上优秀品格的光辉,以及自己对教材的全新解读,对第二课时的教学做了以下调整:

一、简明教学目标

一堂课,能彻底解决学生一两个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真正给学生留下點东西,就是一堂好的课。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不能贪多求全求大,要“小而精”。这节课,我制定了两个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文本细读的方法,深刻感受老王的苦,并发现老王的善;2.关注身边的普通人。

对于老王的“苦”与“善”,学生已有基本了解,但快速阅读的恶习难免让学生浅尝辄止,恰恰杨绛的文字在温婉平实的背后,又蕴藏着深邃厚重的力量,唯有浅吟低唱方可品出精华。所以整节课我以“读”为抓手,以品析老王的“苦”-----“善”-----“高贵”为线索,教会学生掌握文本细读的方法,解决学生当前亟待解决的浅表性阅读的难题。

二、简约教学内容

在有限的课堂上面面俱到,结果只能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老王》第二课时,我就紧紧围绕老王的“苦”与“善”展开教学,最后得出“老王是在活命,但他活出了高贵的生命”这一结论,这是文本的核心内容,由此去生发、挖掘教材的语文教学价值,水到渠成。而贯穿其中的文本细读的方法指导,既恰当地加大的文本阅读的深度,又有针对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避免了“优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尴尬局面。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突破了单元提示中“小人物,高境界”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简化教学过程

在“感受老王的苦”这一环节,我引导学生找出文中5个带“只”的句子,通过深情朗读,来感受老王的生活就像汉字“只”那样“有口却叫天不应,有脚却入地无门”,从而掌握“咬文嚼字”这种文本细读的方法;接着通过朗读杨绛与老王的对话,引导学生从“家”与“那儿”的比较中读出杨绛的话外音,感受老王心境的苦楚与凄凉,从而掌握“填补空白”这种文本细读的方法。然后,在“发现老王的善”这一环节,我就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两种文本细读的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再分组展示成果。最后,我对学生的探究成果进行整合,引导学生从老王多次拒绝钱的细节中感受老王精神上的高贵。两大版块,由浅入深,由学习到实践,学生当堂能学以致用,收获满满的成就感。

四、简易教学媒体

课件是为教学服务的,过度使用,不仅牵制了教师,更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在阅读、交流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和创造力。因此,执教时,我摒弃了吸引学生眼球的多媒体设备,仅用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电子屏上也仅仅是为了方便教学出示了整合后的几组句子。没有了花里胡哨的视频、图片、音乐等,我发现学生更容易投入到课堂中来,精力更集中,思维更活跃,发言更积极,课堂也就更高效。

五、简洁教学语言

教师喋喋不休的课堂语言既是无味的,也是无效的。认识到这一点,我在整节课上的引导、过渡、讲解、总结、评价的语言,都力求精准,尽量富于启发性和艺术性,争取让学生从中受到积极而有益的感染和熏陶。

这节课在“湖北好课堂”优质课评选中最终获得一等奖第一名,并获得评委老师们的一致好评。他们认为,这是一节真实而扎实的课,没有花架子,没有复杂的多媒体技术手段,但老师对教材的解读既新颖,又符合学情,学生能学有所得,契合当下返璞归真的“大语文”观。学生的反馈也不错,课后在本单元其它课文的学习及阅读训练中,学生大多能自主地运用到“咬文嚼字”和“填补空白”这两种文本细读的方法,这也实现了“教,是为了不教”这一目标。

由此看来,简约课堂并不是盲目地简单化,它更需要教师的潜心钻研与精心设计,本着切实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宗旨和“一课一得”的理念,突出重点,培养能力,大胆摒弃与学情不符的内容和机械化的训练,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机会,让学生“沦陷”在语文课堂的魅力里。

参考文献:

[1]林华民《做一流的教学能手》.

[2]温儒敏《部编本教材使用的9点建议》(讲话稿).

猜你喜欢

杨绛课文文本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选择
选择
背课文的小偷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杨绛:高雅如兰 静若止水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杨绛老人的减压法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