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国家宝藏》里的语文教学“宝藏”
2018-08-10陈跃
陈跃
语文学习不能局限于书本资源,观看优秀的综艺节目也是生活化的学习途径之一。最近,中央电视台的一档综艺节目《国家宝藏》自播出后好评如潮。于是,我布置学生周末观看了第一期节目。在之后的课堂交流中,我发现,围绕优秀的综艺节目,可以从口语交际、词语发散、简语点评、写观后感等角度出发,搭建适宜的支架,提升学生口头语言表达和书面语言运用的能力。
一、口语交际,用主题内容延展思维
学生都有倾诉、交流的欲望,在课间,他们会很自然地谈论起看过的节目。尤其是热门的话题,更容易吸引更多的听众。越是人人皆知的话题,学生在交流时,越想成为群体内的焦点。然而,在交际过程中,学生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思维跳跃性强,容易东扯一句西扯一句,不能聚焦在某个点上延展思维,言语有跨度,却没有深度。为此,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看完了《国家宝藏》,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生在交流中比较集中地指向于“节目的开场方式”“演员”“宝藏”等内容。
“同样看一档节目,不同的人关注的角度不一样。”我首先肯定了孩子们个性化的视角,“但是,刚刚在课间,老师听到很多同学在谈论这个节目。有同学是这样说的:‘《国家宝藏》太好看了,我爸也跟我一起看,那个舞台啊,不要太炫酷哦!还有,演员也都是大明星呢!你们看了吗?有好几个宝藏都很古老的……你们觉得这样说怎么样?”
品茹说:“太霸道了,没礼貌,像在抢着说。”
“说话跟扔炸弹似的,说完一个方面就跑了,又说另外一个方面,没重点的。”瑞珍的评价一针见血。
“是啊!我们的交流既要讲求礼貌,也要有重点、有深度,可以针对某一个方面进行深入交流。请同学们选择一个角度,在小组内具体深入地交流。”
第一组的小徐说:“我先说说舞台效果吧。开场时候各种灯束闪烁,很有科技感,感觉整个会场里都安装了灯管。”
组员小姜也有自己的看法:“我也蛮喜欢那个舞台的,开始表演的时候,那些屏幕上的画面切换很酷。”
顺着他的思路,小李继续补充:“舞台上的电子大屏能够容纳整个《千里江山图》,而且超清晰!”学生们越说越越细致,语言也变得很有画面感。
引导学生抓住某一方面作为重点进行交流,有助于个体间交换信息、加强认知;而且,学生在相互沟通中拓展了思维,也丰富了交际的内容,增加了话题的深度。
二、 词语发散,用思维导图归类旧知
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的词汇存在一些交集,但又有着很大的差别。学生口头表达中会有口语化的“很棒”“酷”“超清晰”等词语,虽然在书面表达中也可以使用,也更富于生活化的韵味,但是,祖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精妙绝伦,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汉语之美,体会不同词语的表达效果,丰富学生的词汇,让书面表达更加精彩。
“听了大家的交流,发现很多同学都在赞美这个节目。但是,很多评价都是‘棒‘太好看了‘太赞了等等。我们可不可以利用之前学过的词语、成语来评价呢?我们就以‘舞台效果为例,你们觉得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
学生在交流中提到了“绚丽无比”“光彩夺目”“美轮美奂”“目不暇接”等词语,感受到了语言的精妙。
学生的词汇系统里有着丰富的词语,如果能巧妙运用,会让自己的表达更有文采,也更能抒发自己的赞美之情。我引导學生围绕“表演”“宝藏”“灯光”“颜色”等主题,画出思维导图,发散自己的思维,罗列可以形容这些主题的词语,填到思维导图的表中。
第二组学生根据“表演”进行发散,写了“惟妙惟肖、生动传神、引人注目、精妙绝伦”等词语;第三组学生根据“颜色”进行发散,写了“庄重优雅、简约大方、相得益彰、鲜艳如初”等词语……词语的运用愈加丰富、愈加“高级”。
学生在平时的语言表达中有思维惯性,习惯于运用高度概括化的词语,如“好”“美”“不错”等,僵化了表达方式;借助思维导图,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提炼出更优美的词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三、 简语点评,用特定句式生长智慧
当学生有了充足的词汇储备,句子的表达会更加出彩。著名特级教师管建刚指导学生写“一句话点评”,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可以写得精彩纷呈。我们班级的学生在写点评的时候,往往认为一句话就是“一枪”打完,如:“演员的表演真是惟妙惟肖。”虽然同为点评,语句也短促有力,但总觉得缺乏使人细细品读的魅力。这时候,需要借助课文中的特定句式,引导学生进行仿写,用特定的句式生长学生的言语智慧。
我出示学过的课文语段:
《天安门广场》:天安门红墙黄瓦,雕梁画栋,显得雄伟壮丽。
《田园诗情》: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九寨沟》: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学生在交流中发现,这样的句式整齐划一、朗朗上口。我引导学生借助句式,创造自己的语言。
馨月这样评价:“《国家宝藏》形式新颖,设计精巧,显得很有品味。”
雨欣的句子更妙:“光彩夺目的舞台效果,演技高超的演员阵容,气势磅礴的惊世国宝,构成了一档令人拍案叫绝的优秀节目。”
课文中有很多优美的句式,它们的表达方式有一定的规律性,要引导学生破译句式表达背后的“密码”,借助句子的结构,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
四、写观后感,用文体意识引导构思
写作是语言运用的高级表达形式,写观后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小学阶段,学生习作的类型多数是记叙性的文章,这些文章通常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构思。学生观看完一个多小时的节目,想要倾诉的内容很多。如果写观后感时,也按照记叙文的写作方式,从头到尾进行叙述,就会使得文章臃肿庞大,陷入记“流水账”的泥潭中。因此,要引导学生基于文体特点进行构思,精心选材。
在课上,我引导学生注意观后感与记叙文的不同之处,并就刚刚提到的“舞台效果”“演员”“各类宝藏”等进行分段构思。
小徐在作文中对宝藏《千里江山图》有段这样的描述:“绘图的颜料不可多得,作画的流程也相当复杂。我们看到的图其实是由五幅组成:第一层是用墨水画的山水画;第二层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入赭石色衬托而成;第三层是用绿松石或孔雀石磨成的石绿着色而成;第四层还是绿色,但是叠加了一些其它颜色,使得色彩更饱满;第五层是青色,乍看上去像蓝色,正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嘛!”
雨欣在作文中对舞台的描写也很有特点:“这档节目的舞台效果绚丽无比。一开始,舞台上一点光亮都没有。突然,‘哗地一声,无数条光束相互交织,动感十足,充满科技感。特别是在表演时,灯光和舞台屏幕的配合相得益彰,非常真实地还原了故事的情境,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学生掌握了写观后感的方法,写得更有条理、更有吸引力。他们的作品在《苏州日报》《小学生时空》《小学生之友》等报刊杂志上发表,孩子们从中体验到了写作的快乐。
写观后感考验着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构思能力,在庞杂的内容中整合思维,选择有效的素材表达自己的思想。
从口语交际到词语、句子的训练,再到篇章结构,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语言的训练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借助优秀综艺节目,可以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逐步发现学生语言运用的弱点,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逐步提升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工业园区胜浦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晁芳芳